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6章 情难自已

    康乐一时间忘记了要离开书桌,回到她原来所在之地。书已经放回原地,而她却还在沉思。

    “原来是这样……”她皱眉,若有所思的模样:“因此,这就是原因?”

    年轻的君主点点头。他的表情并不比康乐公主好多少,同样的严肃。他开口:“这曾引起一场战乱。如果不是祖皇帝得到了这套书,齐国恐怕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模样。”

    这是一套书,而那偷书的人,偷走了下半本。

    康乐公主看着那无字的封面,觉得很复杂,蛊是大忌,它能控制住人心,造成天下间的祸害,一旦出现就无法抑止。她喃喃地说:“皇兄,难怪你不肯发散人手出去,却又非要找到这本书。”

    因为,若是发散消息,难保没有人猜到蛊本身的存在,然后试图利用它。

    皇帝苦笑:“不然你以为,蛊一直存在,为何从来不曾出现过?因为直到如今,未有战乱。”若是有了战乱或者叛军攻打到京城,进入御书房,难保不会有旁人发现它。

    两兄妹相对无言。

    良久皇帝才道:“朕倒是在想,是谁偷了它。”他站起身,慢悠悠地走下台阶,在室中踱步。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他时常这样做。“这么多年来,这套书都不曾暴露过,而且少有人知道,这是很久以前传下来的书。”

    那是一本保存了很久的书,而且看起来还很新。书即使不翻看,如果没有人保养,依旧会毁坏,最后可能连书页上的文字都看不清。这本书太秘密了,绝对不可能找人复刻,因为实在太危险了,只要多一个人看见它,这本书就多一点危险。

    但它看起来却很新。

    康乐公主道:“没有人见过它。”

    皇帝赞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妹妹。

    一本书当然要由人来保养,而这件事除非是由保管者自己来做,就是找旁人来。但皇帝是

    不可能亲自动手的,因为他不可能瞒着任何人,拿到那些能够保养书的东西,然后掩人耳目地进行。

    一件事会留下痕迹,假如每一代皇帝这样做,还是会有些人起疑。皇帝自己要保养这本书,首先要买保养它的工具,或者找人要。然后,他要在殿中无人时,保养这本书。

    那太难了。皇帝就是皇帝,他是皇宫里被人围绕的焦点。

    所以保养书的人……会是谁?

    这套书过于珍贵,要保养它的人,一定是能守秘密的人。是一个瞎了的太监或宫女?还是某个留在宫中多年的人?抑或……皇帝自己?

    三个都不算特别,而且只要一个秘密存在,永远会有人找到它。

    “这套书一直都是如此。”皇帝说:“从来不曾修复或者保养过。当年祖皇帝,不像我们这些后人,他想得不多,甚至不知道这本书需要保养。可是这本书,一直没有坏过。甚至于它放置的地方,因为用了特别的漆,所以也不受潮气与灰尘所损。”

    康乐公主睁大眼。她结结巴巴地开口:“所以……那套书,一直放在那里,而且除了历代先祖,无人碰过它!”

    皇帝点头,“所以朕可以肯定,除了朕,无人知道这个秘密。因为即使是每日在御书房中行走的内侍,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康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么,知道它,而且想要偷走它的人,只可能是当年,它流传在外时,见过这本书的人了。”

    “正是如此。”皇帝说着,又慢慢走回了书桌后,却没有坐下:“但这件事,自然不如你所想般单纯。”他的眼神复杂难辨,却能看出来,是在回忆。“这套书有两本,若是经历战乱,为何如此周全?它一共经历过无数人之手,但它经常易主,在到了祖皇帝手上时,已经害死了无数任主人。”

    康乐公主终于意识到

    了,事情的原貌。

    她看着皇帝,然后道:“最后如何了?”她问得很实在,咬字清晰,仿佛已经知道了结果。

    皇帝承认:“斩草除根。”

    烧毁一切与它相关的,让它从此不会在人们口中出现。

    康乐倒退一步,企图接受这件事。她过了好一会儿,才真正地回过神来。如果他所言不错,那么‘蛊’之一字,只能在人口中成为一个传说。不会有人相信它的存在,即使有见过它、听过传闻,甚至看过一两页的人,它们口中所讲的一切,都会因为时间而渐渐淡去。

    不会有人相信这个传说的存在了。即使有漏网之鱼。

    所以,偷走另一本书的人,不是宫内的某个奸细或者偶然发现的宫女。是宫外的。因此,这件事才如此复杂难办。既不可控,而且盗贼可能在每一个角落,窥视着他们。他们在明,而她在暗。

    皇帝道:“朕放出那首曲子,是为了将那人引来。她只偷了下半部,而且肯定想要知道,另外一本在何处。那首曲子记录在上半部,只要听就能听出来。这件事不会那么简单,而且肯定不止有一次。”

    康乐公主恍然大悟。

    皇帝是知道偷这本书的人在宫外,所以才放出那首曲子,以曲子为诱饵,企图将那只偷了下半本书的贼引来。所以才要做得这样隐秘。这本书很多年没有人偷,那是因为知道蛊的人不多;而曲子是记载在书上的,所以更不可能有人知道这首曲子。

    而知道这曲子的,就只有那贼了。弹奏一次是不够的,要将这首曲子,在各种宴会里散播开来。最后他们不仅找到了能弹它的人,而且能够让那个贼知道这消息。

    不然的话,真以为一首曲子能让百里之外的人听到?

    这是一套书,而唯有用上半本里的曲子,才能吸引盗贼垂涎。想到这里,康乐公主忽然睁大

    眼睛:“这样说,那弹它的人……”

    他们是受同样教育长大的,康乐公主能想到的事情,和自己兄长差不了多少。他们是为了将盗贼引来,可还有一个可能性,他们没有算计到。既然那个盗贼,已经看过了下半本书,也知道这首曲子,那么她会不会也懂得弹?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