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章 兵部尚书

    就好比现在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由李氏皇族的远亲李绩担任。

    而李绩若论战绩和功勋的话,丝毫不比风凌军神李靖差,甚至还要比李靖高上一些。

    所以,崔永志一路坐到了兵部左管事的位置,如果李绩不出什么问题被裁撤的话,基本上崔永志想要再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也正是因为崔永志在兵部左管事位置上的便利,让其可以轻松的接触到风凌军队的防务情况,这些年来崔永志通过崔永年向高句丽方面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军在辽东一带的驻军和防务情报。

    而高句丽方面在得到那些有关辽东的军备防务的情报以后,针对唐军在辽东的部署,专门做了针对性的改变,以及针对唐军防守的薄弱处做了针对性的加强进攻演练。

    用崔永志的话来说,如果现在高句丽和唐朝开战的话,高句丽的军队在三天之内必定会拿下辽东,而且是打的唐军毫无还手之力的那种。

    这十年以来,在崔永年和崔永志两人的帮助下,高句丽的国力得以迅速恢复,一边装弱小向唐朝示好的同时,拿着崔永年资助的大把钱粮在暗中训练着军队,随时准备与风凌开战。

    按照他们两人与高句丽之间的约定,本想趁着关中闹蝗灾,百姓到处流离失所的时候大举进攻辽东的。

    可没想到那时候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两个人突然带着二十万突厥大军南下,一路打到了渭水河畔。

    突厥人强大的突袭能力,让高句丽看到了进攻风凌的时机。

    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唐朝的边军为了防止其他部落和国家趁着这个时候搞偷袭,加强了对边关的防务。

    导致高句丽提前预设的偷袭计划落了空。

    即便是高句丽硬攻辽东,将辽东打了下来,也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

    这对于本就国小贫弱的高句丽来讲,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当时的高句丽王便决定等到突厥将唐朝打的元气大伤,不得不抽调边军驰援安的时候再大举进攻辽东。

    可让高句丽王没想到的是,突厥人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势在渭水河畔却突然戛然而止了。

    当颉利可汗二十万大军败归草原的消息传到高句丽王的耳朵里的时候,高句丽王感到无比震惊。

    若是论战斗力,突厥人的战斗力肯定是高句丽军队之上的。

    二十万突厥大军在渭水河畔只打了一仗,就突然天降异象,惊雷滚滚,吓的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突厥大军败归草原,向李民实俯首称在下,尊称其为天可汗。

    这件事情动摇了高句丽王攻打辽东的决心,毕竟高句丽用了十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底子,可不能就这么毁在了他的手上。

    再后来,崔永志利用自己在兵部的职权弄清楚那天在渭水河畔的吓的颉利可汗魂飞胆散的惊雷是什么以后,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高句丽王。

    本来高句丽王想让崔永志将黑火药的制造技术拿到,然后给自己的军队也装备上火药炸弹什么的。

    可惜李民实对于黑火药的制造技术保密级别非常高。

    并且唐军制造黑火药和木桶炸弹的地方设有重兵把守,除了兵部尚书李绩之外,其他人都必须要有李民实的手谕和特赐的腰牌才能够进入制造黑火药和木桶炸弹的兵工厂。

    二者缺一不可。

    可后来崔永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到了一颗坏弹,将坏弹拆开以后,崔永志对木桶炸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且进行了试爆。

    结果发现木桶炸弹只是爆炸的时候声音动静大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高句丽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对木桶炸弹的恐惧就减少了许多,紧接着便开始继续筹划进攻唐朝的事情。

    就在十天以前,本来是想趁着唐军的过冬物资还没有发放到位的时候趁机偷袭辽东,再图中原的。

    可临了,高句丽王的老毛病又犯了。

    或许是因为十年前石碌真一战打的高句丽元气大伤的事情在高句丽王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在大军准备进攻之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高句丽王临时决定要把石碌真除掉以后,才能发兵攻打辽东。

    他可不想再亲眼看着十年前的事情重演一次。

    结果这件事情传到崔永年和崔永志这里以后,把崔永年差点儿气的个半死。

    忍不住的直骂高句丽王是个白眼狼,自己养了他们十年,马上就要到推翻李唐统治的时候了,尽给自己出些幺蛾子。

    最后没办法,想要在短时间内最快的解决掉石碌真,就只有在黑市买凶刺杀。

    也许是因为崔永年太想要让高句丽早点出兵,在黑市买凶的时候反而忽略了对自己身份的保护。

    从而让叶枫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当然,崔永年也没有想到,在黑市做杀手行当的人,竟然还能够个朝廷通风报信。

    如果安的黑市里没有叶枫,没有刘三斤的话,或许现在崔永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辽东也已经落入了高句丽的手中。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崔永年自己怕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栽在最后一步上。

    对崔永志和高句丽探子的审讯工作还在继续。

    崔永年在亲眼看见崔永志和藏匿在崔府的高句丽细作被抓紧书阁牢狱之后选择了咬舌自尽,什么话也没给朝廷留下。

    而对于崔永年和崔永志为什么要联合高句丽反唐,根据崔永志后续的交代,和叶枫当初的判断差不多。

    崔永年和崔永志两人是堂兄弟关系,虽然出自清河崔氏,但却是清河崔氏当中最下等的那一支。

    早年隋末战乱的时候,一些世族大家自身难保,崔永年和崔永志兄弟俩在河北四处流亡时,曾受过窦建德的恩惠。

    后来窦建德投降唐朝廷以后,崔永年已经靠着自身的才能和清河崔氏的势力逐渐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商贩,成长为兖州一带有名的商贾。

    正是因为听说了窦建德投降了李唐,被李渊留在了安,崔永年才将自己的生意以及崔氏粮行的总部搬到了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