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安史之乱爆发两年以后,安禄山之子率领十八万叛军,进攻睢阳,意图把控江淮漕运,切断大唐经济命脉。”

    “西路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若东路军再攻破睢阳,占据江淮富庶之地,则大唐危矣。”

    “此时,一个书生正在坚守东南门户,以数千人马抵抗数十万叛军近两年之久,整个东南赖以保全,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奇功。”

    “这个书生不是什么朝中重臣,也不是什么封疆大吏,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的名字叫张巡。”

    “而当时睢阳守将张巡麾下,仅仅只有七千兵马。”

    “可即便如此,张巡仍旧坚守数月之久,创造出古代城市保卫战的经典战例。”

    “尽管最终张巡依旧失败,但他却成功拖住了整整十八万大军,并杀敌无数,将叛军力量削弱到极低的程度。”

    “文天祥在《沁园春》中用为子死孝,为臣死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盛赞张巡。”

    “可也有人说他违背人伦是吃人魔。”

    “那这样一个立下奇功的人,为什么对其评价那么极端呢?本期讲一讲那一位争议很大的人——张巡。”

    “当初开始了解张巡是在文言文练习题里,开始没有注解,有吃人的章节,我还以为是自己理解错了。”

    “后来查了这详尽的故事,一下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没有他大唐的南方财富之地就没了。]

    [张巡!!]

    [代入一下当时真的好绝望]

    [为张睢阳齿!]

    吃……人?

    李世民惊愕睁大眼睛。

    虽说在乱世之中易子而食吃人也是常态,可这不是大唐的军队吗?他们的军粮呢?

    言欢:“张巡为人正直,性格孤傲,不依附朝中权贵,严厉打击地方劣绅,因此得罪了不少高官,从政十余年,虽政绩显着,却一直未获升迁。”

    “有人劝他走杨国忠的后门,可他却说:如今朝纲不振,何必在朝为官?”

    “就因为这句话,他被再度下放,调为真源县令。”

    “后来安禄山称帝后不久,派将领张通晤率军东侵,相继攻陷宋州、曹州等地,谯郡太守杨万石不战而降。”

    “杨万石投降后,逼令张巡为长史,让他去接应叛军。”

    “可张巡趁机起兵讨伐叛军,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叛军,雍丘被张巡拿下。”

    “他率一万余人企图夺回雍丘,却被张巡的守军击败。”

    “令狐潮不甘心,又带着四万多叛军再次兵临雍丘城下。

    “叛军势众,雍丘城内人心惶惶。张巡对将领说:叛军知道我们人少,肯定会轻视我们,如果此时我们出其不意,主动出击,必能挫伤他们的锐气。”

    “于是张巡让一千兵守城,自己则亲率一千余人出城突袭,打得叛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张巡率部历经三百余战,杀敌无数,令狐潮见获胜无望,只好撤退。张巡率兵追击,俘虏叛军两千多人,还差点活捉了令狐潮本人。”

    [一届书生把各种兵法都用了一遍,是真的牛]

    [谁能想到他是一个文官啊?]

    [300余战?!]

    [唐朝真的是很渊博,诗人都会舞剑,文官亦善兵法,文治武功确实是历史的顶点]

    “……后来安庆绪弑父夺权,坐上了大燕国皇帝的位子,派部将尹子琦率精兵十三万进攻睢阳。”

    “张巡留三千人守宁陵,亲率六千余人守睢阳。”

    “在张巡的亲自督战和指挥下,六千多守军对抗十三万叛军,激战十六昼夜,击退了叛军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叛军伤亡惨重只好撤退。”

    “经此一役,许远对张巡极为钦佩,便把麾下将士都交给他指挥,自己负责后勤保障。”

    “打来打去,敌方再次率军十余万进攻睢阳,此时的叛军经过长时间休整,又从后方补充了大量的兵员、粮草和军械,可谓兵强马壮。”

    “而反观张巡这边,经过几个月的轮番苦战,只剩一千多将士,不仅没有援军,就连后勤支援都没有,粮食逐渐耗尽,每人每天只能分到约二两米。”

    “这点粮食即便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够吃,更不用说要打仗耗费力气的士兵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粮食中掺杂树皮和纸来填饱肚子。”

    “张巡没办法再带兵主动攻击,他只想着能够守下去,能多守一天就是一天吧。”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叛军接连发动强攻,都被守军击退。尹子琦见强攻不成,便在城外挖壕沟、立栅栏,企图把守军困死在城中。”

    “此时的守军只剩下六百人,粮食也已彻底耗尽,只能靠吃树皮、茶叶充饥。”

    “睢阳附近驻扎着三支唐军,可他们只想着拥兵自保,眼睁睁看着睢阳被一次次攻击。”

    “许叔冀驻扎在彭城,贺兰进明驻扎在临淮,他们两个人都兵强马壮,颇有实力。只要有一人愿意出兵相助,就一定可以解睢阳之围。”

    “可……会有人愿意出兵相助吗?能够得到援军吗?”

