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章 张记医诊

    顾九盈看张掌柜满脸愁苦的模样,沉吟片刻道:“这家店可不可先做别的生意,比方说坐诊?”

    张掌柜的一愣,坐诊看病就意味着只开方不抓药,那就跟药材没有半分关系了呀!自己这店是因为卖药材被封的,就算是重新开张只给人看病,不跟药材打交道,也叫人揪不出错来。

    主意虽好,但是有个关键的问题,自己不会医,会医的又都被周家高价挖走了,眼下会医的也只有一个人,他一双眼睛缓缓落到顾九盈的身上,立马掀起长袍长鞠一躬:“小九兄弟,你可愿意帮我?”

    顾九盈点头:“咱们可是说好的,您之前买了我的药材,现在该我到您店中坐诊了。”

    “不过......”她脸上露出一抹难色:“村里有一位我的亲人,现在正在病中,只怕也不能久留。”

    “那......那你最长能待多久啊?”张掌柜心中忐忑,要是按之前说好的,小九兄弟七八日来一趟,那自己这店不还是要黄?

    顾九盈想了想道:“最多十天吧,十天之后我必须要回去看看她的情形,不然总是放心不下。”

    “行行行!当然行!”张掌柜忙不迭地答应。

    要紧的事解决了,张掌柜终于重新见了笑脸,他在屋子里收拾出一片空地方来,招呼着顾九盈跟阿言坐下:“小九兄弟,你不知道,你们没来这些天我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我活了大半辈子,到现在也是一个人,没儿没女的,这家店就是我的命根,它这一关,我感觉半条命就搭进去了。幸亏你们来了......”

    张掌柜擦了一把眼睛,环顾小屋里成垛的药材:“以后不跟这些东西打交道了......这么好的药材,可惜啊!”

    顾九盈道宽慰他:“不卖药材只是暂时的,等到我好好想个办法,不能叫周家这样仗势欺人。”

    张掌柜幽幽叹了口气:“你一个外乡人能有什么办法,县太爷跟周家可是多年的交情了,每年周家光往衙门里送银子就有大几百两,咱们这平常百姓怎么斗得过”。

    顾九盈垂眸笑了笑,可是明显心里已经有了注意。

    三人一起简单吃了口饭,前头铺子里还有一个隔间,原本是给值夜的伙计住的,张掌柜将后院的屋子让给顾九盈和阿言,自己到前院歇了。

    月明星稀,顾九盈托着下巴坐在桌前,看着阿言将床上的边边角角都抚平,蓦然开口道:“阿言,咱们上山跟在身后的那伙人是王家派的。”

    阿言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儿,转回头看向她。顾九盈却被他认真的模样瞧得一怔,回想起来,好像自己不论跟他说什么,他都是这么专注倾听的模样,从不会有什么不耐和反驳。

    不由心里软下来,她深吸一口气,将思虑一路的话终于说出来:“咱们要不带着王大娘娘俩搬到镇上吧,村里偏远,而且王家又虎视眈眈,搬到镇上能清静些。”

    阿言眸色沉了沉。

    就在顾九盈以为他会拒绝时,出人意外的他点头,轻声道好。

    顾九盈瞪圆了眼:“你同意?毕竟咱们在山里住了那么久,生活刚安稳些,你愿意离开那片地方,来镇上重新起步?”

    他眼神清洌,荡漾起温柔的笑意:“你忘记了我说的?阿言和阿九是会在一起的。”

    顾九盈看着他,好像周遭一切的声音都消失不见了,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在胸腔里来回回荡。

    直到阿言走了过来,轻轻道了一句:“床都收拾好了,快去睡吧。”

    顾九盈才如梦初醒,使劲点头,掩饰住心口方才的那一阵悸动。

    第二天,天色渐渐破晓,蟹壳青的天幕上尚嵌着几颗微弱的残星。

    走在晨雾中的路人,惊奇地发现前段时间被查封的张家药店,今天重新开张了。说起来老张头在这条街开了十来年的药店,药材到底有没有问题邻近的镇子上的居民都心知肚明。

    不过碍于官府和周家的势力,没有人敢质疑张家药店被封的原因,本以为这家店就此就要完了,谁知道竟然重开了!

