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七章 舌尖上的美食

    蜗居剧组杀青分别,李然也开始了后期剪辑制作。

    不过这一次可就不是李然自己来剪辑了。

    而是由剪辑团队来配合李然来做这件事情。

    这就是和魔都卫视合作的好处。

    李然只负责“指导”,并最终确认就行。

    因为这其中有着许多补拍镜头,也让李然犹豫的选择很久。

    所以一直到十一月下旬,整体的剪辑工作才初步完成。

    现在就是把成片托魔都卫视的关系,去做最终的审核,然后就能进行宣传排播了。

    而这个时候,李然才算是能有时间来操心央视那个纪录片的项目。

    从有灵感,到立项,再到现在,来来回回半年多的时间。

    也算是李然最为多灾多难的一个灵感。

    好在这个时候范宝贞已经新官上任,对于李然的到来,真诚欢迎。

    还是那个会议室,好像也还是那些人。

    李然也记得不太清楚。

    会议室里只有七个人,这是根据李然后期制定的拍摄计划,重新确定的主导人选。

    原来李然是想着按故事去拍摄,大家各自拍摄自己喜欢的食品内容,然后后期重新编排在一起。

    但一方面,李然因为还有平原那里的工作,姚小兵那里也很着急。

    想着开年就能把项目上马。

    另一方面,还有魔都卫视那里的新剧,李然也是放心不下。

    不得已之下,没有办法的办法,李然就把整个项目划分为七个故事。

    想着让范宝贞帮着找七个摄影师或者是导演。

    让他们一个人负责一集故事。

    期间个人的团队组合,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李然只负责内容的全盘掌握和指导。

    这当然也是李然不想趟央视这里深水的顾忌,做出的决定。

    只不过看到这屋子里那几个人,李然下意识的看了范宝贞一眼。

    心里暗暗道。

    “还是方玉水这个老狐狸厉害,很早就能猜到那几个提反对意见的人,与范宝贞有关系。”

    七个人里,原来还很反对的那四个人,全部在场。

    这种赤裸裸的谋划,也是让李然很想给范宝贞点个“赞”。

    不过这些就不用在明面上表达出来了。

    <tt_keyword_ad data-title="游戏"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13"></tt_keyword_ad>

    连续三天的会议,李然算是充分的和这七个人有了一个完整的交流。

    李然明确的表示,自己选择的这几个菜品食物,不是根据好吃程度来挑选的。

    这是李然根据灵感信息,以结论推原因总结出来的因由。

    不管什么节目内容,美食毕竟和观众隔着一道屏幕,那种真实和味道,是很难被观众第一时间抓住的。

    什么叫美食?

    自古以来就有六因来确定菜品食物的成色。

    色,香,味,意,形,养。

    即然是用拍摄的手法展现,那给人的第一印像,一定要有冲击。

    所以这六道排序,以颜色,外形,意义,营养,味道,香味为优。

    不过这几场会议,也不全是李然的主场。

    还是让他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就比如有人通过收视率的对比,来跟李然的六因对抗。

    因为真实的收视率是不会骗人的。

    食物的最终目的还是被吃掉。

    只要吃的好,不管是不是外形,颜色诱人,收视率就很高。

    反而是特意追求某种样式,到是没有人追捧。

    还有人给李然举了两个例子。

    就比如以前他们跟过的美食娱乐节目。

    那里面的臭豆腐和羊肉串,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应该是羊肉串的人多。

    可就是奇了怪了,只因为一个嘉宾的表情表达,受欢迎的程度,就是比羊肉串那里多。

    很没有道理。

    不过李然也不是接受不了别人建议的人。

    何况在灵感当中的这部纪录片,更多的还是内容的表达。

    至于里面的选材,还有方式,都还是有调整的空间。

    最终李然和几个“导演摄影师”,一起确认了拍摄任务和需要的内容。

    “舌尖上的美食”这部纪录片,需要对食物做很细致的考察。

    从食材的选取,加工,烹饪,呈现,全部都要经过跟踪拍摄。

    最后给到观众那里,一定是要让人能知道食物的形成,还有背后的东西。

    把食物最有魅力的地方,展现出来。

    尤其是后期配音,更是李然所重视的地方。

    因为就像李然想的一样,食物和观众隔着一道屏幕,必须得有一个媒介,让他们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话,他们才能真正的喜爱和接受“舌尖上的美食”。

    所以声音,或者说配音,就是李然重视的地方。

    没有什么比声音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了。

    这一点,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有发言权。

    食物的酥脆,泉水的甘甜等等音效,调动观众的感觉,最大程度上让食物亲临。

    七集故事,以一条文明进化线为推进,从主食到小吃,由小家到大家。

    不敢说要以这部纪录片教育他人。

    而且国内人品众多,众口难调。

    有人觉着卤煮不错,但有人还不吃内脏呢。

    有人觉着臭豆腐好吃,但有人还觉着它变质了呢。

    所以谁也不敢说一个食物对所有人来说就是最好的。

    “舌尖上的美食”李然只是拿到了灵感,但现实生活远远比灵感要复杂的多。

    这部纪录片拍出来,李然不敢说对谁起到什么效果。

    只是希望,能把该展现的展现出来。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