    “天高皇帝远,大家都被叛军拖住,张巡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彭城 的许叔冀和临淮的贺兰进明,两人发兵,里应外合,叛军自然知难而退。”

    “南霁云 杀出重围,到了彭城,许叔冀城门都不开。南霁云和许叔冀理论,直接被一顿箭雨伺候。”

    “南霁云带领三十骑,再次杀出重围,去临淮的贺兰进明那里搬救兵。”

    “贺兰进明倒是接待了南霁云,却借口路途遥远,大军开拔需要筹备。反而试探南霁云猜到他在许叔冀那里吃了闭门羹,也在找各种理由推脱,迟迟不发兵。”

    “贺兰进明好酒好肉招待,还想留下南霁云,南霁云大怒,割下小指,摔向贺兰进明,大哭离去。”

    “南霁云断指明志后,带着剩余的二十八骑,往睢阳赶回。”

    “南霁云经过真源,守将李贲给了一百兵马,经过宁陵时候,守将廉坦给了三千军。”

    “南霁云率领这些人,回到睢阳城外。趁着大雾发起攻击,张巡也派人里应外合。三千宁陵兵,还是损失惨重,到了睢阳城内,就剩下一千多人了。”

    [贺兰进明不但不发兵救援还想着把南霁云留在身边,这种人不可思议。]

    [悲哀啊,臣等在在死战,陛下已然跑路了啊]

    [唐玄宗真的什么都好,就是死太晚了]

    [誓死不降啊]

    “看着浑身是血的南霁云和一千援军,城中将士得知援军无望,齐声大哭。”

    “而张巡也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是坚守还是撤退,这个问题摆在了张巡和许远面前,最终,他们选择了坚守。”

    “目前摆在守军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粮,树皮、茶纸、纸张吃光了就吃战马,战马吃光了就吃麻雀、老鼠,最后连麻雀、老鼠也吃光了。”

    “能吃的都吃光了怎么办?张巡做了一个毁了他一生荣誉的决定:吃人……这也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张巡杀了小妾,许运杀了奴仆,强令士兵吃人。然后就开始吃城中妇女,吃完妇女就吃老弱病残。”

    “城中百姓也知城破必死,因此也无人反抗。”

    张巡苦笑一声,“看来……原本历史上的我们最终还是走到了这种地步……”

    身旁的将士拍了拍他的肩膀,消瘦的脸颊凹陷,眼睛却亮晶晶的。“没事,现在已经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天幕已经告诉他们我们的故事了,想必他们会来支援我们了吧?”

    他嘿嘿一笑:“这回你可是没有污点的英雄了。”

    张巡摇了摇头:“先别高兴太早,不到最后一刻不要下定论。”

    他眸光深邃望向长安的方向。

    言欢:“黑他的人死揪吃人这点来说,别的他都没看到。”

    “如果张巡选择弃城逃跑或者投降,导致江南百姓遭殃,还是得遭后世唾骂。”

    “反正在某些人眼中怎么做横竖不是人,这些人只是想杠,凸显自己清醒或高尚罢了。”

    “张巡想吃人吗??我想正常人都不行,这种注定背负千古骂名的名声,张巡不知道吗?”

    “但是张巡没有投降,没有卖主求荣,死一城,能救万民,当时张巡面对就是那样的选择,是你该如何选择?”

    “他没有任何救援,唐已经放弃了他们,但是就算在唐抛弃了他们,他们依旧在睢阳死守,捐躯命,膏草野,他们没有退回一步。”

    “雎阳是江淮屏障河洛咽喉好不?不守要多死多少人?

    “站在雎阳百姓的角度,不想牺牲想活命,这无可厚非!可是有选择吗?没有!雎阳城里,谁都没有选择,守是死不守也是死。”

    “守不住雎阳江淮地区就会沦陷,江淮几乎是唐朝能平定安史之乱最后的本钱。”

    “不要责备张巡挥泪斩妾食肉,他巅峰也只有几千人,叛军十几万,而他身后是江淮的千万百姓!”

    “叛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奸淫掳掠之后的屠城更是轻车熟路。”

    “面对这样的敌人,投降和直接将百姓性命拱手送上,又有什么区别?”

    “后来叛军杀入睢阳城时,城里只剩下四百个病得奄奄一息的守军。

    “张巡及其麾下36将被俘,后全部因拒不投降被杀。”

    [吃人的不是张巡是背后的李隆基]

    [张巡要不是碰上李隆基这么个主,肯定又是一个卫青,霍去病]

    [程昱:嗯?]

    [我只恨叛军狼子野心,皇帝朝廷懦弱无能。]

    [好家伙,程昱你先缩回去吧昂]

    [千古最悲壮的孤勇者]

    “睢阳之战,张巡以数千人马据守孤城十个月,历经大小四百余战,斩杀敌将数百,杀敌兵十二万人,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叛军虽最终攻下睢阳,却没有任何意义了,张巡死后三天,新任河南节度使张镐援兵赶到,十天后收复睢阳。

    “也是在同月,唐军攻下洛阳,两京至此全部收复,叛军从此再也无力侵略江淮。”

    “张巡死后,民间纷纷为其立庙祭祀,道教尊他为保仪尊王,唐宣宗大中二年,张巡入祀凌烟阁。”

    “……大唐荣耀不再,但这些人,如竹可摧其形,不可折其节,显示了真的风骨。”

    李世民眼眶红着哭都要哭不出来了。

    [唐太宗李世民:支援啊救他们啊]

    [唐太宗李世民:李隆基你#**跑**]

    李隆基脸上火辣辣的,喉咙哽住半天不敢抬头去看祖宗的话。

    赵匡胤瞅了瞅发疯的李世民,叹了口气,想当年他也是这样。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