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2章 青山依旧在(大结局)

    乔菁菁在陆逊,凌统等的护送下,回江东。

    途中。

    突然传来曹操病逝的消息。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丞相之位。

    曹操留下遗言,惊世骇俗,却颇遭封建文人们鄙视。

    乔菁菁个人纵不喜曹操,恨他这些年欺压江东,却评价他临死之言触及灵魂真谛,是真丈夫。

    传言,曹操临死的时候,最放心不下自己身边那一众姬妾们。

    曹操十分贴心地帮这些年轻姬妾们想好了后来的度日之法:她们可以做针线、做衣服、做鞋袜以养活自己。

    当时的武将文人们,怎懂其中的道理!

    曹丕,曹植两兄弟,一直守在老父亲曹操跟前,哭得像泪人。

    曹操说:

    “我曾手执横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前面的话很豪气,后面的很情长。

    “我死之后,你们兄弟戴孝十五天就行了。

    驻守边关的大将们,不用赶回来给我奔丧。

    我死之后,就葬在邺城城西的小山上,不用给我陪葬金银财宝!

    我的那些姬妾们侍奉我都很辛苦,我死了以后,就让她们继续住在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不要驱赶虐待她们。她们平时有空,可以学着做针线、草鞋卖钱。你要养她们到老死。”

    说到此处,曹操喘了一口气。

    “还有,我这辈子一直想着一个女人没得到,一直遗憾,到了今日,又不遗憾了。

    若是当年赤壁之战,我曹操打赢了孙权和刘备,把二乔接回铜雀台,此时我便要再担心这大乔小乔置于何地,我死后她们如何度过余生!”

    曹操看着两个儿子,眼球已经浑浊。

    神志尚且清醒。

    “子桓,子建,子文,父亲这时才想明白,有的东西得不到,就是得不到。得不到,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那个大乔有她大乔的天地!她……仍然是为父这辈子心中最牵挂的女子。”

    曹操又嘱咐了两个儿子一通,赫然长逝。

    曹丕和曹植兄弟几个守着父亲嚎啕大哭,哀戚至极。

    曹家的这些才子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曹操对于江东那个大乔为何如此垂涎挂念,这到了死都还要念叨大乔几句,关键最后还释怀了!

    还给了他这自己一辈子最惨最痛的赤壁之战的失败,找了最圆满的解说:没有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安排。

    曹操临终之前对曹丕曹植兄弟们的交代,曹丕曹植竟是不懂其中真谛。

    曹植早在竞争世子之位的角逐中败下阵来。

    曹操选择了心机更甚,文武兼备的曹丕。

    等到了此时的人生末班车,曹操才更像是一个父亲,担心儿子曹植以后的安危。

    曹操拉着曹丕的手,让他务必善待诸位弟弟。

    曹丕含着眼泪答应,但心里并不是那么想。

    白帝城。

    诸葛亮带着阿斗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刘备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多日了。

    上一次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大举十万大军,如日中天,满腔怒火去进攻东吴。这才两年不到的时间,刘备已经衰败如斯,病入膏肓的模样。

    大出诸葛亮的意料。

    大大超乎了诸葛亮的预判。

    诸葛亮自诩神机妙算,然而终究算不过这世事无常之变化。

    刘备拉着小阿斗,他回忆自己这一生,所谓创业,所谓博地盘,不过如此。刘备倒是打下了地盘,可是他的继承人还如此年龄弱小。

    阿斗才几岁而已。

    又没有亲娘照顾。

    刘备当年好不容易去一趟江东,娶回了孙夫人,阿斗在孙夫人的照料之下长到如此年岁,母子之间有了感情,可那个孙夫人又是江东的女人,她又走了,又被大乔给接走了!

    刘备想起来,眼里都是泪。

    刘备这跌宕艰难的一生,对得起很多人,但独独对不起这个儿子。

    而此时此刻,他还要这么对诸葛亮说:

    “我这回可能不行了,没有多少时日了!自从我三顾茅庐请出先生以来,先生兢兢业业辅佐刘备,我们共同的理想匡扶汉室,驱逐曹魏,抗拒东吴。我在半道上要先撤退了,对不住,留下这么巨大的重担,让先生你再去承担!

    还有就是我这孩子,先生你费心多加教导,阿斗从此拜先生为相父,先生为我蜀汉之丞相。

    阿斗若是能辅佐,先生便辅佐吧,若他资质平庸,扶不上墙,先生便取而代之。”

    然后刘备又对着阿斗嘱咐了一句千古名言:

    “老父亲以后不能时时教导你了,你多听相父的话!记住,凡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有就是,娶老婆要娶贤良淑德的,不要被那利飒美丽的外表迷惑。”

    刘备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终于说出了最最修身养性的话。

    这是一个父亲的无奈吧。

    再强大的人,到死的那一刻,也会担心身后事。

    但是孀妻弱子。

    曹操如此,刘备也是如此。

    他们在临终时刻,不约而同都想起了他们当年的同龄人,孙坚。

    都何其羡慕孙坚!

