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章 江浙兵锋

    崔义玄赶忙说道:“下官是婺州刺史崔义玄。”

    “原来是崔大人。”

    崔义玄惊问道:“这是……”

    “奉陛下之命,擒赵岩,枭首传示。”

    赵岩的官帽被摘后,仍然在拼命挣扎。

    崔义玄连同一起过来的官吏,都在一边观看,他们的脸上既有震惊,又有得意。

    赵岩不愿跪,他大声喊道:“你们不能杀我!我要见陛下!你们无权杀我!”

    后面一个大理寺官员一脚踢在赵岩的后腿,赵岩跪了下来。

    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的求生欲是极强的,挣扎的力道也大了许多。

    由两个大理寺的随从控制住,狠狠地按在地上。

    孙开上前一拳砸在他的脸上,赵岩被砸的懵逼了。

    旁边的人开始宣读赵岩的罪状,最后铿锵有力说道:“斩立决!”

    话音刚落,长刀骤然落下。

    咔嚓一声,赵岩的脑袋在空中打了个转,滚落下来。

    鲜血从他的脖颈喷涌而出,染红了地上的青石地面。

    赵岩的头颅眼睛睁的大大的,嘴巴咧开,面目狰狞。

    大理寺官员提起他的人头,就准备朝城门口奔去。

    很快,赵岩被斩首的消息就开始在歙州城中传播,先是张贴了告示,然后赵岩的人头被挂在城头示众。

    消息传到房仁裕府中,听闻赵岩被斩首,有些诧异,随后跟崔义玄说道:“陛下这是为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啊。”

    房仁裕和崔义玄虽然官位比赵岩要高,但是他们却不能直接下令斩杀赵岩。

    若是他们真的把赵岩杀了,朝堂之上必然会有一大堆人弹劾他,甚至包括御史台,各路的监察御史,绝不会放过到手的投机机会。

    毕竟真的能将自己定罪,他们也算是有了政绩。

    恐怕连后面运送补给粮草的官员都会对他们有意见,进而影响大军的粮草补给。

    在战场上,杀一个武将并不难,但是想要杀文官,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所以许朗派人亲自动手,而且杀的干净利落。

    这也为房仁裕,崔义玄解决了大麻烦。

    两个人不得不惊呼,陛下真是神助攻。

    赵岩不仅被杀了,他的首级却被在江浙一带传阅。

    一时间,江浙百姓无不人人拍手称快,无不高呼陛下圣明。

    五日之后,真珠叶护的信件就传到了高丽前军大营,首先收到信件的是大将军高厚。

    高厚说道:“这封信是写给我们的,陛下让我们采取拉拢唐军官员的政策,并且已经有江浙一带的官员有意投诚。”

    渊盖苏文说道:“可有投诚名讳?”

    渊盖苏文似乎想到了什么,翻找一番后拿出一封信说道:“我这里倒是有一封来自唐国的官员书信,想要投诚。”

    “谁?”

    “叫什么,赵岩,清溪县县令。”

    高厚神色讶然,笑了起来说道:“元帅,这信中提到的正是清溪县令赵岩,他也联系了真珠叶护。”

    高厚说道:“我听闻江浙一带暴民反叛,扬州刺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义玄,抵达后,军心大震,如果这个赵岩能够帮我们联系上起义军,江浙一带岂不是唾手可得。”

    “高将军,你速速派人暗中联络这个赵岩,与他商定与起义军结盟一事,我们可以资以钱粮。”

    “是。”

    赵岩联系高丽,完全出于自己失去了安全感,起义军刚刚扯旗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将是众矢之的。

    他本想带上钱逃出江浙,扬州刺史房仁裕和婺州刺史崔义玄来了,赵岩差点吓得原地爆炸。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卷入一场平叛的战争,而赵岩这种人,是绝不会拿自己性命去守护一些东西的。

    他不仅不会开溜,还想在混乱时期趁机捞些好处,然后开溜。

    这种人就是吸附在百姓身上的吸血鬼。

    可是房仁裕和崔义玄,来到歙州,这里的百姓平叛情绪高涨。

    消息传到被攻陷的,桐庐,睦州,於潜等地,这里的民众也群情激愤,房仁裕和崔义玄嫣然成了军民的主心骨。

    在赵岩看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所以他给真珠叶护写信。

    又在暗中用大量的钱去贿赂边关士兵,让他们去给渊盖苏文送信。

    十天后,被派去暗中联络赵岩的人灰溜溜的回到了前军大营。

    高厚大吃一惊:“什么!赵岩被杀了?”

    “正是,而且赵岩的首级正在江浙一带各个州府传示。”

    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渊盖苏文。

    高厚说道:“元帅,现在唐军士气高涨,我们不能再等了,快发兵吧。”

    渊盖苏文说道:“不行,现在唐国内乱,正好利用,不能贸然发兵,赵岩死了,未必没有其他的官员想要投诚,不必急于这一时三刻,若能找到其他官员,待到联系上起义军,则可事半功倍。”

    高厚说道:“唐军不过是外强中干,不足为惧,我等又如何惧怕他们。”

    “若是那个李积不在,自然可以立刻发兵,但是此时他人在唐军大营,不可轻视,此人作战无数,雷厉风行,而且事无巨细,我们贸然发兵必定会吃亏的。”

    渊盖苏文为什么忌惮李积?

    这要从李世民征伐高丽说起。

    唐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出兵辽东进攻高句丽,唐军先是连克盖牟等10城。

    后因唐太宗过于求稳,未采纳乘虚直取平壤以及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等建议,未能出奇制胜,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气寒冷、粮运不济,被迫撤军。

    虽然这次战役最终没有灭亡高句丽,但高句丽失守十余城,死伤五万以上,被俘七万以上,缴获高句丽的马匹、铠甲、兵器不计其数。

    而李世民的这次出征,李积就是主将之一,高丽人是见识过他的勇猛的。

    高厚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元帅说的有理,可是我们该去哪里找投诚我们的人呢?”

    “元帅,根据情报,现在的江浙起义军兵锋正劲,义军一度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兵锋直指歙州、婺州,悬剑正树立在大唐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