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二千八百里

    五岁的娄云卿空间能力又提升了一些,灵水河里的水现在功效也比从前要强上一些。

    息土地上的各类植物也长得更加快速了,还好现在有小金凤在空间里帮她打理。

    小卿宝躺在空间的大床上,嘴里叼着一根棒棒糖,想着以后还要再做些什么,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好运来火锅店的生意从开业以来一直还不错,戚大哥那边这两日找了个掌柜和管事已经慢慢上手了,戚大嫂戚家二老他们就不用一天到晚待在火锅店里了,只要每日过去看看,盯着一些就行了。

    娄子山的云来菜馆,今年有了两个弟弟的帮忙,他也轻松不少,他盘算了一下菜馆现在每个月的利润,一年不光可以回本他还能赚一些。

    京城,王义丙和张同召两人都榜上有名,不过名次并不算太好,这两人比娄永达又多读了三年,还好这回是中了,要不然他们可太丢脸了。

    王义丙留在京中任职,张同召外放。

    今年的状元郎,榜眼,探花全都自请外放做官,靖文帝瞧了他们一眼,若有所思。

    娄永达和王应之也该挪动一下位置了。

    刘兆允就调回京城吧,连他这个皇帝都听到不少刘太傅家的八卦了,说老太傅年年求着媒人给物色好姑娘呢。

    但凡家里名声好,女儿多的,老太傅对人家那是和颜悦色的,就差直接问有没有合适他小孙子的。

    这刘兆允今年就二十六了,也不怪家里着急。

    靖文帝直接召了吏部尚书入宫,提点了一下娄永达的去处,其它的人按规矩来就行了。

    吏部尚书一时还没有猜到皇上的心思,回去的路上还在琢磨呢,按娄永达的功绩直接升任扬州府的知府顶替那刘兆允都是可行的,这皇帝不是挺看重这忠勤伯的吗,怎么把人给调到了冀州府去了。

    这冀州府虽然是个大府城,但是地处大启皇朝的东北方,听说冬天冷的时候那雪都有一尺厚,一面还临海,土地贫瘠,实在称不上什么好去处。

    吏部尚书想到这里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对啊,就是因为那里土地贫瘠这才更需要娄家这样的人才啊,那福安县主在南边都能种出高产粮,想来她爹爹去了北边,她也会跟过去,万一到时候再琢磨出比番薯和水稻更适合的作物呢。

    果然皇帝就是皇帝,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又给娄永达升了官,又能给朝廷解决难题。

    原冀州府知府在那边连着两任都没有做出什么功绩,现在要被降职了。

    很快吏部就下达了文书到相应的官府。

    张同召接任长寿县县令一职,王应之接任扬州府知府一职,娄永达接任冀州府知府一职。

    这些事在桂花村的小卿宝一家还不知道。

    她这几天正乐呵呵的满地跑,上午和两位师傅上山采药,下午就在田间地头上玩耍,顺便拿空间种的粮食喂一喂她的动物朋友们。

    娄永达接到调令的时候说不上来是喜是忧,这长寿县他刚做起来呢,要调走还有些舍不得,不过好在是升官。

    这事他第一时间告诉了戚如兰,相信过不了多久便有人来接替他了。

    “那冀州府距离我们桂花村有多远哦?你这一去怕是几年不能回来了,爹娘和咱们小囡宝怎么办哦”,戚如兰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小闺女。

    她肯定是要跟着相公去任上的,闺女也不知道愿不愿意跟着一块去,要是过去爹娘肯定舍不得。

    “从我们长寿县到那冀州府城有二千八百多里路,这也算是从南到北了,明日你回去先和爹娘他们说一声,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娄永达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行,爹娘他们应该也能理解你的”,戚如兰靠在娄永达的怀里。

    “你也回趟娘家吧,好好陪岳父岳母几天,走之前我再陪你去道个别”,这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肯定也是许久见不到岳父岳母了。

    “哎,我明日回桂花村带小闺女一起去看爹娘,再去书院看看那几个皮小子们,大概过个三五日就回”,戚如兰也不好意一直在娘家待着。

    娄永达正好这几日也有许多事情要忙,他若是走了,这边的食品工坊和各类工坊之后就得让家里那几个大点的侄子们偶尔过来看一看了。

    还有交好的一些人家那边也要去打个招呼。

    新县令过来还要做一些交接。

    戚如兰当天就把后院里的东西收捡了好一些要带回桂花村的,还有爹娘那边也挑了好几样搬到了马车上面。

    第二天就带着夏桃和何花两个丫鬟回了桂花村,李四赶车。

    “爹娘,嫂子们,我回来啦”。

    戚如兰跳下马车,往屋里喊道。

    娄家几个儿媳妇听到动静立马出来。

    “哟,伯夫人回来啦,我们伯爷呢”?张桂芳朝后面看去,没人了。

    “大嫂,你就别打趣我了,今日就我一人回来的”,戚如兰指挥着两个丫鬟正往屋里搬东西。

    “怎么,和四弟吵架啦”?刘秋芬关心询问。

    “没呢,他最近有事,不得空,让我回来和家里说一声,他不久便要调任到北边去了”,戚如兰如实道。

    “啥,怎么就到北边去了,在那长寿县待的不挺好的吗,怎么就要被调走了呢”? ,李娟儿惊讶道。

    “三弟妹,你先别一惊一乍的,这调到北边是升了还是降了”?张桂芳摸摸心口,一脸期待的等着答案。

    “说是要去北边当知府了,这不让我提前回来和大家说一声,顺便回娘家看看爹娘,这两三千里,往后几年怕是难得回来一趟”,戚如兰叹了口气。

    “这是好事啊,四弟妹你不用担心,到时候还可以经常写信”,刘秋芬一点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那信鸽飞得老快了。

    “先进屋,慢慢说”,张桂芳把人拉着到了前院正屋,李娟儿去倒了热水过来。

    “爹娘又去地里转悠去了,小卿宝和她两位师傅应该快回来了,一早上就出去采药了”,张桂芳解释道。

    “夏桃,你们两去把我带回来的那些料子都拿过来”,戚如兰吩咐道,两个丫鬟立即领命去搬东西了。

    “三位嫂嫂,一会看看喜欢哪块,挑两身出来缝衣裳”。

    “你怎么又往家里买这么些料子,你看我们家现在穿的全是你置办的,这身上的都还有九成新呢,那银子在你怀里是咬你还是怎么着”,张桂芳嗔怪的笑骂一句。

    “哪能呢,我这也不能天天在爹娘跟前尽孝,几个孩子也劳家里照应,给家里置办些衣物那不应该的吗”,戚如兰是真心感激家里,几个哥嫂都是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