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章 王衡之成婚

    王衡之坐在案前,见到人进来,头也没抬一下,沉声道:“什么事?”刚刚王衡之一直处在愤怒中,没有听到什么。

    “回少爷,家主请您去前厅一趟。”

    “知道是什么事吗?”王衡之面色一沉,低声道。

    “这个,奴才不知。”

    “嗯,知道了。”说着王衡之起身,王光的命令,他一般是不敢不从的,走出书房就往前厅的方向去了。

    前厅里,王光,卢氏,还有王敦和程氏都在。

    “衡之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请安。”王衡之躬身行礼道。

    “起来吧!”卢氏一脸慈爱道。

    “是。”

    “坐下说吧!”王光沉声道。

    “多谢祖父。”王衡之坐在了王敦旁边的位子上。

    “不知祖父叫孙儿前来,可是有什么事吗?”王衡之开口问道。

    “三日后,就是你与温家嫡次女的婚事了,这些日子,你对婚事如此的不上心,祖父知道你不喜欢她,可是陛下赐婚,你心中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但是这婚事必须要结,三日后,你亲自上门接亲,不可怠慢了温家人,你应该知道分寸。”王光阴沉着脸叮嘱道。

    “是,孙儿知道。”王衡之一脸无奈道,事已至此,他即便再反对,也没什么用了,好在他与温子衿都已经说好了,也就不用再担心成婚之后的日子了。

    卢氏看到王衡之的脸上很是不情愿,走上前,拉着他的手沉声道:“衡之啊!听祖母的劝,好好将温家小姐娶进门,好好跟她过日子,以前的事情,都忘了吧!”

    “你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千万不要再做傻事了。”卢氏眼角有些湿润道。

    “祖母放心,孙儿今后一定恪尽职守,不会再做失礼的事情了。”王衡之故作将一切都放下的神情,对着卢氏承诺道。

    “好,好,那就好。”卢氏拍着王衡之的手,心里稍稍放松了许多。

    ......

    三日后,王家张灯结彩,宾客满门,络绎不绝......

    王衡之骑在高大的马上,去往了温家迎亲,一路上,街上的百姓都在议论着这门婚事。

    “这温家小姐可真是有福啊!能够嫁给怀化将军这样男子。”

    “谁说不是啊!怀化将军之前在与南疆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又是琅琊王氏未来的家主,前途不可限量,真是羡慕温家小姐啊!”

    “人家温家小姐也不差的好不好,温家乃是当今陛下的皇祖母的母家,也是显赫了好几代的,温家小姐又是上京城有名的才女,他们二人真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

    ......

    王衡之听到了街上百姓的谈论,但是对此却是满不在乎,这场联姻,不过是王家与温家的联姻罢了,与他王衡之,还有温子衿毫不相干。

    到了温家,王衡之对着温家家主,夫人行过礼。

    然后就看到温子衿举着团扇,一步一步走到他跟前,两人对着彼此盈盈一拜,王衡之拿过红绸,将一边递到了温子衿身前,温子衿面色平静的接过。

    两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一路上,他们二人谁都没有开口,只是一味的走着,心中都在想,想要尽快结束这场婚礼。

    王衡之和温子衿走到轿子前,温子衿在下人的搀扶下,坐在了轿子中,王衡之再次骑上马,跟着迎亲队伍回到了王家。

    王家正堂里,王光,卢氏,王敦还有程氏坐在上方,等着新人进来行礼。

    “一拜天地!”

    ......

    “二拜高堂!”

    ......

    “夫妻对拜!”

    王衡之和温子衿两人面对着面,王衡之低头看了温子衿一眼,微微躬下身行礼。

    温子衿全程没有看王衡之一眼,只是想着能够快点儿结束这些繁琐的礼节,头上的发冠,压的她头皮疼,脖子酸。

    “送入洞房!”

    “好。”宾客高呼,欢声笑语不断。

    王衡之和温子衿被迎入了新房,温子衿坐在了床上,床上摆满了红枣,桂圆,花生,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刚坐上的时候,还硌了她一下,很不舒服。

    “你先休息吧!外面的宾客还需要我去招待,我先出去了。”王衡之说道。

    “嗯。”温子衿巴不得王衡之现在快点儿消失呢?

    王衡之推门走了出去,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新房里,温子衿见终于没人了,于是将团扇扔在了床上,然后坐在了梳妆台前,将头上的发冠三下五除二的摘了下来。

    摘下发冠的那一刻,温子衿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戴了这么长时间,可算是解脱了,发冠被摘下来,温子衿一袭长发散落开来,落在了后背上。

    温子衿坐在了桌前,桌子上摆着一些吃食,她一大早被拽起来化妆,梳洗打扮,临走之前就吃了几块的糕点,现在早就饿的不行了。

    桌子上的都是些精巧的点心,看着很不错,温子衿知道现下没人,就直接吃起来了。

    温子衿其实私下里跟在众人面前,很是不一样,她不拘小节,最不喜欢的就是规矩,但是没办法她还偏偏就出生在了规矩甚严的温家。

    这跟她自幼在外祖家长大有些关系,当年,温子衿三岁时,她的父亲因为被调去了阳城外放,阳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温夫人不忍幼女跟着前去吃苦,只带了长子和长女一同前去。

    而当时,温子衿的祖父和祖母也已经去世了,本来是想让温家家主的弟弟和弟媳照顾她的,但是当时温家二夫人即将临盆,抽不出身来,其他的族人也都有自己的孩子要照看,温子衿就没人照顾,于是就被送去了温夫人的娘家渝州,在哪里待到了十岁才被接回来。

    渝州民风淳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是以温子衿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