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章 新三国时代(上)

    袁绍平定冀州,大汉暂时平静,各路诸侯埋头发展。

    四月,一则重磅消息传出,震惊天下。

    征西将军马腾、镇西将军韩遂、北地太守段煨等人联名传书天下:大汉天子乃是残暴的董卓所立,现在更是曹操的傀儡,有失朝廷威严,益州牧刘焉,德行兼备,三人共同推举刘焉为帝。

    刘焉勉为其难登基为帝,他本就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废史立牧就是他向灵帝提出来的,刘焉看出大汉要乱,本想去交州避祸,后来听信方士董扶之言,益州有天子气,于是改为益州,成了大汉第一个州牧。

    早在初平二年(191年),刘焉就造了僭越的车驾千余辆,欲称帝,被荆州牧刘表知道,上言朝廷弹劾,不过朝廷在董卓的把持之下,董卓做的僭越之事更多,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儿。

    刘焉虽然是益州牧,但他的儿子都留在长安。

    历史上,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因与马腾合谋对付霸占长安的李傕、郭汜等人,阴谋失败,两人被杀。

    消息传到蜀中,正好绵竹大火,刘焉的府第被烧,僭越的车架统统被焚。

    一面是丧子之痛,一面害怕这大火是上天的惩罚,刘焉在兴平元年(194年)病死,四子刘璋即位。

    现在不同了,张致的穿越改变了很多,比如:原本的兴平年号没有了,直接到了建安;比如:刘焉的命运。

    李傕、郭汜根本就没有机会反攻长安,刘焉的三个儿子都活了下来,在汉帝东归洛阳时,三人趁乱逃回了蜀地,意气风发的刘焉,多活了好几年,还活蹦乱跳。

    眼看着袁术称帝,刘焉也心动了。

    袁家四世三公算什么?汉室宗亲都有当皇帝的资格。

    袁术手下的淮南之地虽然富庶,但自己手中的益州更好。

    淮南之地是块四战之地,周围被各路诸侯围困,而益州,偏安一隅。

    自灵帝驾崩,董卓乱政,大汉境内群雄并起,征战不休,相对而言,益州和荆州成了乐土。

    尤其是董卓乱政那些年,三辅之地百姓纷纷逃往益州,这些人被刘焉收编,称之为‘东州兵’,成为刘焉手上一支强大的力量。

    得知袁术称帝后不久,刘焉便蠢蠢欲动,派出使者,去见韩遂、马腾、段煨。

    三人被刘焉说动了,没办法,刘焉给的太多了,大饼画的太圆了。

    韩遂马腾二人多次被说动,出兵对付董卓,官越做越大,现在二人更是封了侯,但实际上,他们从未走出西凉。

    西凉虽然是他们的起家之地,但也是荒芜之地,本就与益州勾勾搭搭,就是因为西凉荒凉,根本养不下太多的兵,而益州在刘焉的治理下还算富庶,不时的支援二人粮草。

    现在二人也琢磨过来了,朝廷只是利用他们,从来不曾信任他们过。

    刘焉答应他们,打下天下之后,大汉十三州,两人可任选一州为州牧,这谁扛得住?

    韩遂和马腾都开始盘算到底是冀州好还是豫州好了,其实荆州也不错……

    至于段煨,原本是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将之一,因出身世家,被杨修说动,背叛了董卓,直接导致了董卓兵败被杀,但之后,段煨就被边缘化了。

    段煨是世家子弟,注定不能像董卓一样做事毫无顾忌,杨彪那些朝堂大员对付段煨太容易了,哪怕是他上有兵。

    于是,铲除董卓的大功臣,就成了北地太守。

    憋屈,段煨感觉非常憋屈,刘焉正是看出这一点,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封段煨为征北将军。

    双方一拍即合。

    段煨当即起兵,出北地郡,直奔长安。

    长安已经被董卓霍霍完了,百姓大部分逃亡,天子东归之后,只留下了五百人,象征性的驻守在此处。

    五百人怎敌得过段煨上万大军,直接开门献城,段煨兵不血刃拿下长安。

    刘焉此时年纪也不小了,敢称帝就是在死前过一把当皇帝的瘾,身体不允许他长途跋涉,故并未前往长安,而是在成都称帝。

    立长子刘范为太子,领兵两万,及粮草辎重无数,前往长安。

    成都号称天府之国,无论是在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还是在楚汉之争的时,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稳定的为前方供应粮草和兵员。

    现在的益州也是天下最富的州之一,丰盈的府库更是刘焉敢称帝的底气所在。

    刘焉虽然称帝,但也知道自己恐怕没几年可活的了,自己这份基业终究是要交给儿子的,现在就要开始给刘范铺路了。

    让刘范带着大量的粮草,以太子坐镇长安,这是一份大礼,也是一份考验。

    韩遂马腾这些人被权势利益诱惑,成为同盟,可未必真心投靠,能不能降伏他们,还得看刘范的本事。

    粮草就是给刘范前期收买韩遂这几人的,凉州缺粮,这不是什么秘密,刘范给韩遂等人提供军粮,无异于雪中送炭。

    刘焉是老狐狸,当然也会考虑到韩遂等人见财起意,当面反水,故给了刘范两万大军,更是派出两员大将追随。

    一个名为严颜,兵法武艺都相当出众,更关键是,严颜是随着刘焉一起进入益州的,忠诚方面绝无问题。

    第二个名为庞羲,庞羲在长安时曾是刘范的同僚,担任议郎之职,关系颇佳,算是刘范的嫡系。

    天子东归后,庞羲弃官不顾,追随刘范来到益州,被安排在东州军中。

    庞羲进入东州军中不久,就发现军中一员小将,名为甘宁。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思索良久才想起来,甘宁在张致发布的英雄榜上有名。

    英雄榜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很多人已经忘记了。

    出身汉室宗亲的刘焉更是压根就没把它放在心上,所以对甘宁并未重用。

    庞羲可不这么想,英雄榜其他的不好说,但武将榜还是挺靠谱的,将甘宁推荐给了刘范。

    刘范这才说服刘焉,让甘宁担任裨将军,职位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年纪不大,又没有什么战绩的甘宁来说,已经算是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