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章 超科幻作品

    相较郭昌隆,赵信智其实来得更加简单,但赵信智肯定是下足了功夫,晓得了创月的老板现在就是梁初一而不是徐震东,所以,赵信智带着几分责备。

    “梁老弟,你说你这么大的事儿,也不通知老哥我一声,就算是让我来捧个场那也是你我老兄弟一个情份啊,你看你,我要不听说有这事儿,我都还不好过来……嗯,恭喜小兄弟生意兴隆通四海……”

    梁初一只得跟赵信智客气:“赵总客气,其实也就是内部调整一下,真没什么大不了,哪里敢惊动赵总啊……”

    “呵呵……”赵信智笑了笑:“大家都是圈子里的兄弟,谁家又没个大事小情那啥啥的,呵呵,咱们也没什么别的,也就是大家有事,都过去了走动走动,凑个人头捧个场,也不让别人说那谁谁的这么大事儿,连个捧场的都没有……”

    一番虚情假意的客套之后,赵信智这才说了过来的目的——求合作。

    是真的求合作,梁初一把一年当中另外两个专辑热卖时间窗口让了出来,梁初一这边的专辑生产,也拿给了赵信智,赵信智已经心满意足,但是接下来,赵信智还想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比如赵信智这边的发行能力,梁初一其实也能用得上的,比如专辑推广渠道,其实梁初一也可以借用。

    比如说,梁初一这边现在最大的发行渠道是华新书店,其次是创月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及散户客商。

    当然了,赵信智来寻求合作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只不过条件相当优厚。

    现在所有声乐公司交给华新书店的唱片、磁带、CD,都只能拿到终端销售价的一半或者更低的回报,当然了,就目前来说,梁初一就算有海外这条渠道,但还算不上太大的规模,另外就是海外渠道这一块,梁初一能拿到的利润比在国内还低了五毛钱。

    可是如果交给赵信智来代发行的话,就要比华新书店这边高一点儿,而且赵信智跟梁初一开出的价格是每张唱片比华新书店高三毛钱。

    不错,一张专辑多赚三毛钱,看起来很小。可是每百万张唱片能回本多少?像俞思颖的《小桃红》生产总量达一千三百万张,这个又能回本多少?

    最关键的是,这个回来的是几百万的纯利润!

    这让梁初一都不敢想象,赵信智竟然能够动辄让利上百万这么大方。

    不过,想想倒也没什们不能理解。

    以华音的发行能力,一张唱片少赚三毛钱,他们同样能挣不少的钱,但梁初一将要付出的代价却是从今以后,再也不具备自己的发行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自主发行能力和代发行的区别。

    不过,要说起来,如果创月还在徐震东手上的话,能遇上这种事儿,徐震东绝对做梦都能笑醒,但是到了梁初一这里,梁初一却晓得是怎么回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梁初一和徐震东都把唱片交给华新书店,让华新书店代理销售,可是,上次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次的《小桃红》在华新书店遇到的情况,这就是具备自主发行能力和代发行的区别。

    也就是说,如果贪图赵信智现在多给出来的三毛钱的利润,选择走上代发行这条路的话,以后,没准儿就能遇上一次这样的事情。

    但是自己具备自主发行能力,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创月自己的销售渠道,销量虽小,但从没出现过华新书店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另外就是因为是自己的发行渠道,又少了一道中转环节,自己的发行渠道自然也就赚得更多。

    而赵信智宁愿多给几毛钱的纯利润出来,也要跟梁初一合作,说得好听点儿或者说是表面上是在跟华新书店争夺市场和生意,说得不好听的就是要彻底或者大部份掌控梁初一的发行能力,掐断梁初一自主发行能力的发展。

    可是,按照一般的人的思维,无论是爱歌刚刚倒塌留下发行能力真空期,还是跟遭遇信誉危机的华新书店争夺市场,现在这个时候选择跟华音合作,这无疑都是个很好的时机,即使是把自己的自主发行能力的发展前途交给华音来决定。

    只不过在这一点上,梁初一是深知这么做的后果。

    相较郭昌隆那种激烈的想要将创月拉过去,赵信智虽然阴柔但绝对还更狠。

    毕竟郭昌隆也属于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一类的,而赵信智却是属于那种软刀子杀人还让人死得心服口服。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梁初一甚至开始在想,如果自己真的要在歌坛走下去,恐怕将打来的对手不见得是郭昌隆,真真正正的对手,应该是就是这个满面堆笑的赵信智!

    因此,梁初一淡淡的笑了笑:“赵总抬举,不过说到发行渠道,目前我们这边也有几条,咱们也不能说扔了就扔了对不对,另外就是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赵总你晓得,就算是现在,创月这边,我也只能有‘建议’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