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6章 徐少的想法,太超前了吧

    “让我支个招?”

    徐雷有些尴尬的,看了一眼罗正霖。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报告,高层还不会痛下决心。

    那么临江动力机械厂,或许还能靠苟延残喘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但是龙国本就穷弱。

    与其救济一个个本就该淘汰的‘老破烂’企业。

    还不如将宝贵的拨款,用来优待人才、加强科研,重组升级提升实力。

    “是啊徐少,你可是出了名的商业天才,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为我们三千七百多名职工想个好办法!”

    罗正霖眼神中,充满了渴求。

    徐雷默默看了看他。

    个子瘦削,严重脱发。

    深陷的眼眶,戴着一副黑框近视眼镜。

    身上的衣服鞋子,是崭新的。

    但一看就不新款式,而且有点不合身。

    不知道是从哪儿买的打折断码款。

    笔直的站在面前。

    无处安放的双手,微微贴着裤线,有些紧张的微微发抖。

    看着他这般模样,徐雷瞬间想到了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个时代,还没有房价暴涨,还没有物欲横流。

    在那一个多月的考察中。

    徐雷发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营企业里,许多人依然满怀一颗热忱的红心。

    他们住在狭窄老旧的筒子楼里,有着高超的技艺,却拿着不高的工资,默默无闻的为国奉献。

    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便是让祖国富强起来,不再因为落后而挨打,不再被列强轻易欺凌。

    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理应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待遇,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应该被无情的抛弃、残忍的淘汰。

    想到这儿,徐雷转过身,郑重其事的问道:

    “你知不知道,我龙国今年之内就会正式加入世贸?”

    “像临江动力机械厂这种,毫无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罗正霖点点头道:“我知道,今年刚开年,很多行业都开始强力整顿,相互兼并重组。”

    “我们厂当然也希望,能和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型企业合作,可惜没人看得上我们。”

    “省里明确一月份的拨款是最后一次,以后不会再有了,自负盈亏的结果便是破产倒闭。”

    “找不到人合作,又不会再有拨款救济,所以我今天冒昧来找你,纯粹是想死马当活马医。”

    徐雷蹙眉一笑。

    “你们不是擅长做柴油发动机,造农用拖拉机吗?”

    “怎么不深入发展下去,在农用机械方面做大做强呢?”

    罗正霖苦笑摇头。

    “来不及了,我们犯了很多国营大厂的通病。”

    “管理混乱、山头林立,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思路。”

    “拖拉机都还没造得足够好,看到家电市场需求旺盛,就跑去做空调冰箱。”

    “质量不行、销量不好,换个新厂长,又去搞制冷设备,再然后又造汽车……”

    说到这儿,罗正霖忍不住连连叹息摇头。

    一个人做事,三心二意都容易出问题。

    更别说一个三千多人的大型企业了。

    不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某一个行业领域。

    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见什么好就想搞什么,急功近利、乱作一团。

    这样的企业,能搞好才怪。

    看了一眼旁边的何利文后,徐雷沉声说道:

    “你俩想让我支个招,还不如明说,想让我把厂买下来。”

    罗正霖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

    三千多人的大厂,真要在他手里破产倒闭,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预感到将来要破产倒闭,提前找寻一条出路。

    罗正霖也是为三千多个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庭着想。

    否则苟延残喘拖下去,只会害人害己。

    “你们厂恐怕欠债不少吧?资不抵债的你们,有什么值得我入手呢?”

    “继续造冷藏小货车吗?可我看这车,也不像是你们造的。”

    “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直接进口樱花国车企的吧?”

    罗正霖不可否认的点了点头。

    “我们试过逆向研究,但基础材料、加工设备和装配工艺都不行,仿制生产的发动机变速箱,质量可靠性太差了。”

    “如果能斥巨资,引进他们的生产技术和授权专利,我想咱们厂专门生产小货车,还是有一定生存可能性的。”

    徐雷摇头一笑。

    “不可能的!”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小鬼子怎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让你们源源不断,花高价进口成品不好吗?为什么要卖技术?”

    “即便他们要卖,那也一定是因为有了更先进的,并且卖价还肯定不低。”

    “本就已经穷的一逼,还花高价买别人淘汰的技术,这不是冤大头,又是什么呢?”

    “更何况,都知道龙国即将加入世贸,就算要用技术换市场,他们也肯定选更有实力的企业,成立合资品牌吧?”

    何利文急了。

    “那怎么办?难道就等着破产倒闭吗?”

    “徐少,你可是出了名的商业天才,你一定能想到办法,对不对?”

    徐雷自嘲一笑。

    “我哪儿是什么商业天才?你就别夸我了。”

    “但要想让厂活下去,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差异化竞争。”

    何利文和罗正霖,都皱眉愣神。

    显然完全没听懂。

    徐雷微笑解释道:“为什么多次转型都失败了?归根结底,还不就是因为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要么质量不行,要么价格太贵。”

    “可你们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掌握关键技术,要想价格低就只能质量差,要想质量好,却只能成本高,始终顾此失彼,无法兼顾。”

    罗正霖一声叹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是啊!多年养成的老毛病,让我们处境非常艰难。”

    “不过你刚才说差异化竞争,到底怎么竞争呢?”

    徐雷抬手指向停在白金瀚路边上,这一排各种型号的汽车。

    “你看看这些车,是不是随便挑一辆,都觉得很不错?”

