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章 奇怪灯谜

    元日五更,宋玉书就将宋卿月叫起。

    除夕夜里,兄妹二人细细回忆这一不易之年后,决定去烧香以祈福。

    上京城东的玄都观,相传乃为上唐开国皇帝所立,每逢元日向万千百姓开启。

    宋卿月与宋玉书到达玄都观时天尚未明,但观外的积雪大道已是香车如云,宝马如龙。

    兄妹二人从肩胼足胝的百姓中,满身大汗挤入正殿,待烧上香天已大亮。

    浸身于悠扬的天籁丝竹声里,听清秀道士们唱偈着《救苦诰》,宋卿月双手擎了一柱香,与满殿内外,济济上千百姓跪于一处,阖目了双目 ,心中暗暗许下心愿。

    怕神仙嫌她贪婪,她仅许了三愿。

    “民女宋卿月心有三愿,一愿表哥宋玉书得能美姻缘,二愿仇者能得大报应,三愿……”

    想到第三个心愿,她心头有些顿迟,脑中闪过两个人。

    一个昂长立于群山之巅,甲胄明亮,眉目萧杀,璀璨无比却遥不可及。

    一个长冠傲挺,白衣胜雪,眉目温柔,明明恍若谪仙却伸手可牵。

    彼时于杏芳堂后院,崔康时立于玉树琼花之下,眉目温柔地说:“叫我平安吧,愿我能护你一世平安!”

    最终,为或无再见可能的人,她默道:“三愿——愿崔平安与珍娘可一世平安!”

    ……

    其后数日,或许深畏此年之艰险,宋玉书愣是带她于各大道观、佛寺磕遍了头,上遍了香,求遍了漫天神佛。

    只宋卿月与宋玉书到处磕头拜神,兄妹二人都颇为疲惫,宋卿月便不打算上元日这日夜里外出。

    宋玉书也累得够呛,听她建议便同意了。

    只是待到夜里戌时中,本已宽衣解带的宋玉书惊惊慌慌跑来,叩响了她的窗棂。

    她本正捧着医书看,以便静下心神。

    闻听叩窗,伸手推开窗扇,便见宋玉书一面手忙脚乱系着衣带,一面窘迫道:“走,上街去。”

    她讶然,“不是说好了明日再去耍么?”

    宋玉书低头,跳着脚穿着趿在脚上的靴子,斩钉截铁道:“不行!就今日,险些忘了!”

    她再讶:“忘了什么?”

    宋玉书直起腰,脸上一阵恍神后,胡咧糊弄道:“药材铺那位小娘子今夜会上街,你陪我去碰碰运气。若碰到她,你替我掌掌眼。”

    宋卿月闻听,立时从红木书案前蹦起。

    她忘了腿脚的痛,激动得声音发抖,“等等我,我换件干净衣裳。宋玉书这你身衣裳太丑,去换身漂亮的袍子。”

    宋玉书低头自顾,手忙脚乱上,他穿了一身粗衣葛袍,喃喃:“确实丑了!”

    宋卿月穿了身素淡的嫩绿翠罗袄裙,梳了个低调乖巧的双环髻,髻上系了绿丝绦,贴鹅黄,扫霞妆,唇触两点胭脂红。

    推门而出时,宋玉书已玉立院中。

    她摇头轻赞——星光灼灼不敌郎君如火啊!

    宋玉书头戴皂纱幞头,一身绯红色长袍,外罩一顶玄色兔毛斗篷。

    他本就白皙,玄红二色衬得他益发肤色如玉,眼目清婉。

    被她惊艳的目光看得不好意思,宋玉书微红了脸问,“可堪看?”

    宋卿月走近他不吝啬吹捧:“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纵嫂嫂眼高心高,但见我这风度翩翩的表哥,又岂能不芳心暗许?”

    宋玉书手抵于鼻下轻咳,“但愿如此!”

    步出杏芳堂上了大街,正值阖城欢腾,沸声直冲九霄之时。

    虽街坊里巷处处挂灯,家家结彩,但赏灯猜谜之处,却只在京城东西两处的曲水街和正华街。

    只她不明白,明明正华灯街较曲水灯街近,偏宋玉书拉着她,往偏远一些的曲水灯街跑。

    一问,宋玉书只道药材铺的小娘子,今夜在那处玩耍。

    一待近了曲水灯街,遥遥一望,百花灯点缀的曲水牌坊之下,一条绵长灯街跳入眼来。

    灯街两侧,璀璨灯笼点缀着玉楼金阙、琼台仙阁,阖街浮光万千,流辉遍地,不似在人间。

    被眼前的灯景所震撼,宋卿月拉着宋玉书急要入街,却被街口一群值守的吏员拦了。

    一吏员笑吟拱手,“今夜曲水灯街主题,是鸣鹤先生写的话本。二位若想猜谜领赏,话本免不了一购,一文钱一本!”

    “什么话本?”宋卿月不知,原来游灯街还有主题。

    “《江月年年》,这话本十多日来风靡上京,你二人若不知晓,千万要购上一本。”

    说完,吏员从身后书案上,垒堆成山的话本堆中,取下一本,递与二人。

    宋玉书掏钱付过。薄薄的话本倒也不厚,便顺手塞入怀里。

    曲水灯街临穿城而过的曲水河建,曲水河乃为灞河分支,是以河上有桥名-灞桥。横架两岸的灞桥上灯火璀璨,更若银河飞架。

    上元节不仅仅是灯节,更是上唐有情男女相约之定情夜。是以,那灞桥自是不少男女结对游玩其上,更于桥上结同心绳,挂连心锁。

    宋卿月一路随宋玉书在如潮的人群中艰难行进,便也听得了游人们的议论。

    身边游人说,今夜猜灯谜奖赏丰厚,除却香囊香扇,更有银饰,有金钗等贵物。

    灯街愈往里走便愈开阔。

    随之,各处灯谜摊子,杂耍台子,更兼高高的戏楼满街两侧排开。

    宋卿月满心想着奖赏,全然忘记此行是陪宋玉书找“嫂嫂”,拖着宋玉书就往灯谜摊子里拱。

    灯谜摊后,如网垂下的细绳上,确实遍挂着灯谜纸条,偏却少人去猜看,尽皆拥在摊主身前,听摊主布下谜题。

    那摊主年约三旬,他一手负于身后,一手闲适地捋着三络美髯,缓缓布题。

    “今夜曲水灯街主题,是《江月年年》的话本。那么请问,宋小娘子去破庙里见柳无恙时,手里拿的是什么刀?”

    “柳叶刀?”

    “切菜刀?”

    一位小郎君于人群中举手跳脚,“我知道,我知道,是一把杀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