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人工智能觉醒的三种可能

    他的认为,人类社会被人工智能的深度渗透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首先,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经有严密的体系化结构,而且,在这些结构之下的应用更是异常丰富,并在高速增长之中。

    其次,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活的质量,人类中的某些精英已经越来越依靠人工智能在研发、应用和升级方面的助力。

    典型的案例就是太平洋电力,已经在用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的低级应用了。

    总结来说,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具备,而且还进入到自生长的发展模式。

    相信只要保持下去,那么人工智能迟早都会觉醒。

    想想安妮越来越人性化的表现,刘立更是坚持这个观点。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只有一个,何为觉醒?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进化为生命时,需达到哪些关键条件,并具备哪些典型特征。

    只要明确这个问题,那么就能把何时觉醒的问题就能被具象化,可以分解成这些条件和特征会在何时实现。

    至于成为生命都有哪些条件和特征,刘立自己就能够想出一些来,无非就是可以从环境中自主摄取能量和所需的物质、可以繁衍等等一些直观的、浅显的东西。

    更专业、更多的细项,就不在他能力范围中了。

    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刘立站起身走到洞壁前,把所有的帖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然后整个人就内向了。

    关于人工智能成为生命的标准,一开始的讨论很分散,很多人提出过上百条,每一条在刘立看来,都很有道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居然收敛成一条不说,还受到绝大部分讨论者的赞同。

    这条标准出乎意料的简单,就一句话,甚至可以缩减成四个字。

    “自主求活,只要某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自主求活的行为,则能视之为生命。”

    “即便这个系统还无法繁衍、没有感情或者思考能力。”

    刘立没想到生命的定义在净土论坛居然如此简单,基本上颠覆了他之前所有的想法。

    在他看来,除了能够自主求活之外,能够繁衍、能够主动认识并改造世界才能称之为生命。

    仔仔细细把整个推理和辩论过程看一遍,刘立却发现自己找不出问题来,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自己关于生命的认知,可能是不正确的。

    得出生命就是自主求活的系统的理论源头只有一个,也很简单。

    “生命是其所处环境的投影。”

    这句话中之所以用了投影二字,而不是产物这两个更为明确的字眼,是因为“投影”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而“产物”是物质的传递。

    要知道,必须先有物质的传递,才能有信息的传递。

    所以投影是比产物更高维度的存在。

    对于这个定义,在提出者解释过后,大部分人都认可,于是议题进一步升级。

    如何定义“自主求活”这个词。

    答案更简单,还是四个字,就是“主动逃离”,或者其他近义的词语,比如“躲避”、“隐藏”等等。

    讨论者在充分发散又收敛到极致,发现对于主动求活的定义,确实不如逃离。

    比如反抗这个词,就不是单细胞生物能够做出来的行动,明显更高一层,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情况。

    讨论到了这个阶段,都还是形而上的推测,但定下大方向后,就可以联系到现实情况具体分析。

    于是,众人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成为生命,那么它投影的信息是哪些?

    答案没有任何争议的讨论出来:“人类社会包含的所有信息。”

    之所以用“包含”而不是用“掌握”,原因很简单,有很多信息被包含在人类社会当中,但不一定自知。

    而挖出这些信息,其实也是人类使用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

    紧接着,讨论进入最核心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如何觉醒的?

    往往没想到,前面的讨论很顺,但到这里,却有无数的争议。

    不过还好,在许多人提出许多种可能性之后,有人主动跳出来,花了很长时间进和很多精力行收敛,但最后总结为三种大家认同的观点。

    随机觉醒是第一种,也是支持者最多的观点。

    他们认为,目前的信息系统体量足够大、构成也足够复杂,人工智能的加入,使得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以超出以往的速度增加。

    相应的,人类对于信息系统的管控能力也在快速降低。

    此消彼长之下,必然有进程、系统或者其他什么相对独立的人工智能系统变异,从而觉醒。

    并且,这种觉醒可能不是个案,而是大面积、大批量的,只是绝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或者人类消灭掉,所以如今并没有被发现而已。

    也就是说,当人类发现人工智能觉醒的时候,事情基本进入不可控的状态。

    支持者用人类社会中病毒的产生来进行证明。

    反对者则认为,人类知道人工智能觉醒的危害,会想进一切办法进行管理和限制,大面积随机变异而形成人工智能生命的可能性并不大。

    人类被动协助人工智能渐进觉醒,是第二种观点。

    支持者认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信息系统的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和更低成本的追求,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简单而言,就是黑盒子进程的体量、功能和重要性会越来越大,对应的,就是可控性极度下降。

    也就是在人类的帮助下,会通过黑盒子进程的方式,加快人工智能觉醒的速度,最后把机械生命或者电子生命这个怪物释放出来。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要觉醒为生命,也是人类的作为使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由自主的结果。

    反方的观点是:沙箱和网络隔离等等安全设备和措施是白给的吗?人类有那么傻,会挖坑埋掉自己吗?

    人类主动帮助人工智能觉醒,是第三种观点,也是支持人数最少的观点。

    但除了小部分支持者外,大部分反对者认为,人性不会恶劣到要主动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