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1章 皇上苦杀马王爷久矣!

    好在连安城也不是真的蠢,他刚才只是懒得想。但被两人这么一嫌弃,顿时小脑子飞快运转,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系。

    当年老梁皇之所以敢派兵攻打大业边州,一是当时梁国国力强盛,老梁皇政治清明,朝堂上下一心,手中又有好几位诸如蒋无修这样的猛将。

    而大业却正逢新皇初登大宝,政权新旧交替,高位上的人都忙着争权夺利,搅得朝堂一片乌烟瘴气,根本无暇他顾。

    二则是那一年边州连遭大旱和雪灾,大雪过了春耕方歇,被雪浸了几个月的冻土化了一个月,也才软乎了七八分,勉强可用,但再种新粮却已是完全错过了时节。

    旧粮减产新粮不继,朝堂又不作为,边州的百姓日子一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间怨声载道,人心躁动。

    老梁皇素有开疆扩土的野心,见此状只觉得天都在帮他,怎会错过这个好时机。

    边州只是第一步,吞下大业才是他的目标。若不成,再不济也要咬下大业的半边肉,才算满足。

    因此大业的百姓是生是死,最后能活多少,他毫不在意。或者说,在他看来,大业的百姓死的越多越好,这样才更有利于他治理从大业打下来的城池。

    城里的百姓少了,从梁国迁过去就好。能有更多的田地,想来有的是梁国子民愿意迁居新城,将梁国的血种散播出去。

    毕竟他是梁国的皇帝,而不是天下的帝王。旁国百姓尊的又不是他,生死与他何关。

    但蒋无修却不同。

    他虽是梁国将领,天生就与大业站在了对立面上,但不管是梁国的百姓还是大业的百姓,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人。

    所以在他军中素有不杀战俘不屠城的铁律,凡有滥杀平民者,皆按军规杀无赦。

    不得不说,让蒋无修任攻打大业的主帅,是老梁皇对大业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一点善心了。

    虽不愿承认,但还是得庆幸多亏蒋无修,才得以让边州百姓在战后能有大半存活下来。

    当然,这里存活下来的,是指当时没来得及在战乱前逃出城的百姓。

    而那些早早得到风声就开始逃兵荒的百姓,却是十不存一,真正能活着逃到沧州的少之又少。有的一家二十余口人一起逃难,逃到最后只剩一人,甚至还有整村逃难却是全村覆灭的。

    可以说逃难路上是九死一生,但真正死在帝国兵戈之下的却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死在了饥荒,死在暴动的难民和趁乱抢劫的贼匪手中。

    像赵大山家这样只一家十余口人单独从最先被破的钺城一路逃到沧州,最后还能有数十人存活的,虽是少数,可也算不得多稀奇。

    总有些人运道会比旁人强上那么一些的。毕竟全家人都能齐齐整整活下来的也不是没有。

    但要像他那样逃个兵荒还能攒下几十匹马做家当的,那可就是凤毛麟角了。

    说是独一份也不为过。

    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连安城是打死也不信!

    他们后来可是都查过了的,那些趁机作乱的土匪和流民,有多半是受人煽动的。

    而这躲在背后煽风点火的人,不用明说也知道有马王爷的一份。

    这些人是真的不顾百姓的死活,只要能成事,怕是连屠城的事都能干的出来。

    尤其是那些土匪,一个个的皆是心狠手辣之辈,没一个手里是干净的,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怎可能会放过赵大山的那一群马。

    如此一来,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赵大山要么是被策反的内应之一,要么他本就是马王爷手下的人。反正不管哪个,左右都逃不过与马王爷有关系。

    只不过那会儿难民太多,沧州又正是最忙乱的时候,既要接收安置从边州过来的难民,又要防备着梁国军队的继续进攻,所以才没有人怀疑赵大山,让他就这么潜伏了下来,藏到至今。

    想通了这些,连安城就不难理解为何皇上会从赵大山讲到马王爷了。

    皇上苦杀马王爷久矣!

    可惜那厮太能藏,从边州之乱后就没了踪迹。

    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一丝线索,不管是否只是他们的臆测,皇上都不可能会放过这个有可能抓到马王爷的机会。

    只是如瞿狄说的一样,连安城也不认为赵大山会知道马王爷的真身或是下落。

    想要通过赵大山找到马王爷,难,太难了!

    跟皇上一样,连安城也不喜欢马王爷。

    但他不喜欢马王爷的原因,在于他大部分时候不把人命当回事的行事风格。

    总感觉这马王爷和琳琅公主很像。都是一样的高傲自大肆无忌惮,一样的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不过偶尔看他行事,连安城又觉得这人好像也没那么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优柔寡断,过分悲悯。

    矛盾得很。

    就好似是完全割裂的两人,性情全然不同。

    从前他只觉这马王爷可能是因着只能躲在暗处,把性情憋坏了,阴晴不定的,所以才给人一种行事矛盾反复难以捉摸的感觉。

    今日听了瞿狄的话,才知道原来那马王爷还真不是一个人啊……咦,还是不对。

    连安城细细想了想,蓦地抬眼看向瞿狄,“你方才说马王爷这个头衔是自第一个马王爷失踪后才换人的对吧?”

    “嗯。”瞿狄眼没抬嘴没张,懒懒的哼出了个气音就当做给了回应。

    “还有那马王爷每次出现都是身穿斗篷头罩兜帽还戴着面具,对吧?”

    回应他的依旧是不咸不淡的一声气音:“嗯。”

    “而且除了当初被毁尸灭迹的陈庸,就没再没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了,对吧?”

    三个对吧让瞿狄总算是提起了点精神,掀起眼皮眼带询问的看向他,“嗯?”

    “既然如此,那我们又怎么肯定当初边州的那个马王爷就一定只是一个人呢。”连安城一脸严肃,“而且,旁人不知其真身,那梁皇呢?他又是从何得知的?”

    对啊,既然梁皇能封马王爷为暗王,还召他入上京受赏,说明他是知晓那面具背后的人是谁的,不然又凭什么派人去追寻其踪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