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有请仲达

    “伍云召、伍天锡、史文恭三人勇冠三军,但除伍云召熟读兵法,通韬略外,另外二人只可冲锋陷阵、不可为帅才。”一人在李峰身后低声嘟囔,“即便得胜,于局面无益,对敌不能形成威胁,对我不能分担压力,主公错了。”

    尽管那人压低声音,自言自语,但偏偏他的话完完全全传入李峰耳朵里,甚至旁边几人也能听见,紧接着那人继续说话。

    “仲德忠心耿耿、兵法韬略不凡,但为人有才却无德,行事只论结果,倘若遇困难,虽替主分忧,但主为其背骂名。”

    所言非虚,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指的是早些年间程昱为了解决曹操缺乏军粮这个燃眉之急。程昱进行粮食掠夺和搜刮,最终凑齐了三天的军粮。但是这军粮之中,却含有“人肉”。此事被发现后,程昱的人望顿失。

    后面又说及董卓,“仲颖,勇武过人,表面侠义心肠,内在暴虐至极,骄横残忍,真依在下之见,不过匹夫而已,只靠手段逼迫,将来必受其反。”

    李峰此刻的注意力被这人的话吸引住,一点也不再关心下面的战事。

    “不知先生有何高见?”李峰恭敬地问他。

    “在下哪有什么高见,要么坐等其自乱阵脚,不动则已,一动雷霆万钧。”这人不慌不忙地说,而且说的是哑谜,让李峰去猜

    “那么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动手,选哪里下手为妙?”李峰忙问。

    “主公,就是现在,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主公应先取京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再攻并州,先夺北方,待北方大定,率虎狼之师,一路南下,统一天下。”

    “眼下各路诸侯都在京师,仲达如何拿下京师。”

    司马懿,年龄30岁,统御95武力74智力97政治93。

    司马懿狡猾地说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主公不妨弃潼关,退守至华阴,潼关虽险要,但敌若不来,分兵改道,使主公疲兵奔波,不如让出潼关,诱其主力来华阴,主公遣偏师复夺潼关,再关门打狗,敌败我追,顺势拿下京师。”

    旁边的李儒也觉得有理,现在讨伐军正是四面八方围攻李峰,何不让出潼关,引他们大军入关,再去围歼。

    司马懿望着李峰,等着李峰的决定,李峰最后同意,放讨伐军进来,如果没有做好万全之策,后果非常严重,最坏的结果就是李峰被赶回凉州,胜利的话,近期京师一带没有任何抵抗势力。

    见到李峰同意,司马懿露出笑容,接下来应该轮到他表现,天下扬名的机会到了。

    “不知仲达需要我怎么配合?”

    “请主公将虎符交于末将,另外请主公不要枉自插手末将的事。”司马懿慎重地说道。

    “好。我命你为雍凉都督,二州兵马交由你来调遣。”

    “谢主公栽培。”司马懿立即跪下,双手去接李峰的虎符。

    司马懿即刻上任,当仁不让地发号施令,先是命人召回伍云召三人,让其合并一处,静待军令;另一边命林冲传令,从潼关到华阴一带沿途驱赶百姓,带走所有粮食,带不走的,直接烧毁,不留一粒给贾士林他们,要林冲一定尽快处理。

    待关下诸将斗得差不多,司马懿命士兵鸣金,所有人撤回关内,避战不出。

    接连数日,讨伐军派人去关下挑战,司马懿皆不理会,此时,李峰已经回西京,留下军队给司马懿。

    贾士林等人见潼关一直不出战,派去打探的人回来,告知目前是司马懿,但所有人都不认识此人,只当是无名之辈,毫不在意,唯有慕容冲眉头紧蹙,恐怕这个叫司马懿的人不简单。

    之后的行动,全部按照司马懿的指挥,潼关当夜撤兵,空无一人,贾士林派人打听,但怕是有埋伏,不敢进关,直到第三天才发现司马懿是真的撤退,羞得贾士林他们没面子,居然被一个无人防守的潼关吓得裹足不前,白白浪费三天。

    恼羞成怒的他们立即派出骑兵去追击,可惜中了司马懿的埋伏,派出去的骑兵十不存一。之后更可怕的是他们找不到半个人影和半粒粮食,待到军中携带的粮食不多,贾士林派人去京师要粮食,贾士林和柴静他们还好说,但做为支援的客军就没有人问津,急得柴宁直跺脚,幽州离这里太远了,远水救不了近火,慕容冲与柴宁商量,邀请另外几人一同去向贾士林施压,逼贾士林分摊一些粮草出来,贾士林不得不同意,但还是厚此薄彼,袁林、王嵩拿到的是粮食,而柴宁的则是掺杂沙石的粗粮,弄得双方差点火拼,军队缓慢推进到华阴,此时,司马懿大军在华阴恭候。

    司马懿也没闲着,派人混进里面传播谣言,一些不知情的士兵相互推搡,甚至动起拳头。

    一直静待命令的伍云召终于行动,按照司马懿的计谋,挑选精英,勇夺潼关。

    运向潼关的粮草队伍受阻,进关的大军各将领非常慌张,不知谁走漏了风声,士兵们知道后路被截,粮草来不了,他们已经如孤魂野鬼般回不了家,军心动摇,出现逃兵。

    慕容冲建议留人断后,各路诸侯谁也不敢接此重任,最后由贾士林拍板,让青、徐二州兵马殿后,其他人欣喜,但另外两支人马的将军脸色黑如碳,可惜人微言轻,无法改变,相互转告对方,一起行动,结果大军主力走后第二天,青州军发现徐州军军营安静,感觉奇怪,派人去问,坏事了,徐州军营一个人影都没有,北海相孔甄出身书香门第,也忍不住撕下斯文,破口大骂,回来禀报之人告知对方走得仓促,许多衣服、军械都没带走。

    孔甄一听,拔剑刺死士兵,心里埋怨他没把话说清楚,延误逃跑良机,于是,赶紧命人收拾行装,准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