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选择的意义(三)

    你之所以会感到在这样的困惑中相当地难受,核心的原因是你大脑病毒的方御机制被极大地触发了,你的大脑病毒看到了真相的光在驱散黑暗,黑暗本身就是恐惧,它只有触发更多的恐惧和困惑,才能不断地证实自己的存在。不过这是大脑病毒一个无意义的努力。虚幻不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变成真实。不过它自己却觉得,这是可行的,所以还是在持续地努力,而你尽管知道大脑病毒的存在,也知道它们在斗争,但是,你却并不愿意真的完全清理它们,所以你会在这种防御机制下感到一些加剧的内在的冲突。不过这也是你在走向真理和光明的象征,能让虚幻恐惧的,必然是真实。

    对你的建议呢,就好像上次谈话给出的建议一样,简单地离开这种辩论和大脑病毒挑起的各种疑问,不要去斗争,不要去琢磨,不要去分辨真假。一旦你开始思考,努力用大脑分辨对错,就已经掉入了大脑病毒的陷阱,大脑病毒就喜欢你去斗争,因为你只能依靠大脑病毒去斗争,太傻是看不到斗争的。而你的思想斗争也不会有什么意义,肯定不会解决你的问题,就好像我们说过的,对你所恐惧的事物的抗拒,只会加剧这些事物对你的束缚,而解决的方法,就是不去想它们。在你不去想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在处于太傻的宁静当中了。

    你也要用同样的方式,走出对自己的责备和归替,诸如,你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在比较、在追逐,你确实很容易陷入自我的归苔,这是大脑常年的习惯,例如你会说:“我怎么又想买这些东西了,我不是刚刚下决心不买了吗?”这就是归仆,这是没有用处的,归咎只会增加你的矛盾。当你有类似的思想的时候,首先意识到分离的存在,然后轻轻一笑,你可以说:“好吧,这次就算了,下次要注意哦。”你也可以说:“对呀,其实我可以不用,那就不买了。”这都没问题,怎么选择一点都不重要,但是,归吝自己或者去努力地分辨到底该买还是不该买只会让你更深地进入分离的幻觉。

    所以,《太傻天书》反复教导你,放下你的判断、选择和追逐。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归答和对思考程序的依赖,可能是很多人最难处理好的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好,而是长时间的习惯,和戒烟、戒酒一样,是一个与习惯相处的过程。在处理所有这些习惯的模式的时候,尤其是大脑病毒似乎在激烈斗争的时候,我会建议,这些时候,可以用太傻任何一个练习来处理,例如观察自己呼吸、在当下感受爱等等,都是很好的模式,这些会将你意识的焦点转移,其实你只要不搭理你大脑病毒的那些所谓的思考的过程,你自然就不会再琢摩到底哪个是对错好坏了。

    记住,《太傻天书》教导的所有东西都是轻松自然的,如果你感到任何困难犹豫、斗争,或者有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一定是什么地方错了。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Jim:好吧,这些上次你也说过,估计上次谈得太多,我一时没注意这个细节,我原来还以为,只要看到真实的世界了,马上就会立马相信它,然后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做了,没想到还有一堂课,才能真的知道怎么做。

    不过在进行这一次谈话的那些具体的问题前,你能不能先解答我一个上一次谈话以后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呢?如果这个世界是如此一个充满了分离的幻觉追逐的世界,就算是那些幻觉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呢?如果真的有天堂,为什么我们不一出生就在天堂呢?即使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宇宙究竟是什么?它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这整个事情,是为什么?

    你看,关于世界存在意义、宇宙存在意义、自我存在意义,这是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呀?你要是觉得一下子说不清楚,可以先简要说说。

    Taisha:没有大小。也没有最大和最小。所以,最大的问题和最小的问题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却是应该在第六次和第七次谈话,不过,我也可以现在先给你一个关于这个规则宇宙的存在意义和演进模式的框架,在第五次谈话后我们会非常具体地对这些宇宙层次的体系进行讲解。

    如果你想理解你为什么在这里,首先你要理解,你的本源和你探索这个世界的根本的动力在哪里。

    这是关于“无限的一”的问题。在“无限”和“一”中,一切已经和谐,

    一切已经合一。但是,“一”却希望理解自己,在自我的理解中,它自己获得对“一”存在的更深刻的认知。所以,“一”的目的和你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认识自己,即使你知道自己是无限的,但是究竟这种无限是什么意义呢?“一”是无法在自己中理解自己的。

    于是“一”就把自己分成了无数个“一”,每一个“一”都有无限的“一”

    的完全的特性。“一”是无法分离的,它内部没有区别,所以也不可能某一个“一”和另外一个“一”有任何的不同。这些“一”有一个使命,就是去不是“一”的地方,体验自己,然后再回到无限的“一”,当这些出去体验的“一”回到无限的“一”的时候,无限的“一”也获得了对自我的理解。

    但是,既然只有“一”是唯一的真实,那那些分身的“一”去哪里体验呢?

    必须要有某个不存在的,但是却可以用于分身的“一”体验自己的场所呀。于是,就在这一念之中,“爱”、“真”、“自由意志”这三个“一”的表现模式便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