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3章 报应不爽

    翌日。

    郢都上下振奋。

    因为,大军要出征了。失掉的边关,终于要收回了!人们欢声雷动。大军还没开拔,已在期盼凯旋。

    姜杞入太庙,拜将,假黄钺。

    大军浩荡出城,百官送行。姜杞坐在马上,慷慨激扬。

    这才叫天威!

    三军簇拥,旌旗招展。一去边关远,沙场立功还。

    这才是他要的!

    他一人俯视,众人仰望。天子亲征,也不过如此了。

    他微笑,志得意满。

    可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人。那人杂在人群中,正往这边挤。

    是老三。

    那鬼东西来做什么?!

    姜檀已经靠近,身后跟个内侍,端了一只酒壶。

    “二皇兄,大皇兄让我过来。”姜檀来到马前,仰头看着他,“大皇兄有句话,要对二皇兄说。”

    又是那个病佬。

    姜杞不耐烦,问:“什么话?”

    “大皇兄说,二皇兄英明神武,必能凯旋。他无法亲送,特备薄酒一杯,以壮行色。”

    真啰嗦!

    姜杞不由一哂,一个快死的人,操心还挺多!

    酒已斟满。

    姜檀双手捧起,高举过头:“恭祝二皇兄,旗开得胜,收复失关。”

    “嗯。”姜杞接过,一饮而尽。酒倒真不薄,异样的香醇。他在皇宫许久,都没喝过这种。

    想不到,那病佬还藏私?

    整天喝药的人,还藏什么酒?!待他凯旋,一定去要来!

    三军行进,姜杞离开了。

    众人一窝蜂般,送出很远。只余姜檀一人,仍站在原地。

    朔风吹过。

    他安静袖手,任衣袂翻飞,犹遗世独立。

    边关。

    卫军正摩拳擦掌。因为大帅说,郢人会进攻。

    虽然还没动静,但大帅的话,他们深信不疑,并深切期待。

    据守关口月余,像粘住了,动也没动过。只在前一阵,去打了一仗,还是个佯败,真心太憋屈。

    众将都觉得,快闷出病来。

    “孙子们来得好!吃爷爷一枪!”校场上,赵岗在练武。一根丈八长枪,被他抡得呜呜响,人也咋咋呼呼,好像在撒疯。

    “瞧!那个夯货又上劲儿了。”场外,众人都撇嘴。

    “嘿嘿,还叫那姑娘来,给他好看。”有人在笑。

    顿时,大伙都笑了,笑得很阴险。

    这个赵大呆!

    前几日,他撒疯挑战。身手好的将士,都被挑战一遍,他仍不过瘾。后来,那个姑娘听说了,居然也来凑热闹。

    当时,赵大呆真呆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不打女人。”

    众人窘了。

    姑娘笑了。

    “我也不打女人,也不打男人。”姑娘微笑,悠悠说,“我不打人,只杀人。”

    赵大呆傻了。

    当时,众人真担心。

    这可不是威胁,想到大帅的伤,大家心有余悸。

    对大帅都这样,对别人……不敢想了。何况,当初撞破……那什么,罪魁正是赵大呆!

    完了!那姑娘想报复。

    这可不妙啊!

    这两个人,无论如何不能打。大伙正要阻止,这时,大帅来了。

    “唔,很好,开始比吧。”大帅笑眯眯,下令。

    这下真完了!

    众人面面相觑,心想,连大帅都在记仇,赵大呆死定了!

    这一场对阵,实在太奇特。

    比试还没开始,已经引人无数。二人走上校场时,围观的人,几乎全军都在。

    不管谁赢,全军看着;不管谁输,全军看着。几十万双眼,目光如炬。赢,荣耀极;输,悲惨极。

    赵大呆的脸色很难看。

    生平头一次,与女人打架,还被全军围观,心情无法言表。

    姑娘却很平静。

    校场下,鸦雀无声。一众围观的人,比场上人还紧张。

    唐举深吸口气,小心问:“大帅,这样……不好吧?万一姑娘伤了……”

    “无妨。”大帅打断他,盯着场上,兴致出奇高。

    场上已动手。

    其实准确地说,只有赵大呆动手。姑娘并没动手,双手袖着,根本没外露。

    长枪呼呼响,带起阵阵风。

    可是,什么也碰不到。姑娘也像风,随枪势飘飘,如落叶般美妙。

    众人看呆了。

    他们铁血半生,打的是硬仗,拼的是力量。如此美妙的打架,还从没见过。这么美妙,能实用么?