    随着第一个路人驻足观望,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停下来脚步,看着药店的老张是要搞什么名堂。直到薄雾微微散去,门口的人也觉得差不多了,张掌柜才出现在众人面前。

    有人禁不住问道:“张掌柜的,你这药店不是被封了吗,怎么又开了,是县太爷发话了吗?”

    张掌柜摇头道:“县太爷没有发话,但是也没说不让我老张做别的生意呀!”

    “那你这是打算做什么生意呢?开个早点铺?”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哄笑道。

    张掌柜踩着凳子把门头上的牌匾摘下来,在众人的注视下重新挂了一块儿上去,有识字儿的一一念出“张记医诊”。

    嚯!这老张头要开医馆了!

    隔壁卖包子的大爷惊诧道:“咱们街坊邻居这么久,我怎么不知道你老张头还会看病呢?”

    张掌柜笑道:“我自然不会看病,但是我请的大夫会看啊。”

    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不知道这镇上的好大夫都被周家挖走了,你一个被查了的小药店,能招来什么好大夫,八成老张头又是在唬人!

    众人纷纷摇头,转眼走了半数。

    张掌柜焦急不迭,回到后头跟顾九盈念叨:“这病还没看呢,人都快走光了,这可怎么办?”

    顾九盈背着手,笑眯眯道:“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这年头大夫是很稀缺,就像周家那样有钱有势的大户都不敢轻易得罪手底下的看诊的医师,月利银子抬得很高,生怕人家干得不如意撂挑子走人。

    医师的身份也就水涨船高,寻常百姓生病,病得起不来炕,只能家人拿担架抬着送到医馆去看病,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出得起医师问诊费,才能请得动医师上门看病。

    顾九盈坐诊不像是周记的大夫于暖阁内坐等病人上门,她搬了一桌一凳,就放在店门口,背后黑笔白布上大大地写着——“接上门问诊看病五十文一次”。

    上门看诊才五十文,要知道在周记的药诊里,光见到医师起步就得花上五十文。

    首先是基础的各项身体检查,耳鼻喉一类三十文、胸腔盆腔一类四十文、头手肩颈腿脚一类五十文,等基础检查做完了,还看不出病因,好!

    再安排医师接诊,问诊挂号费十文,诊断开方一两银子,这还不算按方抓药。

    折腾完一套看病的流程怎么也得花上个十两二十两银子,普通人家哪能出得起这个价,所以遇到一般的头疼脑热,就自己随便到药房抓点儿药,凑活着自己治一治就算了。

    顾九盈这招牌一出,瞬间引得不少路人,纷纷侧目,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在观望,五十文也是钱啊,万一是个骗子,上门胡乱看一气,人没看好,钱还白花,那图啥呀!

    有观望的就有病急乱投医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从人群里冲出来,跑到顾九盈面前急切道:“当真五十块钱就能上门看病?”

    顾九盈点头:“是!”

    小伙子将兜里的铜板哗啦啦全部倒出来,张掌柜出来一数,正好五十文。

    顾九盈言而有信,利索地站起身:“走吧,带路!”

    小伙子名叫石青,他家住在镇上西南角,这个镇子名叫灵隐镇,凡是住在镇子东北边的都是镇上的富户官僚,住在西南边的都是穷苦落魄的人家。

    石青是个专门给人扛货的,他跟六十多岁的石大娘相依为命,自前年开始,石大娘就开始食不下咽,一吃稍微硬些的东西,嗓子就像是吞了刀,疼得水都咽不下去。

    严重时还会咳出血来,饭吃不进去,营养跟不上,整个人虚弱地躺在床上就像是被抽干了气,干瘪、枯老。

    顾九盈站在屋里,低矮的小屋,进门时还得弯下腰,石青走在窗前跟他娘说着话:“娘,这是我给你请的大夫,他来给您瞧病的,一会儿您配合着些。”

    石大娘有气无力地睁开眼,缓慢地摇头,为着她的病,自家儿子把好不容易攒的积蓄都花光了,计划年前就给他娶媳妇,这也全泡了汤。这么多钱花进去,自己的病没有半分好转,反而每况愈下,石大娘不想叫儿子多花冤枉钱。

    石青明白她的心思,虽然还不知道顾九盈能不能帮他娘把病看好,也只能安抚:“娘,这位大夫不是从周家请来的,人家心善没花多少钱就愿意跟我走一遭,你听话就当全了儿子的一片孝心。”

    见儿子这样坚持,石大娘终是无奈地松开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