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章 三国算计

    在吕不韦主动投靠并且示好下。

    芈宸与华阳太后已经足够相信吕不韦。

    赵姬的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捧吕不韦上位,从而让芈宸与华阳放弃继续捧白起之女白仲。

    一旦吕不韦取代了白仲,成为了楚系势力掌控军队的一枚棋子。

    吕不韦也能更好的潜伏在楚系势力之中。

    最后在背后捅楚系势力的刀子,也就越痛。

    嬴子楚担忧的说道:“她们能愿意吗?”

    吕不韦怎么说之前也是属于嬴子楚的阵营,而不属于楚系势力。

    自嬴子楚正面硬刚楚系势力后。

    华阳与芈宸对于嬴子楚抱有最基本的警惕。

    同时,这也波及到了吕不韦。

    让吕不韦虽然得到了信任,但始终走不进楚系势力的圈子。

    “你是在担心华阳等人忌惮吕不韦,从而不愿意弃白仲而扶持吕不韦上位?”

    嬴子楚点了点头。

    赵姬一笑,“这你倒不用担心。正因她们没有接纳吕不韦,才是吕不韦取代白仲,成为军中棋子的最好时机。如今我们已经表明态度,只要华阳捧白仲上位,我们就会让白仲死于军中。华阳应该知晓,力捧白仲,无疑是最艰难的一条路。而吕不韦若此时请缨,以覆灭东周公国,拯救大秦为基础,收拢军心。”

    他看向嬴子楚,“此时摆在华阳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捧白仲,还要提防我等捣乱。二是利用已经在军中树立威信的吕不韦,掌控军队。”

    赵姬询问嬴子楚,“如果你是华阳,会选择哪条路?”

    赢子楚沉思一会,“我会暂时利用吕不韦,等掌控局势后,杀掉吕不韦,换白仲上位。”

    赵姬惊讶的看着嬴子楚。

    曾经那个顶着呆毛,浑浑噩噩的嬴子楚,现如今也成长了许多。

    也不知是因屁股决定脑袋的缘故。

    还是因赵司一事。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吕不韦现如今如此尴尬的局面,很大程度因为嬴子楚冲动,硬刚楚系势力导致。

    要是嬴子楚之前服软,让楚系势力认为嬴子楚已经完全顺从。

    那么,楚系势力与韩系,宗族之间的战争早就打响了。

    而不是现在放韩系,宗族于不顾。

    去想着利用白仲,控制军队。

    遏制住赢子楚掀桌子的能力。

    韩系与宗族也不会如同现在这般,猥琐发育,静观嬴子楚与楚系之间的恶斗。

    可要是赢子楚能忍。

    那也就不是嬴子楚了。

    只能说,嬴子楚被捧上了一个并不适合她的位置。

    “放心好了。”赵姬上前,走到嬴子楚的身旁,“她们活不到那个时候。”

    而后,转身离开。

    赢子楚细细品味,却想不通赵姬为何如此说。

    想不通,那干脆就不想了。

    反正有赵姬在一旁为她出谋划策。

    嬴子楚朝着赵姬的背影追去,“赵姬,爱妃!等等我!咱们等会一起去看望政儿。”

    没过一会。

    一名宦官走出王宫,与值守城门的士卒闲聊。

    在不经意间,宦官交给士卒一块锦布。

    士卒当即会意,将锦布塞入袖中。

    这块锦布辗转腾挪,最终于深夜,到达吕不韦的手中。

    为了与吕不韦划清界限。

    嬴子楚已经极力避免与吕不韦的单独接触。

    以免让楚系势力生起疑心。

    所以,想要传递讯息,也就只能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方式。

    吕不韦看完锦布上的内容后,当即将锦布烧毁。

    而后坐在蒲团上,细细回味。

    赵姬在信中,让她明日主动请缨,率领军队,覆灭东周公国。

    同时,也会帮她铺平道路。

    至于铺的是什么路,吕不韦很清楚。

    而这条路,不太好走。

    芈宸此人,猜忌心极强。

    所行之事,必须征得芈宸同意,方可行动。

    否则,很容易便会引起芈宸的猜忌。

    导致全盘皆输。

    要想率领军队,必须要先说服芈宸。

    可该如何说服芈宸呢?

