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名牌校长

    我们不可能改变世界,正如我们不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我们只能适应它,然后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得到发展和享乐。--庞琪

    我骑车上下班时间相差很大,同样的路程上班二十分钟,下班半个小时。这不仅是上班心切,下班劳顿,也有下班顺路买些菜回家去烧的习惯。久之为图方便,我常在车篮里放些小钱,多者四、五块硬币,少时也有一、两元。大多时候也没空着。这个习惯保持今日也有三、四年了吧。

    新学期开学前的一天,我放在车篮里的小钱却丢了,我好生奇怪,又觉得好笑。没多想什么,第二天一如既往。可没两天又丢了。以至于我上午放下午丢,下午放晚上丢。我这样才确信不是我记错了,而是真得有一个学生盯上了我。

    我校学生宿舍女生在前院,男生在后楼。我图方便也为了让老师们看到我是否在学校,就顺便把我有着特殊标志的车放到前院。我确信拿小钱的同学是位刚入学的女孩,她是个怎样的一个同学呢?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切切之情跃然纸上。现在我大概记得信中有这样的句子:“孩子,我知道你很贫困,要用这几块钱买馍或买一碟小菜。我也知道你认得这是校长的车,你会觉得我通过这种方式有意‘资助’你。我们没见过面(应该见过,只是我们还未捅破这个秘密)。你如果能主动找我谈谈当然好,如由于羞涩等原因暂不与我约见,那我们就把这个秘密保持到你毕业为止。愿秘密通道永远畅通。”我当时在信中破天荒地放进五十元钱,扔丢在车篮里。

    可现实并没有因我的善意而发展下去。一连三天过去,一周过去,半月过去了,那封信和信封中的五十元钱一直静静地躺在车篮里。同事们都说我这样做助长了什么,我却不以为然。我真想帮帮这贫困、内向、善良的女孩儿。

    莎士比亚好像说过:过度的善良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我检讨自己的做法,意识到我可能伤害了秘密通道那端一个女孩儿的心。于是我恢复了以前的做法,生活又像一潭平静的湖泊。

    一天,担任高一三班语文课的司老师病了,我代他上一周的课。此时正在讲朱自清的短篇《背影》。我特别注意到文中的这段话:“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也特别指出:他们父子间相怜相爱的感情真挚动人,却又渗透着淡淡的哀愁。我想我的口才还行,感情还算投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句子也会使人产生共鸣,下课后心中颇为得意。我每周末都要打开“校长信箱”,认真阅读一封封学生的来信。这天也照例读着,揣摩、品味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忽然一封署名为一个羞涩的女孩的信,使我为之一惊。果然是她--“秘密通道”那端的女孩儿。她叫余婷婷,在我印象中有点像描述中的外星人,憔悴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深而大的眼睛。后来听说,她出生时这双眼睛把助产士吓了一跳。她身材虽然瘦小,身后却披着一束令同龄人羡慕的长发。我了解到余婷婷在县里考分超出了重点学校分数线,但她那带有残疾的父亲不让她就读。母亲去年又因车祸去世,两个弟妹也先后辍学在家。她几乎是偷跑到我们学校上学的,一是为了跳出农门跃过龙门,二是冲着我们学校宏志班微薄的津贴。她用同村高年级同学李小阳的书,穿的是班主任老师自己孩子的旧衣。她深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更能理解父亲的艰难。把有限的津贴都寄回了家里。但她每次带话儿都恳求她那偏执的父亲:我要上学!

    我们做过一次深谈,她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种种憧憬。爱美、爱唱,是个内心复杂而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自馁是她最大的敌人。她暗中发力,要用常人双倍的付出拼搏着……

    转眼间 国庆长假就到了。这天,我载着女儿和余婷婷、李小阳同学驶向余婷婷的家。我想见见余婷婷的父亲,看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是怎样一个家。 车轮飞驰,从车窗望去,只见田间一片片的稻子

    随风起伏着。身边一排排白杨顺势地向后倒去,不时惊起一群群雀儿狂风般的扑来扑去。

    正午时分,我们来到村口,田里不少农夫忙碌着。我们停下车子,一片片断墙土砖、草茅破屋难让我们陶醉在这乡野之间。忽然,一个秀丽的女孩飞快的跑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半大的小伙。“姐,姐姐!你啥时回来了?”。小姐弟三人笑成一团。余婷婷介绍了我们父女,而后和妹妹、弟弟一起领我们向田间深处走去。

    我见到了老余,他膝上绑着些许破布,跪在地上吃力地挥镰收稻。老余见我们到来,憨笑着站了起来。这时我也才看清这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庄稼人双脚向里扭曲着,小腿也格外得细。不平的双肩,黝黑的胸膛,和刻满皱纹的脸,诉说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一个农民--不,一个家庭支离、肢体残缺着的农民不幸的生活。

    老余一脸疑惑,少顷他无奈地说:“我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妮儿她妈前年卖猪仔先是跑了一只,追猪仔时惨遭车祸。自己本想不买地、不盖房,一心让娃上学堂。可她妈死前治伤就花了二万四哪!”又是一阵叹息:“妮儿前几天还给我寄几百元钱,这怎么能行。妮儿上高中要吃饭、要用钱,我这不都给她留着的呢!懂事的两个妹妹、弟弟不上学了,嚷着省着点儿也要让他姐上大学。”一会儿老余竟呜咽起来。

    余婷婷眼圈里噙着泪,转过身拾起一捆稻子往车上堆…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心想,余婷婷这三年上高中的费用我全包了,就当我女儿又多了个姐姐。可近些年资助的学生也多了点,你三百,他五百的,弄得自个紧巴巴的不说,妻子总也竖挑鼻子横挑眼的,眼看家也快要撑不住了。那年借给学校五万元搞急用,又能……,谁家的钱是风刮的……,理解还好,不理解还以为......

    “老余,天无绝人之路。”我终于鼓足勇气把供养余婷婷上学的想法全盘托出,又询问村里的济贫会和“三个代表”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也介绍了我和乡中心学校李文革校长关系很熟,敦促他秋假后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去。末了放下两千块钱,再三叮嘱一定要对得起孩子们,老余一一答应着。对我讲的济贫会、绿色通道还是半信半疑。

    迎着余晖,乘着晚霞,我带着女儿往学校赶去。一路上女儿谈着她的感受,看得出这是她最开心的一天。她老爸又实践了自己的教育信念:爱心是教育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