    孙坚有勇猛冠世的大儿子孙策,有杀伐决断独挡三面的二儿子孙权。

    孙家,父亲虽死,家业有人继承,有人发扬光大。

    若是如此,做父亲的死也瞑目啊。

    而刘备和曹操这两位枭雄,活跃于东汉末年几十载,终究是带着不舍,带着遗憾,带着不得已的释然,离开了这个时代。

    乔菁菁还在回东吴的船上。

    曹魏和蜀汉,几方的形势变化之快,曹操刘备之死讯传遍大江南北,有人哭,有人笑。

    乔菁菁站在船头。

    两岸青山飞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乔菁菁只看着那长江滚滚东逝的水,哼起了一首旋律。

    陆逊不知何时走到她身旁。

    陆逊默默听着乔菁菁口中的这首歌谣。

    歌词很有韵和味。

    陆逊不得不承认,她乔菁菁看这世事,都比这世上的人看的明白。

    怪不得她在东吴北固山上,手握大权,受众人敬仰的时候,能够抛下一切云游东南各地,她又能够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入川,只为救椰蓉出来。

    陆逊眼中,乔菁菁是个最通透的人。

    是最不受这世间名利束缚的人。

    也是最坚强勇敢温暖之人。

    这些年他一直爱她,放不下她,忘不了她,绝不是因为她的貌美,也不是因为他们年少时曾由父辈议亲。

    陆逊心中想了许多。

    但他仍然只是默默站在乔菁菁身边。

    孙权已经来信,让大嫂乔菁菁回北固山上去,休息一段时间:

    “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嫂出外游玩已经快三年了,母亲日日想念大嫂和侄儿侄女们,二弟、众弟妹也担心大嫂的安危,还请大嫂切勿贪念世外风光,多多挂念北固山上的家人吧!从此一大家子团聚,共享世间美好乐事。”

    乔菁菁的孩子们本不在她身边。

    她当时入西川去接椰蓉,定不能让孩子们跟着去涉险,便让刘基和阿香替她照管。

    等到孙权知道了,又非要把孩子们接回北固山上去:

    “阿香才有了身孕,怎么照顾得了侄儿侄女们,都回家来,我亲自照管。”