    难道要跑到芈宸面前,大摇大摆的说:别支持白仲了,你让我带领军队,分分钟荣获军中威望。脚踢白起,拳打蒙骛。到时候,你们可以捧我。

    这种鬼话,芈宸能信才有鬼了。

    所以,必须要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让芈宸能够希望她去率领军队,与蒙骛争夺军队的掌控权。

    翌日。

    嬴子楚再度上朝。

    这连续两天上朝,已经是这数个月来,破天荒的头一遭。

    众人纷纷猜测。

    定然又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就连芈宸都在想,是不是自己构建的情报网有误。

    导致秦国发生大事,自己却一无所知。

    朝堂上,嬴子楚频频对吕不韦示意。

    期待吕不韦能站出来说话。

    而吕不韦始终眼观鼻,鼻观心。

    全然当没看见嬴子楚的示意。

    这次上朝,稀里糊涂开始,又稀里糊涂的结束。

    下了朝后,嬴子楚再度找到了赵姬。

    一边吐槽着吕不韦是如何的无视她,一边怀疑是不是信件没有传达到吕不韦的手中。

    赵姬细细思索。

    为了谨防华阳等人知晓嬴子楚与吕不韦的联系。

    传达信件之人皆是死士。

    如果信件没有传达到吕不韦的手中。

    那关于死士的死亡消息,必定会传递到他和嬴子楚的手中。

    既然没有死士身死,那信件必然在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既然没有按照计划行事,定然有所顾忌。

    “或许,她在等一个机会。”赵姬轻声慢语。

    “什么机会?”

    “一个让她主动请缨的机会。”赵姬思考良久,“此事暂时搁置,等我为吕不韦创造这个机会。”

    傍晚时分,一名铁甲军,带着赵姬的信件,前往了函谷关。

    魏王宫内。

    魏王看着不断传来丢失城池的战报。

    勃然大怒,“都是一群废物!”

    她气的扫掉竹简,“寡人是如何的相信你们,而你们却如此对待寡人?!我大魏有雄兵四十万,却被区区二十万人,骑在脖子上耀武扬武!”

    众臣低下头,不敢说话。

    蒙骛盘踞于敖仓周边。

    就守着严防死守的魏国粮仓,敖仓。

    为了守住敖仓,魏国集结了二十五万大军。

    可这也给了蒙武可趁之机。

    蒙武率领七万大军,一路攻城拔寨。

    尤其在今日,又取了一个军事重城。

    如今蒙武,向南可逼近大梁。

    向上可夺取邺城。

    “传寡人之令!”魏王站起身,“令敖仓守军出击,剿灭蒙骛!”

    “大王,不可!”有臣子劝道:“敖仓乃我魏国之粮仓,若失敖仓,我魏国恐有性命之忧!”

    敖仓的重要性,甚至比大梁城还要重要。

    大梁城没了,还可以借助敖仓,东山再起。

    而敖仓如果没了。

    魏国就算能击败秦军,也活不长。

    所以不能赌,也不敢赌。

    “难道就让秦人在寡人头上耀武扬武吗?”魏王怒视诸臣,“你们不要这脸,寡人要!寡人就问一句,谁愿带领军队,杀退秦人?!”

    原本极其劝说魏王冷静的人,此时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有一人开口道:“大王,不如去赵国请信陵君?如今也只有信陵君才能力挽狂澜,杀退秦人。”

    魏王笑了,哈哈大笑,“魏无忌?!”她怒笑道:“寡人难道没了魏无忌,魏国难道没了魏无忌,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她手指诸臣,“尔等酒囊饭袋,如此多人,却连一个魏无忌都不如!”

    “大王,非我等不可,而是不能呐。”

    简单来说,上可以,但必输无疑。

    打不过,完全打不过。

    “寡人就不信,没了魏无忌,寡人还击退不了秦人。传寡人令!从今日起,太子增代管朝政,寡人亲率大军,击退秦人。”

    “母亲,三思!”

    “大王,三思!”

    魏王几斤几两,大家都心里有数。

    根本不可能击败秦人。

    如果魏王被秦人擒住,那魏国必定就是个输。

    与其那样,倒不如维持现状。

    “寡人一意已决!”

