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章 庆幸没全军覆没

    “浮山怎么了?”陈高明急切的追问道,一边连忙扶起这满身脏污的小兵。

    这兵叫张二牛,个头不高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是西北的斥候,已经入营六年,最是沉稳谨慎,所以这次他也留在边境观望打探消息。

    “将军,昨晚实在是太凶险了,我军撤离到离城不久,亚丹人贼心不死,集结军队想要攻打我国边境防线。

    他们人数众多,许将军差点准备向将军求援,谁知亚丹人还刚到我们西北边境线,突然之间天光大亮如白昼,随即开始地动山摇,浮山一分为二,亚丹人当场就被给埋在浮山底下。”张二牛一脸的庆幸,昨晚实在是捡回一条命来。

    “果真?现在西北大营如何?”陈高明急切地问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西北大营,当初下令全军撤退,只留一万将士分段留守,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张二牛是一阵的后怕,声音都变得沙哑:“我们听将军吩咐后退十里,过了一天,许将军又让我们后退三十里,直到昨晚,地动山摇许将军怕我们有危险,让我们在远处观望。

    今早前去打探,我们也不敢靠得太近,咱们以前扎营的地方全没了,那里变成了一个大裂谷。

    还是大将军英明,如果不是将军冒着砍头的危险,下令让我们撤离,想必我等也像那些亚丹人献祭给了神龙。”

    陈高明看出张二牛的嘴干的起皮,连忙给张二牛倒了一碗水递给他。

    张二牛二话不说咕咚咕咚一口喝完,陈高明看他还一脸的期待,又给他倒了一碗水,这时,听到消息的曹喆,也匆匆来到陈高明的帐篷。

    看到一身污泥的张二牛满是讶然,把陈将军问过的话又问了一遍,张二牛放下手中的碗,把刚刚说的话又说了一遍,曹喆是唏嘘不已,真是万幸捡回一条命。

    心里也开始庆幸,把之前责怪陈高明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谢了满天神佛,独独忘了给陈将军通风报信的攸宜公主。

    陆陆续续等来其他斥候传回的消息,心下大定,让曹哲留在营中。自己则带着一万兵马去往之前的营地探查,重新布防西北兵力。

    全然不知京城因为西北撤兵一事掀起来轩然大波,那些觊觎西北兵权的世家闻风而动,弹劾陈高明的折子摞起来比弹劾攸宜公主还高。

    只是陈高明远在西北,全无所觉,倒是在京城的镇国公受了牵连。

    他从宫中回到镇国公府就称病不朝,下令全府戒严,无事不得外出,紧闭大门,闭门谢客。

    玉华郡主是恭亲王妃的心头肉,恭亲王妃一听到这消息,就对着恭亲王吹枕头风,她本来就不同意玉华嫁到武将之家的国公府,现在更是闹着要退了镇国公府的婚事。

    恭亲王心里也是着急,正在观望,是不是需要找个时间去退亲,最后还是得了元庆帝的准话,这才作罢,只是也拒绝了镇国公府要提前婚事的打算。

    其他人见元庆帝没有第一时间处罚镇国公府,恭亲王府也没有去退婚,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心照不宣的都派人去往西北打探最新消息。

    刚踏入进入西北的官道上

    罗天浩眉头紧锁,一脸的凝重的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长长的压粮队,他奉元庆帝的命令带着吕家准备好的军粮前往西北边境。

    其中一部分还有元庆帝私下让人购买给西北的救济粮。

    这西北还没有发生什么天灾,就让他带着救济粮前往,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越靠近西北天气就越冷,早晚的温差让他穿上了夹袄,看着后面的长队,这可是西北军过冬物资,一点都不敢擅离职守,生怕有个什么万一。

    要不是公务在身,皇命不可违,他早就自己去寻那少年了,心也不用如此的七上八下。

    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也不知道罗平追上那人没有,那人的身体好些了吗?有没有找到江南的神医,他会听罗平的话再回京城吗?

    越想就越心慌,还是先不要回京城吧,他不在京都,万一他父亲和冯氏做什么他鞭长莫及,还是在江南好好养病,等他办完这趟差事就马上就找他。

    一行人刚入凉州府陇西郡,就听到手下罗甘快马来报,陇西到处都在传泗水郡即将大乱的消息。

    罗天浩听了心下一沉,脸色变十分难看,他这边运粮是要经过泗水郡的,想到这里语气也变得冰冷:“泗水郡是谢家子掌管,听说为官还算清明,有几分手段。

    现在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可打听清楚到底因何生乱?”

    罗甘不敢直视世子的眼睛,低头回到:“这一切还要从攸宜公主说起……”

    罗天浩听完罗甘的叙述,太阳穴隐隐作痛,这攸宜公主今年该不是命犯太岁,怎么不好的事情都找上她,看来以后还是离她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