    孩子们都临时住在袁夫人的院子里。

    还有那个年轻貌美的阿姝。

    阿姝今年已经长到了十六七岁,容貌美得摄人心魄。

    阿姝帮着袁夫人照管着大乔夫人的三个孩子。

    孙权又时时来探望关心侄儿侄女,多少次来来往往,阿姝更是喜欢上了孙权这位掌大权势的大人物。

    阿姝听说大乔夫人此次会回来,心里高兴的很。

    她想要嫁给孙权,不怕袁夫人不容她,却还得大乔夫人点头应允。

    她想,大乔夫人养她一料,最后会成全她。

    就像大乔夫人最终成全阿罗和凌统,成全阿蒙和椰蓉一样。

    大乔夫人,事到如今总愿意成人之美。

    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乔菁菁这时候了,实在还有些迷茫。

    强大的曹操和奸险的刘备,这近二十年的对手,忽然死了。

    别说是乔菁菁心里头感到虚。

    孙权也有那阵感叹。

    那两大枭雄忽然没有了,这世上就只剩下孙权这么样一个大大的英雄。

    蜀汉只剩下诸葛亮在苦苦支撑,曹魏还有曹丕和众兄弟们之间的争斗。

    只有江东最强。

    乔菁菁在那样的局势下,最先考虑到她的孩子们。

    阿绍,和大熊小熊。

    两个女儿将来定是长得才貌俱佳,且因为家族关系,钱财颇丰,地位颇高,有孙权做主,定能找的如意郎君,安稳富贵一辈子。

    乔菁菁只担心阿绍。

    纵然阿绍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她辛辛苦苦养了这十来年,早把阿绍当亲儿子了。

    乔菁菁无论如何,得为阿绍谋划未来。

    关键在孙权。

    孙权年轻时,是很优秀,果决刚毅且三观极正。但随着曹操和刘备之死,孙权的心态不可避免会逐渐发生变化。

    当一个人再没有那么强大的对手日日盯着你,再没有那么强大的对手让你夜夜难以成眠,人不免松懈下来。

    孙权也免不了在未来的慢慢长日之中,自大了,被蒙蔽了。

    这世上,本就有小人。

    乱世出英豪,安稳时代的华丽的长袍底下长满了虱子。

    为了免于小人算计,乔菁菁不光给阿绍做了打算,还亲自回了一趟北固山。

    那时,乔老爹和乔阿母的年纪已经很大。

    乔菁菁这些年云游东南行踪不知,乔蔓蔓又要照顾周瑜,周瑜一直在家中养伤。姊妹俩没有谁能去照管这老父老母。

    这老父老母便想了个法子,迁回吴郡去,让两个儿子乔二和乔三尽孝。

    乔家父母也就再也过不上那种最顶级的贵族圈的生活,不过垂垂老矣,虚度时日罢。

    人前看着显贵,实际上空虚。

    乔菁菁虽然回了北固山,还没有去吴郡探望老父老母。

    乔菁菁已对孙权说她要把家中钱财散去。

    “这世上的人只怕钱财不够多!到了我这里,如今却不是这样。我还是要再外出云游的,我身边用不着多少钱。这些钱放在家里,不过是霉烂了!不如捐一半给国库,再捐一些给江东穷苦百姓,让他们买粮食,买衣服,给他们修学校修医馆。

    阿绍和大熊小熊的吃穿用度都是有限,就算是等将来长大了,不过是嫁娶婚宴的用度,都还好办。我随手给他们抿一撮就够了,你到时若嫌大嫂嫁女儿不够气派,你就再添些。”

    大嫂乔菁菁此时的决定。

    孙权既是意外又不能意外。

    孙权已经越来越明白,他大嫂已经跳出这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之外了,把世事看的淡然了。

    钱财权利,都能放得下。

    孙权便说:“大嫂的好意,二弟一定办到!大嫂捐给国库之资,孙权绝不浪费一分钱,好好用来给百姓造福。大嫂捐给百姓之钱财,定要用在最贫苦,最困难的百姓身上,让这些人家的孩子有衣穿有饭吃,能读书能看病。”

    乔菁菁散去家财,她主动远离权利中心。

    才能让阿绍一辈子得孙权庇护,免受猜忌,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这是她为阿绍谋划的保身之法。

    当然也有那些小人,专门跑到乔菁菁的儿子阿绍面前去说坏话:

    “绍公子,大乔夫人把您的财产都快捐完了!你以后怎么办?你以后可就成了这北固山上最穷的公子了!您可是已故吴侯唯一的儿子呀!大乔夫人怎么能那么做?根本不管你的死活。”

    说怪话的人,被阿绍和大熊小熊兄妹三人给臭骂了一顿。

    “浅薄小人!敢挑拨离间我母亲?拖出去,打死。”

    “我母亲做什么,轮得到你们来说嘴?我母亲的度量,岂是你们这起小人看的明白了?”

    “我母亲为了江东,为了江东百姓,肯散尽家财,是大心胸大智慧!我母亲教导我们兄妹做人,有人竟敢却跑我哥哥面前来说嘴!谁还敢来,把他浑身打得稀烂!”

    阿绍和大熊小熊这些年,在母亲乔菁菁的教育下,很通情理,也懂政治。

    乔菁菁最怕多年之后,阿绍被有心人利用,被人揣掇起来,跟孙权的儿子们争地位。

    乔菁菁最怕阿绍自认是孙策唯一的儿子,而分不清轻重,分不清自己的能力。

    被人利用,再与孙权相争,阿绍的下场注定太惨。

    乔菁菁当着孙权之面散尽家财。阿绍没有了巨大家财,何谈招兵买马,何谈积蓄势力?

    阿绍从此只做一个清清醒醒的读书人,有文化本事,有口碑,有德行,不怕是非,绝不去招惹世事。

    这些,阿绍都懂。

    孙权也是狠狠琢磨了大几日。

    孙权才想明白他大嫂的意思。

    孙权还是专门找到他大嫂。

    都说明白吧!

    他大嫂怕的,何尝不是他怕的呢?

    孙权这一辈子受大哥的恩惠,接管了大哥留下来的地盘和权利,他最想照顾好大哥的孩子,照顾好大嫂。

    但世事诡谲,孙权怎么能不早做防备?

    但凡一个掌权者,谁不怕身后家族厮杀血腥一片?

    如曹操。

    曹操一死,曹丕当时明明答应的好好的,会照顾好几个弟弟。

    可事实呢?曹丕翻脸便让曹植做七步诗,曹彰随后被曹丕毒死。

    何其阴险狠毒啊!

    这不过都是世人到达了权力顶峰罢后,亲情算什么?

    孙权对乔菁菁说:

    “大嫂,我想追封大哥为长沙王,阿绍为长沙王世子。我会立孙登儿为太子,大嫂意下如何?”

