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坐月子期间,戚如兰就没有出过门,几位嫂子,还有婆婆把她照料的很好,人也明显的胖了一圈。

    娄云卿也跟着把家里的人都认了个遍。

    小婴儿是见风就长,她现在的小身体也能笑一笑,挥一下小手,蹬蹬腿了。

    明天就是娄云卿的满月日了,娄永达今天晚上还特意赶回家了,娄老头和老吴氏今天就开始安排上了。

    不打算大操大办,自己家里人聚在一块吃一顿好的,村子里的人就每家发两个红鸡蛋,让人沾沾喜气就成。

    翌日。

    老吴氏一大早就起来了,安排了老二媳妇去煮红鸡蛋,一会戚如兰的娘家人肯定是会过来的。

    老二娄永旺十几岁的时候也跟着镇上的屠夫学过几天杀猪手艺,媳妇儿就是娶的那家的闺女,这买猪肉,切肉剁骨头的活计就交给他了。

    老三媳妇被安排了杀鸡的活,老大媳妇去菜地里挑配菜去了,这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的最是鲜嫩可口。

    老大在前面和娄老头搬桌椅板凳,不够的还要去附近的邻居家借才行。

    老三也被安排了借碗盘的事,借回来的还要清洗干净才能用,村子里的人办事频率不高,不常用的大盘子差不多都落灰了。

    各有各的事情后,老吴氏就去了前面,就这样,小卿宝的满月礼在老娄家的热情氛围中,井然有序的操持着。

    这桂花村一共只有二十九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姓娄的,外姓很少,往上数个三代,都是亲戚连着亲戚。

    “亲家母,您可算来了,快请坐快请坐”。

    老吴氏看到亲家来了,立马迎了上去把几人往屋里请,又给倒水。

    “亲家母,您可别见外,我们家如兰多得您照顾,这才能过得这般顺心”,两亲家好一番客套。

    戚如兰的娘家人今天是全都到了,两位哥哥带着大嫂子还有儿女们九口人全都过来了。

    娄云卿今天一大早就被她娘亲给折腾起来了,换上了红色的斜襟小褂,下面同样穿了绣着小花的红色长裤,头戴虎头帽,脚蹬虎头鞋,这些都是戚如兰早就备好的。

    小包被今天都换成了红底的,整个就是一个喜庆。

    戚如兰自己也收拾了番,她终于可以出门透透气了,听到前面这般热闹,也知道肯定是爹娘来了。

    赶忙把娄云卿抱着来到前院,一下子成了众人的焦点。

    小奶娃这会儿正精神呢,挥舞着白白胖胖的藕臂,嘴里还咿咿呀呀的,谁要抱都不哭不闹,还会偶尔啅一下嘴唇或者咧一下小嘴,让一群长辈们看得心都化了,这样玉雪可爱的小娃谁扛得住。

    戚如兰的娘亲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绳挂着的金锁片片,上面刻着长命百岁的字样,宋老太亲手给小云卿戴上。

    “姥姥的乖宝儿,这是姥姥特意为你准备的,只求你平平安安,一身无灾无难,做个幸福的小女娃”,宋老太太慈爱的摸了一把她的小脸蛋儿。

    娄云卿开心的拍着小手,但是小手臂又胖又短只有手指堪堪能碰上。

    嘴巴里还发出哦哦噢噢的声音。

    谢谢姥姥呀,小金锁我很喜欢呢,但是没有人听得懂她的婴语。

    两位嫂子一人给娄云卿又绣了一身衣裳,都是上好的料子,而且都是成套的。

    一套上面绣着牡丹,一套上面用金色的线绣着许多小福字,都是用了心的。

    “小姑子,这是我两亲手绣的,没你绣活好,你可不能嫌弃”,大嫂打趣着上前同她说话,小娃这会被老人们抱走了,她们几个年轻妇人便坐在一块聊了起来。

    “嫂子们说的哪里话,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我这绣活也就和嫂子们不相上下,哪就比两位嫂子强多少了”。

    戚如兰给两位嫂子倒了热水,边喝边聊。

    中午的饭菜很是丰盛,熬了一大锅的骨头汤,还做了肉丸子,还有一整条的红烧鱼,和一碗粉蒸鱼块,这鱼是老三和子相他们昨儿个特意去抓的,还有一碗扣肉,那肉是挑的肥瘦相间的,切的大片铺满了一碗。

    还有一盘韭菜炒鸡蛋,清炒苋菜,芹菜炒肉丝,八个菜摆了满满一大桌,今天开了四桌,老二媳妇掌厨,其他人打下手,菜的味道得到了一致好评。

    “这手艺都比得上县城大酒楼的厨子了”,戚如兰的大哥边吃边夸赞。

    “可不是,我瞧这鱼做得就比我平时做的好吃多了”,大嫂也帮腔。

    “你们家这老二媳妇的手艺跟谁学的,我家老婆子要是有这一半,家里几个孩子也能长得更壮实些”,有一桌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还有娄老头的兄弟。

    老二媳妇刘秋芬听得心里乐开了花,她能说她是好吃自己琢磨出来的吗,从前不知霍霍了多少东西呢,当然不能了,以前是没有好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大鱼大肉,她又舍得下油盐能不好吃吗。

    “叔伯们过奖了,老二家的那肯定是跟着亲家学的,我那亲家也是个利索人”,老吴氏顺道着把刘秋芬的娘也夸了。

    刘秋芬很受用,嘴角压都压不下来,婆婆真给她面子。

    吃过午饭,大家一起帮着把碗筷收拾了,又上了新的茶水,大家坐在一块晒太阳,逗弄小娃儿,闲话家常。

    村子里有人从门口经过,也会道声喜。

    老四带着家中一帮小子们用篮子提了红鸡蛋,挨家挨户的去发喜鸡蛋了。

    下午戚如兰娘家人就回县城了。

    晚上就只有自己一家子人吃饭了,坐了两桌。

    老四考教了一下四个皮小子的功课,让他们好好教家中其它兄弟。

    第二天娄永达就又要回县城书院了。

    家中多余的劳动力也都要出去找活儿了。

    娄老头和老三每天盯着地里就行,空闲的时间还能去小青山捡个野味,捡些山货。

    三天两头的去河里捞点鱼虾,娄子相算是成了这两人的跟班,整天上山下河的,把一群没去学堂的小崽子们也带得成天到处跑,不见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