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五章 选角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十二月,赵诗颖回到学校后便回归了正常的大学生活。

    至于拍戏的事,也只有少数一些人知道一点详情,比如她的辅导员和一些同班同学,不过大家都只是以为她是因为剧组资金不足解散所以才结束拍戏的,只有苏恒一人知道其中详细。

    回到大学后大概又过了一周,这天,赵诗颖正在寝室内努力学习,她走了一个月,落下了不少课程,因此回来后都在拼命复习。

    “颖颖,颖颖,我跟你说一个巨爆炸的消息,哎呀,别写了,我跟你说哈,姜泽导演要来咱们选角了诶。”赵诗颖的宿友一进门便激动地大声说着,眼里满是渴望。

    “姜泽导演?呀,真的吗?”

    “真的,群里都发通告了,后天就开始报名,听说姜泽导演要拍一部大戏嘞,哇,要是能被选上的话肯定能火。”

    “慧慧,给我看看。”赵诗颖看着手机上的通告,很是心动,但心里却有一丝犹豫,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便拨通了苏恒的电话。

    “喂,诗颖,怎么啦?”

    赵诗颖将姜泽导演选角的事复述了一遍,并表明了自己的犹豫,想要听听苏恒的意见。

    苏恒听完会心一笑,自然毫不犹豫地支持赵诗颖前去面试,这回幕后之人可不是王少,而是苏恒自己...

    有了苏恒的支持,赵诗颖心里坚定了许多,于是便与几位好闺蜜约定了一同报名面试。

    时间来到面试当天,姜泽导演与一众剧组人员早已提前在学校体育馆布置好了面试场所。

    当天一早,体育馆外便排起了长龙,赵诗颖来时前面已经排了好几十人,要是再晚半个小时可能就得排到数百名开外去了。

    很快,众人相继入场,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个号码牌,随后便按照号码顺序进行面试。

    此次面试共分为两轮,第一轮初筛是由剧组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的初步评审,这个阶段与职场面试一般,十个人左右会被分为一个小组,而后各自担任一个角色,共同演绎一个小片段,根据表现进行录取与淘汰。

    赵诗颖毫无意外地通过了初筛,下一步便是最终的面试,面试官就是姜泽导演与制片人等,机会只有一次,竞争非常激烈!

    终面的时间是在下午,经过初步的筛选,进入终面的人数仅有五十人,赵诗颖虽不知早上究竟来了多少人,但估计初筛的淘汰比例不会低于九成,她相熟的人中仅有两人进入了面试,一位便是她的宿友慧慧,另一位则是她在社团认识的一位学姐。

    终面形式很简单,是单人的表演秀,赵诗颖底子不错,准备也相较充足,因此自认为表现得还算不错,至于最后是否能进就看姜导等人的评分了。

    姜泽在看到赵诗颖的第一眼便认出她来了,毕竟自己此行很大程度上便是为了她,还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他身为知名大导演,本是不愿接这事的,但谁让是孙老亲自来求,而且孙老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自己这部电影也正好缺钱,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姜泽很仔细地看完了赵诗颖的表演,除了一些小细节做得不够细腻之外,赵诗颖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她那张脸,这次就算不给她特殊照顾,凭借这些条件也足以通过面试。

    想到这里,即便专业如他,脸上的笑容也难以抑制了,这钱来得太轻松了,他啥也没做,赵诗颖就能凭实力进组了,而按照孙老的约定,这份大投资便算成了。

    第二天,赵诗颖便收到了剧组的邀请,而且她的角色也定了,竟是新剧赤壁中的小乔一角,虽然戏份不多,但角色属性却是很适合她。

    在收到赵诗颖的电话后,苏恒会心一笑,作为始作俑者的他自然早已得到消息了,就连剧本他都看完了,小乔这个角色还是他特意连夜挑的呢。

    听到赵诗颖开心的声音,苏恒由衷地表达了祝福,自己做的事也差不多了,接下来便看赵诗颖的表现了,苏恒对此颇有信心。

    安排好赵诗颖后,苏恒便开始忙碌自身的事情了,芯片基地如今已经步入正轨,需要他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最近近半个月他都没收到基地的工作咨询了,一下子空出了大量的时间。

    除了偶尔被罗镇远邀请去探讨数学外,苏恒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日常学习上,另外便是苏恒最近自主做的一项研究,之前便有了一定突破,还准备交给孙老来着,可惜被孙老拒绝了,不过苏恒并没有停止进一步的研究。

    近日,这项研究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多个难点都已经得到突破,若非最近对赵诗颖关注较多,这项研究应该已经完成了。

    苏恒打开崭新的电脑,这是采用最新的超级芯片制成的电脑,性能极其强大,对苏恒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苏恒正在开发的是一种运用于电子设备的智能助手,有些类似于夏为手机的小莹、雷米手机的小米等等,但功能远超它们,虽然苏恒对其仍不满意,就现在的表现已经完全领先于世界最先进的虚拟机器人水平了。

    这款智能助手已经花了苏恒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了,算是苏恒研究时间最长的一项技术了,而这并非这个技术本身有多难(对苏恒而言),大部分的时间其实并非用于技术的攻坚,而在于技术的完善与调教。

    如今,该智能助手已经具备了极强的语言能力,基本能做到与人流畅沟通,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基本达到一名初中生的水平,而且其语音识别能力非常强大,就算口音比较重、语速很快的话也能精准翻译,而这些都只是这个助手最基础的功能。

    事实上,苏恒决定开发这款助手的目的,起初并非为了夏为手机,也非为了其他人或事,只是单纯想开发出一款能够帮他写论文的机器人罢了。

    原因很简单,这一年以来,他写了太多的论文了,而每一篇论文都有着大量的文字,虽然凭他的智力完全不需组织语言和逻辑,但论文终究不能一蹴而就,脑中的所思所想无论如何还是需要自己一字一句地写出来才行,而这一过程不仅费时费力,也很枯燥乏味。

    于是苏恒便有了开发一款能帮助撰写论文的智能助手的想法,不过在此之前苏恒一直忙着芯片的开发,只能在忙碌之于抽出为数不多的时间用于积累在计算机、大数据模型等等方面的知识。

    直到芯片制成并量产,自己终于有了大量空余时间,,而且知识的储备也达到了所需的水平,苏恒便决定了正式开始该项技术的研究,在此期间苏恒还借着替夏为手机、电脑系统升级的机会做了不少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

    不过随着智能助手的开发愈发深入,苏恒对这款助手的想法就越来越多了,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论文的撰写了。

    苏恒决定将其打造成一款强大而又全面的智能助手,能够协助自己解决日常中的各类繁琐而并不重要的工作,如此一来不仅能让自己轻松许多,还能替自己节省出大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