    乔菁菁说很好。

    没有不妥。

    孙权要先把他的继承人定好,先把孙策的名分定好,孙策这一支的后人才能名正言顺。

    那些别有用心者,才找不到破绽。

    孙权不敢在大臣张昭等跟前说这些话,怕大臣们谴责他辜负了大哥孙策,没给孙策追封最好的位份。

    孙权若做了皇帝,孙策按理,应该追封帝位。

    孙策最后只追封长沙王,竟那么轻易得到了大嫂乔菁菁的赞同。

    孙权心里既明白又感动:

    “大嫂这一辈子为了孙家,为了江东付出了太多,请受孙权一拜。”

    乔菁菁却挥挥手,让孙权别这么礼节客气。

    “唉,罢了罢了,我比你悠闲!我能明白,我都能通泰。

    我家阿绍和大熊小熊他们兄妹,更是明白。

    倒是你,这肩上的担子并不能松。虽然死了曹操,还有曹丕,曹丕文治武功,是曹操精心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曹魏之力量人不容小觑。

    还有那诸葛亮,他倒是比刘备能屈能伸,他一辈子的苗头都是对着曹魏的,经过夷陵之战,他只会与咱们东吴好好合作。你忧心的事,虽然能少些,但是这大国若烹小鲜。

    江东这几十万人还在你的管理之下,你但凡一个决定一个喜好,便牵动着千万人的生死,我能偷的闲,你却偷不了懒。

    仲谋啊,做一个帝王,注定孤独,帝王可以有权术,但不能失了人情味,也不能被人情所牵制。

    这里头太过于复杂,你慢慢体会。”

    乔菁菁还是会继续云游。

    只是远在吴郡,乔阿母没等到乔菁菁游到吴郡去探望她,她便已经一口老痰迷了心窍,喘不上气了。

    一来因为乔阿母的身体确实衰老得太快,还有因为她实在太爱钱财。

    乔阿母听说她大女儿一眨眼的功夫,就将浮碧海那豪宅之中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给捐了。

    气得当时一口痰就卡住了,就再也没顺畅。

    后来的日子,只徒留喘息。

    老阿母想骂人,根本骂不出声音:

    “暴殄天物的东西,钱呢钱呢,你不要了!你不要,给你两个弟弟了,你两个弟弟,当了这快十年的守城官,家中还是那么穷!你倒好,把钱给捐了……”

    骂不出来。

    老母只能张着嘴巴,瞪着眼睛,憋了一头的青筋。

    最终,乔阿母这曾经艳绝洛阳,后来暴躁疯逼半辈子,一辈子吸吮着两个女儿的血液过上风光日子的伪贵妇人,也终于那么落幕了。

    她一辈子最偏心的两个儿子乔二和乔三,面对老母亲的寿终正寝,象征性的流了一滴眼泪。

    然后,两兄弟中规中矩的给母亲办了一个简便的葬礼,没有大请特请,没有铺张浪费。

    “阿姊来信都说了,你我兄弟低调做官,才能保乔家一生平安。”

    还有就是,切不要以已故吴侯孙策唯一的儿子,阿绍的亲舅舅,自居!

    不要被人撺掇,上赶着拉帮结派。

    乔菁菁教育那两个弟弟这许多年,两个弟弟终于长进多了。

    老母亲的葬礼上。

    陆逊向孙权说借口,要去乔家为年老夫人奔丧,便陪着乔菁菁回吴郡。

    陆逊甚至还帮乔二和乔三分担了好些杂事。

    乔家人当然都懂陆逊为什么如此。

    葬礼完毕。

    乔菁菁跟两个弟弟说,她要从吴郡往东,去崇明岛:

    “你们好好照顾父亲!蔓蔓远在京口,你们俩是哥哥,也时时派人去照管她和侄儿侄女们,送些土特产,鸡鸭鱼肉什么的。”

    乔二和乔三点头。

    陆逊对兄弟俩说:“菁菁以后去哪儿我都跟着她,你们兄弟俩尽管放心。”

    乔家两兄弟望着陆逊追随者他阿姊远去的背影。

    一个说:“这一辈子,难道一开始,该他俩在一起吗?”

    另一个说:“什么一开始!没有我姐夫孙策的出现,能有现在?”

    没有孙策以战止战,庐江城怕是早在四方枭雄的争斗中,灰飞烟灭。没有孙权镇守江东抗衡曹操,某些个女子怕是只能在铜雀台养老。

    还能走悠悠,看八方风景?

    乔老爹不知道两兄弟的议论,拄着拐杖走出来:

    “我一开始看中的这小子,大乔非看不上!这人生匆匆几十年都过了一半,这小子都还在跟前,我大乔还是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