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风雨飘摇的华朝,政局混乱,黄霖作为内阁首辅,首当其冲,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一直以来,黄霖就是一个胸有成算,眼光独到之人。他有着极高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势力的动向,从细微之处察觉到权谋之中的猫腻。更善于捕捉上位之人的心思,他早早就察觉到了盛元帝迟迟不立储的原因,既不想权力旁落,又不想承认英雄迟暮。

    也因此,黄霖没有选择站队,而是顺着盛元帝的愿,当了小皇子李昱的老师。看着什么都没做,不显山水的为着李昱一步步谋划。

    盛元帝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储。果然,他选择年龄较小,无外家势力支撑的皇子,来堵悠悠众口。在黄霖辅佐下,李昱不负所望,在这场储位之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华朝太子之位。

    明面上李昱拿下太子之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李昱的身后没有势力支撑,无超强实力的外家,无钱,无粮,无兵权,好掌控;二是,李昱年纪小还未成年,不能独挡一面,万事都只能依靠于盛元帝。这样堵了众大臣的口,大权也没有被分薄,朝堂之上还是皇帝一人说了算。

    事实上内阁首辅和虎威将军的暗中支持功不可没。

    然而,顺利拿下太子之位只是第一步,这个胜利并不意味着一切尽如人意。政局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处处仍然充满着权谋和阴谋,各个势力仍然纷纷觊觎着太子的位置,图谋不轨。华朝的未来仍然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常言说得好,天家无父子,皇位之争无兄弟。皇位争夺战从来都不是一场战斗,只要没有坐上那个位子,一切都不能成定数。在这场战争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每个人都在试图利用他人的弱点,每个人都在暗中布局,试图掌控整个局面。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的算计和争斗。

    当坐上了内阁首辅,太子太师的位置时,黄霖就没有了退路。他在这场皇位战争中举足轻重,是太子一脉的核心。他的职责就是辅佐太子,引导他顺利的走向最高的位子,而他的责任,则是分担太子的重担,帮着承受和抵抗来自各方的压力,保证太子的地位。

    黄霖为着太子李昱殚精竭虑,一边四处游说,为太子拉拢各方势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帮助他稳固地位。

    一边教导,规劝着太子必须行事谨慎,以防被人抓住把柄,陷入他人的算计。

    即使是这样,无论太子李昱如何努力,似乎并没有改变任何局面。登顶之路越走越艰难,时常避无可避,明知是算计也不得不陷入其中。华朝各地,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有的已经明目张胆大肆扩张,有的伺机而动,虎视眈眈。

    事实往往事与愿违,政局越来越混乱,身陷其中的太子李昱不断被打压,地位不断的被削弱,华朝的未来看似晦暗不明。

    谁都无法预测这场皇位战争最终的结局,无法预测太子和各位皇子的命运,甚至有些看不清楚华朝的未来。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盛元帝又出了幺蛾子,给本就欲倾的大厦添乱,他决定在寿诞之日,举办一场盛大的“千叟宴”。意欲普天同庆,向世人彰显他的权威和福祉。

    盛元帝身边的贴身道士天虚道长,一直陪伴着他在修行的道路上修行、打坐、炼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然而,这两年,天虚道长眼睁睁的看着盛元帝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复一日。天虚很是担心,心中的忧虑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害怕有一天,盛元帝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怪罪于他,害怕他苦心经营的修行之路会因此而毁于一旦。

    于是,天虚道长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主意,那就是举办“千叟宴”。他向盛元帝提议,邀请天下所有长寿之人,一同参加这场宴会,共同祈愿,将寿福赠予盛元帝,以祈求他的身体能够健康长寿,福泽绵延。

    盛元帝对于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他一心想要追求长生不老,对于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不愿意错过。一听这主意立马就来了精神,他不听各方阻劝,即使劳民伤财,也开始命人着手,全力以赴地筹备起来。

    一道道圣旨飞出京城,传遍各个郡,每个郡都开始忙碌起来,为盛元帝的寿诞和“千叟宴”做准备。

    这个消息宛如一滴水滴入油锅,整个华朝都沸腾起来,这让本就不平静的局面更加热闹起来。各方势力都在暗自较劲,筹备着心目中的“千叟宴”,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想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