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3章 同意萧玧浩进京

    第二天早朝,皇上看着一本本赈灾的奏折,一下子甩到大殿上,怒不可止地说道:“赈灾!赈灾!你们来告诉朕,怎么赈灾?户部尚书,你告诉大家,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尴尬地说道:“回皇上,前段时间建昌隆观,将国库里最后一批银子全部用了。

    而粮食,去年北方灾情严重,只有南方的税收,一大半粮食都作为西北和东北的军饷了。现在国库实在没有粮食赈灾了。”

    “听听,你们一个个听听。现在国库空虚,你们说怎么办?”

    朝堂上一片安静。

    皇上更气愤了,“你们一个个领着朕的俸禄,逼朕的时候一个个念念有词,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一个个哑巴了!朕要你们何用!”说完,将身旁的奏折全部推到了大殿上,用力地咳嗽起来。

    众大臣见状,急忙跪下来说道:“皇上息怒,皇上保重圣体。”

    皇上咳嗽了会儿,然后说道:“皇弟,这赈灾之事,你是如何看的?”

    宸王沉思了一下,说道:“回皇上,如今国库空虚,但是不能不赈灾,否则一方乱,天下不安。

    臣弟建议实行募捐,朝堂上,二品以上的官员,每人捐一万两银子,四品以上的,捐五千两银子。

    京城中的商铺,每个商铺捐献一千两。这些银子全都用来买粮食,用来赈灾。”

    皇上思索了一下,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办法聚集银子,买粮最快的办法了。

    “好,那么这件事,就交给臣弟来负责。”

    正好,最近宸王在朝中拥护者不少,这事肯定得罪不少人,看他还怎么嚣张。

    宸王自然也知道得罪人,可是这天下不能乱,更何况他提的钱不多,正好,通过这件事,也可以试探一下百官的心意。

    “臣弟遵命。”

    见宸王皱着眉头应下了,皇上的心情很好,便看向太监,太监便说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等了一会,皇上正要退朝,就见一个武将走出来说道:“皇上,臣有事禀奏。”

    皇上因为重文轻武,所以看到武官,就有些不悦,压抑着烦躁没好气地说道:“所奏何事?”

    “回皇上,微臣查到了宸王世子还活着。如今皇室子嗣凋零,微臣请求皇上尽快将世子接回京。”

    他这一说,朝堂上瞬间掀起一个轩然大波。

    皇上因为当年的夺嫡之争,不仅身体有恙,甚至子嗣都没了。所以登基几年,后宫并无所出。

    而皇亲中,除了宸王世子下落不明,其他亲王的孩子这几年先后不明所以地死亡。

    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以前就不说了,可现在皇上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若是再没有子嗣,皇位恐怕都后继无人了。

    这也是为何,大臣们拉拢宸王的目的。

    因为他有子嗣存在。

    若是皇上驾崩,他最有可能坐上皇位。

    而且宸王也最年轻。

    皇上看着大臣们一个个上奏将陈王世子迎回京中,气愤万千。

    他岂会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想着自己赶紧死了,好让他的好皇弟登基。

    毕竟他后继有人,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连一个子嗣也没有。

    想到这里,血气不由的上涌,噗的一口血吐了出来,整个人晕了过去。

    皇上醒来的时候,发现太后和皇后都在跟前。

    皇后急忙端起药,说道:“皇上,赶快就把这药喝了吧。”

    皇上摆着手,嫌弃地说道:“喝了多少年了,都没有用,撤下去吧。”

    “皇上,这是神医谷的神女给您开的药,同御医的药不相同,连真人都说神女的药配上他的丹药,效果更好。您一定会药到病除的。”

    皇上一听,皱了皱眉头,倒是没有再拒绝。

    皇上吃了药,太后急忙问道:“皇上感觉如何了?”

    “母后,儿臣无事,你回宫休息吧。”

    太后没有应下,而是问道:“皇上,外面丞相等一干重臣都在等着,皇上是否要见?”

    皇上一听,就知道这些人见自己的目的,瞬间捶着床气愤地说道:“让他们滚,朕不想见他们。”

    皇后急忙安抚道:“皇上勿恼,你这病可是不能生气的。”

    太后也柔声劝服了一番,然后才说道:“皇上,把浩儿带回京中吧!”

    皇上愤怒的看太后,没想到母后也这么说。

    太后无视他,继续说道:“接回来养在宫中,他就是皇上的儿子了。你可有想过,或许是个很好的办法。”

    皇上不由得看向太后,太后见他听了进去,“皇上暂无子嗣,朝臣们每日紧逼,相信皇上也很苦恼。

    可若是让浩儿进京,寄养在你的名下,不仅能够缓解朝臣对皇上的压力,同时也能够离间宸王父子。

    哀家还听说,民间有些夫妻领养一个孩子用来招子,说不定浩儿是个有福气的,能给皇上带来子嗣。”

    皇后一听,立刻点头说道:“是啊皇上,浩儿当初还受过父皇的赞许,说这孩子一出生就声音响亮,是个有福气的,所以才起名为浩。

    而且浩儿以前不受宸王妃待见,又从小离家,几年没在宸王他们身边,若是回京浩儿就进了宫,就是皇上的儿子,同宸王没有关系。

    宸王百年之后,连个披麻戴孝的人都没有。

    可皇上您,一定会儿孙满堂的。”

    皇上沉思了一下,觉得这话有道理。

    如此一来,看朝臣们还拥护不拥护宸王?

    便问道:“母后,接好浩儿之事,你觉得谁去可行?”

    太后想了想说道:“屑儿几个月前曾在晋安府待过,他的身份最合适不过了。”

    皇上点点头,楚屑是他的人,自然去最合适了。

    浩儿以后可能就是太子,甚至是未来的皇上,这个时候不拉拢何时拉拢?

    皇后急忙说道:“皇上,凌轩在晋安府有几年了,他对晋安府各地很了解,更方便找浩儿,不如让凌轩跟着楚世子一起去吧?”

    皇上想到沈凌轩举止不凡,又背靠丞相府,而丞相向来器重他的大儿子一脉。

    沈凌轩这次考了前十甲,丞相也没有安排要职,反而提拔自己的大孙子。

    他现在武有楚屑,文这方面世家却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沈凌轩,或许是个人才。

    就说道:“可!朕现在就下旨,让他们去接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