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1章 大明亮剑

    而离去的那位蒙面黑衣人,则是有苦说不出。

    他仿佛看到了无尽的黑暗,看到了大明铁骑踏破家门,锦衣卫的人正无情的将所有家族人员,一一捉拿。

    刑场之上,是无情的刽子手,高举屠刀狠狠斩落。

    越想,黑衣蒙面之人浑身越冷。

    另一处。

    一座碧绿的青山,一条通幽的小路,尽头是几间茅草屋。

    但是,远观的话。

    这里竟然是一座山中山。

    而在这山中山内。

    一身着朴素,眉宇间有雷光闪现的汉子。

    正伸出筷子,想要夹起桌上的那盘虎肉。

    谁知。

    其中一根筷子突然,啪的一声,断裂开来。

    汉子反而没有气恼,似是早有预料。

    “都是偷的浮生之人,竟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可笑,可耻。”

    “看吧,现在好了,大明国运直接化作五爪金龙护身,你们这些伎俩最终都是小道儿。”

    “呸,真是越过越活到了狗的身上。”

    “也罢。”

    “活的时间长了,都以为自己本事通天了,忘了死亡的味道,忘了临死前苦苦哀求那一枚禁果的样子。”

    “也好,早点投胎也好,省的浪费口粮。”

    忽然。

    汉子眼皮子一搭。

    瞅都不瞅一眼。

    “既然来了,还躲躲藏藏干什么,养成习惯了,丢人不?”

    “唉……一言难尽啊。”茅草屋外走近一人。“我就知道,还是不如你呀。”

    “这就奇了怪了。你们为何非要和我比?我又无心于世间。”

    “还有你是不是忘了,从你出手截下太子妃之日,你已经入局了。现在你来我这里无非是想求一个安静!但是既然入了局,又怎么能轻易离开呢?又怎么能安静的了吗?”

    “嗨,这不是欠了一份因果吗?再说了,若真是太子妃被送往大黎王庭,那生灵涂炭可就提前了十年。”

    “狗屁的因果。自己都是偷的浮生,还讲因果,没那禁果早都化为一杯黄土了。真要还因果,也应该还那禁果的因果,再说了,真把自己当成仙了,你有仙的本事吗?你能挡得住千军万马?挡得住万千箭雨?所以啊,都是狗屁!”

    “自己给自己的心找的理由。”

    “啊,哈哈,是啊。还是没你清廉看开。等此劫过去,我也在你这里找个位置。怎么样清廉,我给你打杂。”

    “这话,从你说出口,咱就知道你没底气。再说了,住在这里你不应该问我,而是问心,你心干净了……”

    ……

    一暗无天日之地。

    “现在有几位下场了?”

    “回主人,三位。”

    “够了,够了,至少能保咱大理王庭的平安。”

    ……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势力国家收到了消息。

    大黎王庭。

    左天王府,正在为前线失败,而发火的左天王。

    突然收到了,来自大明的消息。

    “哈哈哈,哈哈哈!”

    “这真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明皇后竟然在紫禁城被人毒害,昏迷不醒。”

    “将此消息原封不动传往前线,也让咱们将士们提提士气。”

    “是!”

    草原部落,隔海相望的四国,表现各不相同,却又大致相同。

    肃州城,肃州卫。

    “将军,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将士们也陆续收到了消息,现在人心有些浮躁。”

    “还有将军,这事兜不住,他南行营也快有动作了。”

    “玉乐,不用悲观。皇上既然选择通传天下,必然想到了所有可能。”

    “所以,玉乐,咱们不仅不能拖皇上的后腿,还要想办法将皇后昏迷不醒一事,转变为将士们的怒气。用手中的刀子,告诉天下所有人,我大明肃州卫要以血践行皇上的誓言。”

    “明白了没,玉乐。”

    “明白了将军,我这就去办。”

    目光回到京都。

    外面都如此热闹,何况是皇子们呢。

    朱文宝从肃州回来,夜间也没有回自己的楚王府,反而是直接住在了坤宁宫。

    坤宁宫有母亲一直为自己保留的一间房间。

    看着父皇的旨意,朱文宝明白,父皇还是有意的在保护自己。

    母后的事儿,父皇明明可以直接说明,但父皇生生将肃州战事,与母后一事联系在一起。

    这样更加直观,也彻底的将自己从肃州一事摘了出来。

    朱文宝内心感动不已。

    太子东宫。

    太子朱文奎正与自己手下头号谋士商议。

    “太子,自楚王回京以后,京都的风向明显有变化。今儿皇上更是下发旨意,通传天下。如果说这里面没有楚王的参与,臣不信。”

    “所以,臣建议,静观其变。”

    诸葛还有一层意思没有明说,但是太子朱文奎听得出来。

    什么事太子不能知道,反而是九皇子能参与?

    “诸葛,小九必然有自己的理由,他若是能说,早就说了,所以无须怀疑。”

    “臣,知错。”

    太子朱文奎也只是点一点诸葛,并没有深究的意思。

    所以顺着诸葛的意思接着往下说。

    “还有你的建议静观其变,孤也明白。但就如你所说,小九与父皇达成了共识,母后一事,父皇与小九心中有了想法。”

    “太子明鉴。”

    “父皇既然通传天下,孤也想出分力,否则母后昏迷之际,孤不作为,妄非人子。”

    “通知下去。最近,朝堂之上关于南直隶改制和白鹤书院的声音少点。”

    “明白。”

    ……

    燕王府。

    “小九儿啊,小九儿,你可是处处给我惊喜。”

    “你这么有趣的人,若是早出生几年,这皇位不争也罢。到时,你二哥还会出手鼎力相助。”

    “通知老三一声,宇文家那小子可以放。但是,剑阁也不是想进就能进,想走就能走的地方。”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