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年轻人一听,猛然站了起来,这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说书人竟然是白波贼。

    小贩见他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顿时心情舒爽了起来,手指年轻人,哈哈大笑。

    别说那年轻人,便是简雍乍一听这小老头竟然来自并州白波谷也是吓了一跳。

    白波谷在郭泰手上,发展到十万余人,尤其是曾经击败过董卓手下大将牛辅。

    谁能想到这临淄街头随便遇到一个说书人,竟然是当初的白波贼。

    简雍上前,先是冲年轻人略施一礼,然后冲说书人道:“刚刚听老丈引用圣师的诗文,圣师也精通此道吗?”

    说书人看了看简雍道:“这位先生也是从外面来的吧?”

    “正是”

    “那就是了,圣师有诸多佳句传世,流传深广。”

    看说书人性子平和,丝毫没有传说中白波贼的凶残,年轻人也放下心来,饶有兴趣的问道:“哦?可否请老先生复述几句,好让我等品鉴一番?”

    说书人有些为难道:“老头子我也不是读书人,别的记不住,只记住了几句,好像有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个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两句言简义明,而且底层百姓深有感触,听过便记住了。

    卖柿子的小贩听了忍不住大声叫好。

    年轻人也起身冲说书人躬身道:“麋子方受教了。”

    说书人不知道什么麋子方,咧嘴一笑,摆了摆手,倒是一旁的简雍听到后疑问道:“东海麋子方?”

    刘备能当上东郡太守,少不了张致的举荐,麋芳的哥哥麋竺其中也费了不少心思,对于麋家刘备自然是感恩戴德的。

    只是东海麋家是大汉屈指可数的大商人,资产以亿计,麋竺更是被陶谦征为别驾,刘备还真拿不出什么匹配的东西感谢对方。

    想不到会在临淄遇见麋竺的弟弟。

    麋芳是来卖酒的。

    青州在张致的治理下富庶了不少,但张致对粮食比较看重,这次大婚,更是宁愿多花钱从徐州购买酒水,那数量自然不会太少。

    二公子麋芳正好已经成年,又整日无所事事,更是迷上了林家的赌场。

    麋竺干脆把他赶出了徐州,让他来负责这次张致所需的酒水生意。

    虽出身大富之家,麋芳对青州的繁华还是颇为惊叹,忍不住上街闲逛,正好碰见青州特色的说书。

    麋芳想不到竟然有人认识自己,转头看去,第一眼先看到了张飞,忍不住惊叹:好一员猛将。

    而后才冲简雍道:“不才正是,不知这位先生是?”

    “涿郡简雍,表字宪和,代我主刘玄德来为征南将军贺喜的。”

    麋芳看向张飞道:“怪不得征南将军如此看重刘使君,原来是有如此猛将追随。”

    张飞被他这么一夸,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在一旁嘿嘿傻笑。

    麋芳随手扔下一块金饼,拉着简雍走向不远处的酒肆,毕竟他们才是有共同语言的人。

    就像曹操和颍川世家互相吸引一样,麋芳和简雍也是王八看绿豆,看对眼儿了。

    麋家是巨富之家,但是与甄家、卫家那些没法比。

    甄家这些是世家,经商只是副业,只有麋家是纯粹的商人,商人是没有地位的。

    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征召麋竺做了别驾,看似重用,实际上,也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闲差,真正重用的还是,陈登、曹豹这些世家子弟。

    而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要说麋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少不了想要学习一下吕不韦的奇货可居。

    更何况,再富的家族,乱世也挡不住刀兵,麋家就算没有借此机会成为世家的野心,也要想法自保。

    在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麋家能选择的对象其实不多,张致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在青州,商人才有较高的地位。

    像袁绍、曹操这些,麋竺就算拿着数十亿的家产去投靠,也和在陶谦手下没有太大区别,不可能受到重用的。

    但是上次接触,麋竺对张致的印象不太好。

    毕竟张致出身草莽,不如世家子弟有底线,正是因此麋芳才会和街头说书人讨论均田的法度问题,可惜被小贩打断了。

    麋家最怕的不是均田,毕竟田地已经不是主要产业了,怕的张致再来个均财,直接把麋家的产业给抢了。再加上他们现在在徐州也还算稳固,所以只持观望态度。

    现在又冒出来了个刘备,让麋家又多了一个选择。

    关键刘备尚未发迹,正式最佳投资期,当然,这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二人像多年不见的亲兄弟一样一起离开,只留下说书人看着手上的金饼发愣。

    此时临淄街头,从外面来的人中,又岂止简雍麋芳二人。

    一名白须老道,游走与街头,奇怪的是,周围的人却好像没看见他,直到另一名老道站在了他面前。

    “见过于师兄。”

    于吉微微颔首道:“张师弟这传人不简单啊。”

    马原垂手立于一旁,看着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说话,事实摆在眼前了。

    “是我错了吗?”

    于吉同样看向街头,喃喃说道,不知是自语还是询问马原。

    “你和张师兄都错了,君若走的是他自己的道。”

    于吉和张角都曾修行太平经,于吉更重法术和医术,道法比张角更胜一筹,而张角更希望缔造一个经文中所述的太平世道。

    师兄弟二人因观念相左而分道扬镳。

    于吉微笑道:“太平有望,吾心无忧也。”

    “师兄既然来了,以后就留在泰山吧。”

    青州有两个中心,临淄是政治经济中心,泰山被张致宣扬成了太平道的圣地,算是思想中心。

    只见于吉摇了摇头道:“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东南亦有王气,吾为小儿镇压之。”

    马原长揖道:“多谢师兄。”

    于吉三步两步,便消失在街头。

    直到于吉不见踪影,马原才直起身来,脸色压抑不住的喜色,于吉一身道法通玄,还在张角之上,有他相助,自然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