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6章 淞沪会战14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确实为温暖升任上校拍板说过话,此时也难得地微笑着说道:“这是这小子争气,自己招募的敢死队居然能将10万日军斩于马下,砍下10万死去日军的头颅送来南京就免了,不过让他把纪录片拍好,让国人好好看看我破格晋升的部下如何让狂妄的日军血流成河,日本想三个月灭亡华国,那是痴心妄想!”

    温暖收到戴春风的来电,果然不出所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没有将日本得罪死的胆气,若是将十万日军头颅砍下送往南京祭奠抗日英灵,估计日军会发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仍然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温暖命令敢死队员打扫战场,把日军尸体丢到城外反坦克地雷炸出来的坑洞里,等天亮拍完纪录片后再填土掩埋。

    马仔们在追击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好东西,缴获了两面联队旗、三把将官刀、佐官刀数百把,三个被炸得稀烂的穿着将军服的鬼子,只能拣点破将军服和军衔领章,也开始回收没有引爆的反坦克地雷。

    天色大亮后,马仔们开始在城外拍摄纪录片,特备做了一个高位拍摄架,能俯瞰地上的坑洞里的日军尸体,摄影机掠过无数装满鬼子尸体的坑洞。

    诺大的弹坑、堆积如山的日军武器、缴获的将军服、军衔、领章、军刀、联队旗、鲜血染红的土地,洼地里的鲜血积累成潭,无不述说着死者众多、战争残酷。

    为了担心日军飞机来轰炸,傍晚时分才让敢死队员出城填坑,战死的两千多队员尸体分别焚烧后装入骨灰盒,有亲人的移交给指定亲人,200大洋的抚恤金亦严格遵循加入敢死队时登记的受益人领取。

    轻伤者千余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归队作战没有问题,重伤者数百人,可能再也无法作战,要回家的治疗结束后发给抚恤金回家,不想回家的,温暖额外出钱让他们以后去成都开农场、小作坊,顺便照看无亲无故阵亡队友的陵园

    由于从山寨系统兑换出的机器生产产品也能给山寨系统增加功勋值,温暖决定给这些伤残军人弄一些简单的机器生产一些日常用品,能赚钱但是不暴利,不至于让人眼红抢夺,当然谁敢抢夺,下场一定会很惨。

    敢死队暂时在松江县城休整,夜里马仔们就去袭击金山卫的日军,迫击炮、用M2重机枪给管改装的狙击枪,把金山卫的日军残部弄得神经兮兮,夜里许多日军糊里糊涂送了命,偷偷回收日军囤积的武器弹药、军用物资,然后再放火焚烧或引爆剩余的弹药更是常规操作。

    11月8日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下令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场,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至嘉兴以西地区。

    自9日起,日军击退部分仍在抵抗的国军,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11月9日,第67军中将军长吴克仁、第67军少将参谋长吴桐岗、第67军107师少将参谋长邓玉琢三位将军在苏州河畔壮烈殉国。

    11月10日,第67军108师322旅少将旅长刘启文、第67军107师321旅少将旅长朱之荣两位将军也壮烈牺牲。

    次日,第58师174旅少将旅长吴继光也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11月11日,日军挺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担任掩护任务的国军奉命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华国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即使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然坚如铁石,各部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华国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华国复兴之基础。”

    华国军队向澄锡、吴福第二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了。国军以百分之六十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华国之狂言,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淞沪会战是华日双方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华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华日双方共100万军队在上海战场鏖战,持续作战三个月,华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人;日军投入12个师团34万人,伤亡20万人 。

    由于温暖和敢死队这个额外因素的加入,国军伤亡人数并没有减少多少,但日军伤亡增加了11万,日军伤亡过半,损失惨重,骄狂的日军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这次淞沪会战,国军虽然撤出上海,但为华国民族工业转移争取了必要的时间。同时它让世界各国清楚地意识到国民政府的立场:“不再坐视日寇“和平”地将华国领土一块一块地慢慢侵吞,也证明了华国绝不会向日寇投降。

    日军在上海血战三个月,才占领国军的第一道防线,使得世界各国对华国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刮目相看,日军三个月灭亡华国的梦想破灭,日本朝野出现了困惑与怀疑。

    日本已经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华国的战争,那么日本的侵华计划就将面临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资源,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

    日寇对于在华北会战的准备十分充分,如果国军以主力反攻华北,漫长的补给线,后勤无法支撑一百个师70余万人作战的弹药物资,因此在华北会战日军获胜将会更为轻松。

    所以放弃在华北会战,转而在华东形成会战,淞沪会战战役上是打输了,战略上却是掌握主动的正当决策,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虽然早有作战计划并决定出其不意地在上海发动进攻,但是对于日本可能的应对,却没有做兵棋推演,所以国军在上海地区集结兵力迫使日军前来会战,可能出敌之不意,而敌之策略,亦出国军之不意。

    在淞沪会战三个月惊心动魄的较量中,数十万健儿、十四位将军血洒疆场,华国上下也凝聚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华国纵使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亦绝不投降。这是华国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共识,整个民族决心牺牲所有的一切来应对此次民族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