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65章 为了荣誉而战

    秦牧要恢复秦朝时期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在开历史的倒退车吗?

    不,不尽然。

    其实,汉承秦制,西汉一开始也是推行军功爵位制,只是后来变了味道。

    当年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固化的阶级,反对贵族世袭,让更多庶民能依靠自己本事出人头地,也避免了贵族子弟堕落成一无是处的废柴……

    这是积极作用。

    不过,大汉承平日久,军功爵制度就变了味道。

    世家大族们人为的在爵级晋升上设了障碍。

    普通人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最多也只能封到“公乘”,寒门子弟撑死了也就只能当一个“大庶长”……

    封侯?

    痴心妄想!

    对于士族而言,封爵不稀罕,剥夺了也无所谓!

    这就导致军功爵位制的含金量大大贬值了。

    “主公,要恢复军功爵位制,是否不妥?”

    鲁肃皱着眉头道:“主公你毕竟是朝廷册封的征东将军、宋侯,并没有权力改革如此军制。”

    “再者说,若推行军功爵位,属下唯恐以我们现在的财力物力,负担不起……”

    “那就改一改,把军功爵的标准暂时降低一些。”

    秦牧语重心长的道:“如秦时军功爵一般的名号,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顿了一下,秦牧又道:“我为十级左庶长,其下,张辽、高顺、张绣、岳飞、薛仁贵等,你们为八级公乘。”

    “其余将士,除了新兵和未有战功的士卒之外,皆有军功爵,自公乘以下到公士不等,依次以军功评选出军功爵。”

    “军功爵,也将作为升迁、待遇的硬性标准。”

    “这……”

    一众谋士大将都不禁瞪大了眼睛,很是不可思议。

    薛仁贵讪讪的笑道:“主公,这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这除了主公你之外,诸将军功爵位最高者,只是第八级的公乘,是否过低?”

    “不低了。”

    秦牧摇摇头道:“军功爵的含金量,一定要够高,门槛要加高。日后你们怕没有仗打吗?”

    “不同的军功爵,享受不同的待遇。”

    “公士,岁俸五十石;上造,岁俸一百石;簪袅,岁俸一百五十石,以此类推,每一级军衔,递加五十石的岁俸。”

    “士兵斩杀敌军一名甲士,即可成为‘公士’,赐田十亩,钱三千,布三匹。”

    “若为簪袅,可受田三十亩,有精米一斗、菜羹一盘、酱半升、干草半石……”

    秦牧开出的待遇,实际上是比不了秦朝时候的军功爵位制的。

    如公士一般,人家秦朝是赏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一顷是多少亩地?

    一百亩!

    他们要在战后将敌人的首级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而斩杀一名“甲士”,殊为不易。

    披甲勇士,一般为军中精锐前锋,或者是军官……

    这不止需要士兵的战斗力,也要有相应的运气!

    “鲁肃、刘晔,制定军功爵相应待遇之事,交给你们负责,而后交由我审阅。”

    “诺!”

    秦牧缓声道:“诸位,这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事关重大。”

    “军功爵之高低,直接与升迁、归养(转业)以及阵亡之后抚恤金多少,直接挂钩。”

    “我要让秦军,为荣誉而战!”

    “主公英明!”

    一众谋士大将都异口同声的山呼道。

    说是为了“荣誉”,其实还是关乎自身利益的。

    秦牧加高了军功爵升迁的门槛,提高了军功爵位制的含金量。

    要升官发财?

    军功爵是硬性标准。

    日后卸甲归田的将士,也会按照军功爵位之高低,给予一定的退休金。

    如果是阵亡的将士,抚恤金多少,以及家属的待遇如何,还会按照军功爵位之高低来决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免除了后顾之忧的将士,怎能不被激励起来?

    当然,如果打了胜仗,秦牧还是会给将士们一些赏赐之物的。

    “薛礼,把这新的军规颁布下去,在军中广而告之,最好是立起一座碑文,时刻告诫将士们,务必遵从。”

    “诺!”

    薛仁贵当即答应下来。

    有了这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保障了秦军的待遇,秦牧想要严肃军纪,让将士们都遵照这样的新军规,不成问题。

    不过,这极有可能会加重秦牧的负担。

    万一战事失利,秦牧出征却无功而返的话,这种军功爵体系也多半会崩溃的。

    军功爵激励着人们去建功立业。

    这在战争时期好处多多。

    只是,等到没仗可打的时候,如秦朝一般,以军功选拔官员的方法,其积极意义已远不如统一前了。

    ……

    离开泗水大营之后,秦牧又在徐州诸文武的陪同下,来到了下邳的田野之间,巡视农耕情况。

    时值二月,又到了农忙时分,百姓们都纷纷在田间地头劳作。

    明明是农耕的时候,袁绍和曹操却在黄河一带爆发了激战,可见这个时代的战争多么频繁,多么残酷了。

    诸侯们打仗,往往不在乎治下百姓的死活,所以战争持续不了太久,一般都因为军中粮草告罄而不得不退兵。

    此时,在田地里,一家老小都在好一阵的忙活。

    年轻力壮的汉子负责驱使耕牛犁地,后边还跟着光屁股的小孩子播种,老人和妇女则是负责清除杂草,或是疏通沟渠。

    可谓是全家齐上阵。

    实在没有耕牛的人家,只能用人力来拉动直辕犁……

    直辕犁?

    秦牧忽然想起一件事,并让人取来笔墨纸砚,然后找来一名善于打造农具,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秦牧不多时,就在纸上画出了一个与直辕犁有所不同的“犁”。

    等老工匠来了之后,秦牧就把图纸交给他过目一遍。

    “大都督,这是?”

    “老人家,此乃曲辕犁。”

    秦牧微微一笑道:“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长直辕犁,有些笨重而回转困难,耕地费力。”

    “这曲辕犁相较于直辕犁,有了几处改进,我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