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各有各的活法、春耕春播(已改)

    次日七点不到,颜如玉就被池知青推醒去做早饭了。

    颜如玉深吸一口气:不气不气,收了钱的!

    算了,还是在最佳吃早饭时间内进食,对身体好。

    明面上一天两顿,夜里还没机会进空间偷偷吃宵夜,她确实也挺不过来。

    那就从今天开始一日三餐吧,她又不是没那条件。

    至于另外四位女知青,她们的粮食吃完了,就让她们去借队里的。

    反正粮食她是不会外借的,因为这四位女知青除了女主以外,都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还得靠家里补贴,哪有余粮来还她。

    再说了,她工分也只够养活她自己。

    ……

    喝过玉米碴子粥,慕月汐便对大伙说她要上公社拿包裹。

    其他三人都确信不疑,还把报平安的信交给她麻烦邮寄。

    只有颜如玉知道女主这是要去县里打探黑市的位置。

    顺带在工厂员工家属楼卖些散货。

    不得不说,女主可真勤快,风里来雨里去的。

    颜如玉也表示理解,毕竟百亿物资堆在那,不变成小钱钱,看着多揪心。

    不像她只囤了三十万左右的东西。

    果然,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活法。

    对方日后可是要开博物馆的。

    不多卖粮食和肉类,怎么和黑市的人换金银首饰和名家收藏品,与其文物被不怀好心之人偷运出国门,还不如让女主先收着。

    慕月汐将来还会成为全国首富,还是在每年拿盈利的一半去做慈善的情况下稳站财富榜首位数十年。

    当然善款都仅用于国内,就像书中女主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即便退休了,晚年也没动过带钱转移到别国养老的想法。

    毕竟故土难舍,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

    ……

    送走慕月汐,三位女知青看她们带来的书当文艺女青年。

    颜如玉则去了杂物房,把去年入冬前从自留地挖的黑土倒在自制的育苗盆里,准备育苗。

    种子她都是提前催过芽的,耐心地将它们之间的间距控制好,再覆上一层细土,浇灌上水,搬到厨房,就静候它们破土而出了。

    如果等外头冻土化了再育苗,那就来不及了。

    虽然她空间有不计其数的瓜果蔬菜,可明面还是得种上一些,不然对面两位老太太会来催她的。

    虽然她都搬出来好几年了,但她们还总当她是第一年搬出来,啥也不懂。

    唉,这甜蜜的负担。

    ……

    两日后,是颜冰凌小姑娘的周岁生日。

    村里的孩子也就满月那天会热闹些,外嫁女会回来庆祝。

    周岁的话,如果家里重视就会给孩子单独做碗面条加蛋。

    不过这会鸡都还没开始下蛋,就换成了野猪肉片。

    颜如玉拿着两本崭新的连环画到老颜家的时候,大堂嫂周南枝正在给小寿星喂面条。

    “花花,小姑姑来了哟!”

    小家伙头也不抬,敷衍一喊:“姑姑!”

    然后就直接上手抓碗里的一片肉往嘴里塞。

    她嫌娘用筷子夹喂着太慢了!

    颜小山嗔怪道:“这孩子,平日里不是最黏你小姑姑吗?”

    “大堂哥,小孩子嘛,都这样,让花花先吃好早饭再说。”

    颜老太招呼她坐到身边来:“如玉,你家里那四个女知青没合起来欺负你吧?”

    颜如玉摇了摇头,得意道:“阿奶,您放心,都是我欺负她们,一日三餐吃玉米碴子粥和饭,现在她们都会自己下厨了。

    我就需要挖点冻三样给她们吃就行了。”

    因为再不吃,外头的雪就该融完了。

    外头的冻三样,她不怎么瞧得上。

    她空间多得是。

    “那就好,家里的东西该藏的就藏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道吗?”

    “我知道,您就放宽心吧。”

    颜小山:“如玉妹妹,你不用回去给知青们做饭,那今儿就在家吃吧?”

    “好呀。”

    自从她搬出去住后,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两家轮流着去吃,过节也是。

    平日里极少留下来吃饭。

    可今天她还没撸娃呢,等会要一次撸个够,若是一不小心把大侄女弄哭了,她得撒丫子跑,不然她可哄不来这个小祖宗。

    ……

    等颜冰凌吃完'豪华'早饭,被其父母擦干净脸和手,又换下脏兮兮的罩衣后,颜如玉才把小团子一把抱起,稀罕了好一会。

    老颜家劳动力多,去年又是大丰收年,猫冬后也算荤腥不断,花花不仅被捂白了不少,还被养胖了呢。

    如今水灵灵的模样,简直是颜如玉的梦中情娃。

    两本连环画,姑侄俩不到一小时就翻完/念完里头的插画/配文了。

    颜小山笑着说道:“你们俩这样囫囵吞枣,花花还小肯定记不住。”

    “剩下的就交给大堂哥你了,有空就读给花花听,她看多了听多了,兴许就记住了。”

    “行,听你的!”

    “以后我还给她买。”

    “别了,如玉妹妹你有钱就留着买雪花膏涂。”

    周南枝也帮腔说:“就是就是,家里课本可不少,如玉你别破费了。”

    颜如玉点头表示听进去了,但不表示照做。

    她其实想给小家伙做身漂亮的新衣服,但她明面的布票是小舅邮回来的,要是用他的心意,做给小侄女,让姥姥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

    所以只能作罢。

    等小团子留长头发,颜如玉再给她买漂亮头绳和发卡吧。

    ……

    当大地回春时分,颜柳村的春耕春播也吹起了号角!

    猫了一个漫长冬季的各小队的队员们都鼓舞了干劲。

    上工第一天,池知青、安知青和唐知青也如同书中写的,干农活不如个半大孩子。

    毕竟是第一批知青,大队长对他们九人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

    毕竟他们到村第二天就团队合作,打了五头野猪回来。

    还无一人受伤,唯一一个被野猪跑的还是自家侄女。

    这才刚开始嘛,总得有个适应期。

    颜建党还特地叮嘱各小队长,别太苛责了他们。

    但三天五天过去了,十天半月过去,一月两月过去了。

    是不是烂泥也见分晓了。

    慕月汐因为想单独建房子,自然得给大队长和队员们留下个好印象,于是从六个工分慢慢过渡到八个,最后到十个工分。

    男知青那,黄瑾邬、李照、王兖适在应了农活得强度后,现在每天也是拿十个工分。

    至于蔡文远和周不易,每天六个工分都有点悬。

    池心瑶、安雨琳和唐小柒,每天都是在四个工分和五个工分中徘徊。

    不管别人怎么卷和摆烂,反正颜如玉每日雷打不动拿六个工分。

    因为她的租客中有三个是一到家就跟瘫了一样躺在炕上。

    她自然不能再奢望她们下厨了。

    所以这厨娘颜如玉还得继续当,山野绿叶菜她也会天天去薅点回来换换口味,她还要忙着自留地里的活。

    她猫冬好不容易养圆的身材,一下就又瘦了回去。

    唉,在生产队里就没一个胖子。

    如果有,那肯定是偷奸耍滑了。

    颜如玉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农忙结束,等到知青院建好。

    ……

    六月下旬,知青院总算是建好了。

    颜如玉这个好心房东,为了送佛,还麻烦了叔伯舅舅们借了两辆板车,仅用一趟就把慕月汐她们四人送到了知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