    魏增,也就是太子增,求救的看着龙阳君。

    现在,也只有妖媚的龙阳君,能够劝说住魏王。

    龙阳君眼泪汪汪,粉红嘴唇轻启,“大王,臣自知劝说不住大王。只是期望大王能带上臣。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大王若有什么意外,臣也绝不苟活。”

    言罢,龙阳君掏出袖帕,独自抹着眼泪。

    不一会,就哭成了泪人。

    魏王的心,一下就软了。

    连忙上前,宽慰龙阳君。

    众臣子低下头。

    不敢直视。

    同为女子,为何龙阳君如此···如此的别具一格。

    不过,好在有龙阳君。

    否则又不知该如何劝说魏王。

    魏增埋着头。

    数着地上的蚂蚁。

    她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一头扎进去。

    “美人勿哭。”魏王叹了一口气,“寡人又怎会不知战场凶险,可不得不为。若放任秦人攻城拔寨,寡人的魏国,岂剩国土?”

    龙阳君知晓魏王心里是如何的恨魏无忌。

    自然不可能在魏王面前提起魏无忌。

    哪怕魏无忌再怎么能救魏国,也不能提及。

    可若不想出一个解决办法,魏王始终要亲征,与秦人浴血奋战的。

    她知晓,如今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若魏王这棵大树倒了。

    恐怕她也会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甚至更惨。

    所以,她有理由,也必须保住魏王的性命。

    龙阳君想到了春申君。

    如今春申君率领军队盘踞于函谷关附近。

    要是让春申君逼近函谷关,促使秦人回援。

    魏国的危机,不就解除了?

    龙阳君将自己的想法魏王这么一说。

    魏王听后,叹了一口气。

    将西周君率领八万先锋军的消息,却被秦人覆灭的消息,告诉龙阳君。

    那春申君岂是不想攻下函谷关,而是她怕了。

    怕秦人把她十来万军队,全部覆灭。

    龙阳君也没了主意。

    有臣子劝道,可派遣使者,向诸国求援。

    魏王知晓,诸国肯定不愿救援。

    毕竟在秦国攻打赵国前,她也是这般想法。

    只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不行,就只能与秦人决一死战。

    于是,魏国使者,分别前往了韩,楚,齐,燕四国求援。

    唯独没有去赵国。

    龙阳君也开始打探春申君的底细。

    最终,还真的让她探查出什么。

    原来春申君伐秦,可是在楚王面前下了军令状的。

    龙阳君思索一番,当即有了办法。

    她花千金,买通楚王的一个妃子。

    让妃子在楚王耳边吹枕边风。

    龙阳君并没有让那妃子诋毁春申君,甚至让楚王命令春申君强攻秦国。

    而是在楚王面前夸赞春申君,并且让春申君回来。

    妃子言,“大王,春申君虽然才能比不上信陵君。但好歹也是大王的姐妹,同血同源的手足。而那信陵君,始终是个外人。如今春申君惧秦,盘踞于函谷关外,不愿意回来,只是抹不开面子,怕在楚国丢了人。大王何不给她一个台阶下,召她回来?既能保住大王的军队,又能保住春申君的性命。”

    楚王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

    毕竟是手足,哪能真的放任不管呢?

    再者,十万大军还在春申君手里呢。

    楚王当即下令。

    派遣使者,前去知会春申君。

    使者带着楚王的命令,前去苦口婆心的劝说春申君回去。

    之前的承诺,不过是儿戏。

    让春申君不要当回事。

    未曾想,这命令却起了反作用。

    原来她盘踞此地,是想着找出应对铁甲骑兵的办法。

    结果楚王认为她惧秦。

    虽然给了台阶。

    但如果她就这么回去,天下人该如何看待她这个春申君。

    黄歇肥嘟嘟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她对使者说道:“君子之言,岂能不守?告诉大王!我必定拿下函谷关!”

    黄歇将使者轰出营帐。

    而后枕戈待旦,准备明日进攻函谷关。

    这些时日,她的确想到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牛与战车去冲撞铁甲骑兵。

    待铁甲骑兵的势头减弱。

    步卒再掩杀上去。

    而函谷关这边。

    也接到了赵姬的信件。

    函谷关城墙上。

    赵勋眺望着远方。

    脚步声响起。

    许寇的声音从背后响起,“赵将军,呼我前来,所为何事?”

    “贵人那边,传来信件。”赵勋转身,从袖中掏出信件。

    许寇几步上前,接过信,查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