    “为什么觉得不错?是因为外观好看,配置高档,性能优异,还是品牌很有影响力?”

    罗正霖扫了一圈后,目光定格在了一辆黑色奔驰轿车上。

    “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吧,反正想要追赶上这些西方汽车品牌,难度实在是不小。”

    徐雷来到旁边一辆宝马轿车旁,拍拍引擎盖后笑道:

    “西方汽车品牌,造汽车多少年了?”

    “他们在燃油汽车领域,早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足的专利。”

    “我们想要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就已经很难了,更别说还要突破专利封锁。”

    “既然难度这么大,我们为什么非得要造燃油汽车,而不去造电动或混动汽车呢?”

    “换一个技术路线,西方车企就没那么大的技术领先优势,咱们双方甚至还处于了同一起跑线。”

    “并且他们搞了很多年的燃油汽车,已经习惯了靠燃油汽车赚钱,养成了路径依赖,短时间内很难做出转型。”

    “而我们搞不好燃油汽车,就全力去搞电动或混动汽车,等我们掌握大量先进技术和专利之时,他们再想追赶就难了。”

    罗正霖眉头紧锁,有点发懵。

    对于一个冷藏小货车,都还没搞好的他。

    突然建议摒弃燃油动力路线,搞纯电或混动……

    这显然有点太过于超前了。

    就好比一个人迟迟学不会骑自行车,就有人建议干脆放弃,直接学开汽车。

    超前!

    实在是太超前了!

    罗正霖可不是穿越者,他当然有点无法理解。

    但穿越而来的徐雷,则十分清楚。

    搞燃油汽车,太难赶超那些动辄已经创立数十年的西方老牌车企。

    像什么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三菱、福特雪铁龙凯迪拉克……

    都造车很多年了,不仅车型众多、技术深厚,而且研发制造销售体系也相当成熟。

    龙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想和他们竞争,那不是以卵击石,又是什么呢?

    想要让国产汽车迅猛崛起,就得像另一个世界一样,另辟蹊径,大搞新能源汽车。

    既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不好搞,那就好好研究电池、电机和电控。

    就像理科不好学,已经落后其他人一大截。

    又想要考上好大学,就干脆改文科,不一定非得要死熬理科。

    当然。

    为了让龙国的汽车工业,以最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

    徐雷在给总务院提交的报告中,还给出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简单来说。

    就是国内自行兼并重组,搞出几个规模足够大、实力足够强的国营汽车巨企,去西方老牌车企谈判。

    不管是技术转让,还是合资共建,反正想要在龙国卖车赚钱,就得拿技术来换,从而推动龙国的汽车工业进步。

    类似的做法,还包括铁路、航空、船舶等其他多个行业。

    早就很想大力发展高铁的铁路总局,积极采纳了徐雷的意见,已经迫不及待的动手了。

    他们正积极改造各个车辆厂、科研所,打算成立龙国机车集团,然后分别几家西方高铁企业谈判。

    以大规模采购重型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等为条件,吸引西方高铁企业为了利益而相互激烈竞争。

    从而让集团花费不多,就成功引入了西方的高铁技术,经过技术消化后,再加上自主创新,将来便可以推出纯国产的高铁列车。

    而西方高铁企业,明知道有‘养虎为患’的风险,却还依旧不得不激烈竞争。

    原因其实很简单。

    西方国家发展时间很早,国土面积又比较狭小。

    像樱花这样的国家,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高铁。

    他们不可能再大规模的兴建高铁,采购列车。

    相比之下。

    龙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飞机出行过于昂贵,并不适合普通老百姓,修建高铁最合适。

    而要构建一张庞大的高铁网络,将各大省市相连。

    至少要修建好几万公里的高铁,配备三四万辆动车组。

    所以……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

    速度很慢的160时速动车组,都要好几千万。

    更别说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的,那就更贵了。

    哪怕平均一辆一个亿,三四万辆动车组,就是三四万亿的庞大市场。

    而这还仅仅只是动车组。

    一条可稳定运营的高铁线,除了动车组之外,还要有轨道、信号、控制、通信等等设备。

    放眼全世界,只有龙国才有条件和动力,大规模投资兴建高铁。

    所以为了能分一杯羹,西方高铁企业当然愿意疯狂竞争以求合作。

    不管将来,龙国会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高铁强国。

    反正现在,西方高铁企业想要赚钱,就只能和龙国合作。

    同理。

    西方汽车企业,想要在龙国卖车赚钱。

    即便不在龙国搞研发,也得在龙国搞生产。

    要建厂造车,就得招工人、买设备、搞培训、做管理。

    要想拉低成本,就得不断优化供应链,尽可能选用本地供应商。

    这么一来,不就让龙国的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了吗?

    一旦有了足够庞大且成熟的产业,各种零配件厂商应有尽有。

    那么搞电动和混动的国产汽车,还愁不能强势崛起、弯道超车吗?

    只不过这样的大国战略思路。

    高层深表认可,但对罗正霖来说太过于超前。

    思来想去,他苦着脸说道:

    “徐少,你的建议虽好,就是太超前,而我有心无力,是真没钱。”

    “你有钱又有想法,我干脆向省里申请,把临江动力机械厂白送给你!”

    “我相信机械厂到你手上,一定能绝境逢生、大放异彩,成为龙国汽车工业的民族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