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名声在外

    一见面,这人就笑嘻嘻的说:

    “米老师好,美女好,大美女好,我叫李德宝,道德的德,宝贝的宝。请跟我回家吧。”

    “大宝贝……?宝德兄弟,你刚才为什么说美女好,大美女好?什么意思?”张悦满脸疑惑的问。

    “这……这……这……因为她的胸大嘛。”

    李德宝不好意思的把手指向三妹,三妹听到这话,又看到李德宝正指向她。要不是我拉着三妹,她定然跳起来,上去给李德宝一拳。说实话,要不是看在赚钱的份上,我是不会拉三妹的。

    跟着李德宝的脚步,顺着巷子,很快便来到李德宝家里。

    我们西北的院子很特别,都是一排三间房。厅房在中间,两边设两间小屋,一个当做厨房,一个当做卧房,通常情况都要在院后面围一个小园子,里面种一些西红柿、辣椒、果树等等……还有,院里狗总是要养上一两只的。

    这不,李德宝家的狗正趴在门口睡觉,看见我们进门了,也没有叫,看来这狗比较胆小,指望它看门估计不行。我是农村长大的,对这一切还是非常了解的。就在这一刻之间,我突然有回老家翠屏村的冲动了。

    进了李德宝家的门,才知道,真正找我们的人是李德宝的父亲。

    “德宝啊,这三位就是你帮我找的人?”

    “是的爸,我在网上联系的。”

    “小兔崽子,就知道在网上瞎搞,他们能行吗?怎么还有两个是女娃娃?”

    听到这里,显然老爷子是嫌我们太年轻没有本事,我米某人行走江湖这么多年,凭的是真才实学,不说别的,六年前在“全国第一届易学应用大赛”上,我可是第一名,当时在国内也是有点名气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给自己挽回点面子。

    “老爷子,我米三木走艺,凭的是本事和口碑。再说了,我米家的名声在咱们县还是可以的。请你把放心吧,处理不了的事情,我也不会收费的。”

    在我们西北,把给人看事、看风水之类的都称为走艺。

    “啊?你……你姓米?”

    李德宝父亲满脸疑惑、满脸惊讶的指着我说。

    “爸……你这是什么情况?”

    李德宝脸上一下子涌现出十万个为什么,显然被他爸的行为惊了。

    “是的,我老家在翠屏村,祖祖辈辈姓米。”

    我说到这里,老爷子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的这种行为直接让我们几个一脸闷逼,不知所云。

    “德宝啊,赶紧,生火、炖茶,让你妈赶紧烙油饼,招呼客人。”

    李德宝父亲这话说一说,胡三妹、张悦眼睛齐刷刷的向我看来,想在我脸上找到答案。

    其实从一见面到现在,我也是被这老爷子整闷了,一时半会跟不上节奏。

    进了厅房,进入眼帘的是一幅中堂,写到:“福如东海波涛,寿比南山松柏。”说到中堂,这在西北很流行,尤其是我们县及其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的老百姓,家里少不了中堂,无论贫富贵贱,不管新房还是旧房,都要挂幅中堂。它是一家人的重心和中心,承载着一家人的梦想,有着激励和勉励人的作用。

    老爷子招呼我们上炕,我随着老爷子脱了鞋,上了炕。但是小悦、三妹他们认为炕是人家睡觉的地方,感觉上去不礼貌,所以没上去。

    她们俩不是北方人,对西北的生活习惯不了解。其实呢,在我们农村,上炕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你不上炕反而不礼貌。这话又说回来,要是城里人,客人一来,你说赶快上床,这就尴尬了,所以嘛,处处是文化。

    不一会儿,李德宝的罐罐茶也炖好了,李德宝母亲也将烙好油饼端了上来。

    “娃娃们,胡麻油的饼,趁热吃。”李德宝的母亲说完又去了厨房。

    在农村,这女人除了在地里干活,剩下的时间基本在厨房忙碌着。所以说,女人很不容易,我们应该体谅她们。

    “我说,小米啊,米掌柜是你什么人呀?你们有没有关系?”李德宝的父亲问我。

    以前我爷爷到处走艺,名声在外,米掌柜那是大家对我爷爷的尊称。不过,我爷爷在我上小学那会就不怎么出门走艺了,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爸?米掌柜是谁?”

    “兔崽子,别插嘴,我和小米说事呢。”

    “老爷子,那是我爷爷,莫非你认识我爷爷?”

    “那倒不认识,我也是听德宝的爷爷说的,德宝爷爷跟你爷爷年纪差不多,你爷爷以前经常在我们这一带走艺啊,我们村那个何家的坟就是你爷爷给看的地,人家后代现在好几个研究生呢。还有那个张家,他们家现在生意做得也是特别大啊。这些年,你爷爷年纪大了,不走艺了,所以,到了德宝这代人基本没人知道你爷爷的名声了,不要说德宝这代人,我这代人知道的也不多。”

    确实如此,我爷爷已经80岁高龄了,他年轻时候的事,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了,跟他一个年龄段的人基本都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