    事实证明,实用。

    赵大呆输了。

    下面几十万双眼,谁也没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觉人影一花,赵大呆已输了。

    他呆立场上,干瞪面前。

    面前是空的。

    本该在那的姑娘,不知怎么搞的,突然出现于后。他还没反应过来,喉头就一凉,已经多了把匕首。

    众人大惊。登时,心提上嗓子。

    赵大呆……会死么?

    “我刚才说,我不打人,只杀人。”姑娘淡淡笑。

    “嗯。”

    “骗你的。”

    场上,赵大呆呆若木鸡。场下,一众人呆若木鸡。在一片呆看中,姑娘收了匕首,扬长而去。

    大帅哈哈大笑,也走了。

    过了好半天,众人才回过神来,都长出一口气。

    姑娘留手了。

    赵大呆没死,连伤也没受,只是输了。但这一场输的,面子里子全输光,输得爹也不认识。

    一连十几天,赵大呆都很蔫,耷拉着头,像霜打的茄子。

    这时,众人才恍悟。

    姑娘没留手!

    看赵大呆这熊样儿,正是报复啊!杀人算什么?这才叫极刑!

    高人,就是高!

    此刻在偏厅内,高人正看舆图。宇文初走近,问:“如何?”

    楚卿一叹。

    “这是郢人地盘,再钻研舆图,对地势的了解,也不如郢人。”她说着,卷起图,放在一边。

    宇文初点点头:“不错。即使同为郢人,也有高下之分。”

    二人对望一眼,都想起白无名。

    楚卿沉吟着,忽然说:“我一直很奇怪。姜檀身为平王,生长宫中,怎知那个洞?”

    “也许,他去过。”

    “一个皇子,会去那里?那洞十分幽隐,找都难找。”

    “确实。”

    “我仍觉得,他不可信。”

    “理由呢?”

    “没有。”她皱眉,缓缓道,“没有佐证,只是直觉。”

    可是有时候,直觉往往准确。

    宇文初沉默了。

    “平王的母亲,据说是鬼方氏,早年已死。”他说。

    “嗯。”

    “他一直生长禁宫?”

    “不,他稍长之后,就住平王府。”

    “因为不受宠?”

    “对。”

    “那他难有势力。一个不受宠,又要伪装的人,行为很受限制,难以拉拢大臣,或者培植势力。”宇文初笃定。

    她看他一眼:“这是经验之谈?”

    “算是吧。”他苦笑。

    “所以你认为,姜檀足信?”

    “不足信,但可以合作。因为他无势,没有威胁。”

    “你觉得……他像楚煜?”楚卿问。

    “据形势看,很像。”

    “但我总觉得,他比楚煜可怕。”

    “因为你了解楚煜,而不了解他?”宇文初问。

    楚卿摇头。她也说不出,但确有一种感觉,一种不安感。

    宇文初却笑了。

    “公主殿下,不是所有的人都为暗部洞悉。你依赖情报,习惯掌控。一遇掌控外的,就会不安。要知道,洞悉一切不可能。未知与变数,才是常情。”他看着她,微笑。

    这话有理。

    她默然。

    是这样么?也许吧。但不管怎样,既已应和姜檀,就先顾好目前,解决了郢军,拿下姜杞再说。

    此刻,姜杞已率大军,逼近关口。

    “快到了么?”他问。

    “快了。再过一个山头,就能看见。”副将说完,询问,“殿下,可要先驻扎,派小队过去打探?”

    “不必!去自家的关口,还要打探?让卫军瞧轻了!”姜杞冷笑,回头道,“传令!全军尽速前进,务必在日落前,赶到关口!”

    日落前?

    副将挠挠头,不敢苟同。

    大军一路疾行,赶到关口上,正是远来疲惫。又值日落,待扎营安顿好,可不入夜了?

    这一夜对卫军而言,岂非偷袭良机?

    如此安排,无异取败。

    “殿下,我军连日赶路,未曾休整。现今关口在望,不如就此扎营,休整一夜,明日再去攻战?”副将问。

    姜杞瞪着他:“怎么?我的战略不好?”

    “不,不,殿下战略极好。”

    副将立刻表态,小心道:“只是,士卒们疲惫,怕状况不佳,白费了极佳战略。何况,众将对殿下,都衷心拥戴。若知殿下爱惜士卒,必定更加感佩。为了殿下功业,都会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姜杞点点头。

    这话有道理。趁此收揽军心,确是大好机会。

    他笑了,拍拍副将:“将士们辛苦,我岂不知?功业事小,军心事大。唯有同心戮力,才可收复失关。传令扎营,全军好好休整,明日进攻。”

    “是,殿下英明。”副将躬身,捏一把汗。

    好险啊,幸亏自己机智。看来,殿下非但不懂兵法,还不入忠言,让这样的人领兵,前景可知。

    唉!

    他暗叹。

    复关是没戏了,只希望,别出大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