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3章 开局不再归零

    第二日,伯颜来到文天祥居处,发现他正在院子里看着天空发呆。

    “文丞相好雅兴,不知看到什么?”伯颜揶揄道。

    “文某日观天象,尔元人再不退兵,恐有灭族嫌疑。”

    “哈哈哈哈,文丞相风趣得很,许是昨夜闪电伤了颅脑?如果丞相觉得头疼,本帅可以延请我军中名医给丞相诊治一二。”

    “蒙古大夫?算了吧,他们只配给马匹看病。”

    “丞相意思这是自比我大元的牛马?”

    文天祥语塞,脸涨得通红。

    伯颜再次哈哈大笑:

    “果然长生天有灵,连文丞相这样的宋人英豪都会被天威所咒。”

    说罢,也不等文天祥回答,心情大好的伯颜转身离去。

    “将这些宋人一起送往大都。大元既得天命,不可辜负。传我将令,加速扫荡各地残余宋军!”

    宋廷那个颇有气节的丞相被雷劈傻的消息不胫而走!

    元军不再派人专门监视文天祥,而是和其他几位求和使臣一样,被押着北上。

    贾余庆和谢堂等人很矛盾,一方面,怒斥他们卑躬屈膝的文天祥遭了报应,算是为他们出了口气;另一方面,天命看来真的不在大宋,想到这点,几人颇感沮丧,也无心再去嘲弄文天祥。

    文天祥乐得不用和既无骨气,又没能力的同僚浪费时间,他要考虑的是如何同时完成两份事情:

    找回小非,以及完成对一代民族英雄的承诺。

    青色佛珠的香味一天比一天淡,这说明小非身在南方。

    那么当下之计,肯定是尽快逃出这支元军的控制,再做打算。

    主意打定,文天祥开始盘算自己的力量:

    杜浒和胡余熙,都是举人出身,杜浒长于政务,在跟随文天祥之前,就是江南西路赣州府的一名知县;胡余熙则心细如发,专擅管理资财,义军从赣州到临安,将近两千里,一应钱粮财务,少不了他的精细打算。

    二人还有一点很一致,就是嗜好与对方辩论,要是在现代,就是杠精;不过二人只是互杠,对于其他人,还是一副儒雅的文士风姿!

    方兴、高庆和顾大彪是三位武人,方兴还中过武举,三人都是钦佩文天祥散尽家财募兵而加入义军。

    临安城外,他们这支勤王义军由于缺乏训练和精良的武器,被蒙古骑兵和叛降的汉军打的十不存一。

    这三人也从带兵的将领变成了文天祥的私人护卫。

    其余几人中,有一对年轻夫妇,方笑和罗三娘。二人本是走江湖卖艺的师兄妹。

    师傅带着一众师兄妹加入义军,其他人都已丧命临安城外,只剩了他们二人。在文天祥的主持下,二人便结为夫妻,也一路跟随他北上。

    随从中最小的张大江才十五岁。他的父亲和两个兄长都战死在襄阳。

    吕文焕献城后,几个老卒带着他离开了军营,一路辗转,最后到了鄱阳湖内打渔为生。

    文天祥的义军经过时,一心为父兄报仇的张大江不顾劝阻,加入了勤王的宋军。

    他虽然年轻,水性却极佳。常人在水中能潜个十几息,已属不易,而他,可以轻松待上一炷香以上!

    文天祥知道后,把他召入了亲卫,其实也有保护他之意,毕竟一门忠烈,不忍让张家绝后。

    比起大明经历,起步牌面似乎好了不少,某人自我安慰了一下。

    这天夜里,几人聚在一起,商议如何逃出元兵控制。

    “首先,逃出元军大营后,我等向何处去?”文天祥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一路北上,州府多已被元军占据,我等再想陆路南下去临安几无可能。”杜浒首先开口。

    “若走水路,顾某建议投奔真州,苗再成知州素来忠勇,元军虽在陆路难以匹敌,但水军我们并不弱于他们。”

    “大彪兄弟所言甚是,如能通过苗知州与李庭芝制置使取得联络,也可从扬州封锁长江,淮西夏制置使能卷土重来,两军共同收复建康,何愁蒙元不平?”

    “胡兄此言差矣。夏制置使年近八旬,所部在丁家洲一战即溃,如何能依仗?”

    “依杜兄所言,我等就是去见李制置使又有何用?不一样是打不过吕文焕?”

    “杜某之意并非不去,知其不可而为之本就是我儒家道义所在。”

    一听二人又开始互杠,其余众人很无奈,都看着文天祥。

    文天祥知道夏贵很快就要带着三府六州降元了,但是此刻的他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但是李庭芝和苗再成都是不屈抗元的名将,一定不能让二人如原本历史一样死在这一年。

    “我等这第一步就依杜兄所言,去真州见苗再成。大家再议议,怎么去真州?”

    文天祥打断了杜胡二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若只是我们几人,并非难事,我与大江小兄弟趁夜去抢条快舟,然后循江而上,只要水流不急,有四五个时辰就能到真州。”

    水性不错的高庆首先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定下去真州,那我等何不抢几匹马,那样沿北岸一路疾驰,一个多时辰就能到真州。”

    “依方兄弟所言,我们就会与元兵直接冲突,以我们这几人,要想躲过二百蒙古兵的追袭,恐非易事。”胡余熙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对于方兴的提议觉得困难更大。

    “胡兄所言差矣,难道走水路就不会被元兵追袭,只要我等逃跑,元兵都会闻讯来追的。”

    “杜兄所说不敢苟同,元人长于骑射,而我等南人更擅长水路,夫战,自然是扬长避短……。”

    一听二人又要开杠,文天祥急忙拦住:

    “二位说的都有道理,既然我等要行驱逐蒙元,一统汉家之宏愿,向死而生实为常事,不过需要仔细筹谋就是。

    文某有一想法,请众位兄弟一起参详,是否可行。”

    众人听了文天祥的计划,连呼过瘾。

    之后各人纷纷提出一些细节,杜胡二人依旧会互相拆台,但他们二人较之几位武人,心思还是缜密许多,所以这样的拆台也让计划越来越完善。

    在昏暗的烛光下,一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情。驱除强大的蒙元,拯救孱弱的大宋,这份志向,如拍打江岸的流水声,在夜色中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