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小姨在说什么啊?”扬煜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邓小秋眼神犀利的盯着他:“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男生的那些花花肠子。”

    “小姨凶死了,莫名其妙。不理你了,我要睡觉了。”扬煜耍着无赖。

    邓小秋闻言坐到床上,生气的把杨煜拉到自己身边。

    刚想发火,却看到他那不像作假的样子。

    难道自己真的冤枉他了?

    邓小秋放低姿态:“小煜,能告诉小姨,今天是怎么回事吗?”

    杨煜故意把头扭到一边,一副不想搭理她的模样。

    邓小秋看到他这个样子,也有点慌了。

    自己这是怎么了?

    本来挺担心他的,结果就因为一个女生借的手电筒,就冲他发这么大的火。

    他才14岁而已,能懂什么呀?

    她开始在心里为杨煜开脱着。

    “小煜~,别生气了好不好?小姨错了,不应该冲你发火的。”邓小秋把杨煜搂在怀里,嗲声嗲气的哄着。

    扬煜挤出两滴眼泪:“本来就是出去走走散散心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天台。然后手机又没电了,连个路灯也没有。就这样遇到个好心的女孩子,借给我一个手电筒才走回来的。一回来你就凶我,我再也不要理你了!”

    邓小秋听完自责不已,原来是这样。

    走了这么远的路,他得多累啊。

    而且又没有路灯,只有个手电筒。

    好不容易走回来了,自己还不分青红皂白的凶他。

    于是邓小秋一边给杨煜道歉、认错,一边帮他洗脚按摩的讨好着。

    再三保证再也不会凶他,哄了接近半个多小时。

    扬煜见火候差不多了,才开口说道:“看小姨这么诚心认错的份上,这次就暂且原谅你了,以后就看小姨的表现了。”

    邓小秋如释重负的点着头:“嗯嗯,小姨以后会好好表现的。走了这么远的路,小煜一定累坏了吧?先休息一下,养足精神,等下还要去上坟烧纸。”

    扬煜点点头:“小姨也去休息吧,我先躺着眯一会,等姐姐起来就一起回去。”

    “那好,小煜乖乖的休息,小姨也回卧室睡觉了。”邓小秋说着帮杨煜盖好被子,转身离去。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杨煜小声嘀咕了一句:“任道重远啊。”

    没一会,杨玖醒来。

    两人买好东西,结伴往老家而去。

    先是坐镇上的班车,来到村子连接大马路的路口。

    杨煜下车往村子里走去,看着这条全是泥巴修成的烂路摇摇头。

    这条路从爷爷在世前,就开始着手组织修成水泥路,结果修到现在还没修好。

    不是这家觉得不公平,就是那家不愿意出钱。

    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路上遇到不少人跟杨煜打招呼,他都笑着点头回应。

    走了大概20来分钟,来到了院子里。

    两姐弟先去给奶奶烧完纸,接着往爷爷的坟前走去。

    途经幺奶的屋前被喊了下来:“我就说怎么感觉今天有喜事要发生,原来是你们两个回来了。”

    说话的是杨煜的三叔,叫做杨善友。

    今年36岁,长得肥头大耳的。

    大着个啤酒肚,看上去比较富态。

    之前在西藏那边,当了10几年兵。

    后面退伍领了不少钱,在梁山县买了套房子,开着出租车维持生计。

    娶了一个老婆在饭店当服务员,两人生了个女儿叫做杨熙,目前在读小学四年级。

    “三叔好,今年三娘没回来吗?”两姐弟点头问好。

    “没有,她上班那个饭店忙得很,不让她请假。你们先去烧纸吧,烧完纸回来吃午饭。”杨善友热情的招呼道。

    “好的。”杨煜点头答应。

    重庆农村这边的习俗,是不允许过年上坟烧纸的人。

    带着香和蜡烛这些,往自己家里来。

    认为不吉利,有的人连家门口都不许过,让人绕道走。

    杨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看着田野上长着的许多清明菜,和被清晨露水打湿的花花草草。

    随着爷爷的坟前越来越近,草丛也越来越深。

    还有一些小树挡着路,两人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来到爷爷的坟前。

    他看着眼前的三座坟,最左边是幺爷的。

    中间是祖宗,右边就是爷爷。

    三位长辈的坟连在一起,树枝和杂草早已长满了坟头。

    左边的两座坟前,可以看到祭拜过的痕迹。

    看着明显区别对待的三座坟,杨煜没有感到任何的诧异。

    早已经对幺奶一家无感,这种事他们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他默默的拿出黄纸,在三位长辈坟头烧着。

    点燃香和蜡烛,分别插在三位长辈的坟前。

    看着连个墓碑都没有,就是三个土包包的坟,连插香和蜡烛都要找地方。

    杨煜百感交集,想到了爷爷的四个孩子。

    爷爷最看重的大伯,确实没让爷爷失望,在那个年代读完了高中。

    然后在部队当兵混的风生水起,当了大官,后面被调回了重庆。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爷爷在世时没享到他一点福,除了爷爷去世时回来过一下,从此以后再也没回来过。

    自己的父亲和四叔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到大都需要爷爷操心的主。

    把他们抚养成人不说,还得为他们以后的家庭操心。

    那么大的年纪,还要照顾自己和姐姐。

    又为四叔在老家,盖了一栋新房子。

    两人也跟大伯差不多。

    反而是爷爷捡回来的大姑,经常回来看望爷爷。

    每次回来都给爷爷,带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和水果,临走时还会拿一些钱。

    爷爷身体不好时,主动把自己和姐姐,接到了家里照顾。

    爷爷去世后,也是每年都会回来上坟烧纸,除了这次怀孕掩饰不了。

    对自己的父亲和四叔,那是能帮就帮,对自己和姐姐也是好的不行。

    大姑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还不是因为,自己是爷爷最疼爱的孙子!

    在杨煜记忆中,就见过大伯两次。

    一次是在梁山县读书时,大伯开着车来看他。

    给他拿了五块钱,他没要。

    还有一次就是爷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