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元嘉之治——河南之战,失地复失

    本节概述:刘裕去世后,北魏借机南侵,宋魏河南之战刘宋河南重镇沦陷。刘义符即位后不理朝政嬉戏玩乐,谢晦等辅政大臣杀掉刘义真后废掉刘义符,迎立刘义隆为帝,刘义隆亲政后杀谢晦等三位辅政大臣。刘义隆不甘心河南重镇的沦陷,遂指挥北伐,刘宋军队先赢后输,两次发生在河南的战争均以刘宋的失败而告终。宋文帝刘义隆在位三十年间,励精图治,使得江南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场景:毛德祖大呼:“城亡我亡,城存我存!”拓跋嗣敬佩毛德祖的勇猛,命令魏军对待他只准生擒不得杀害。毛德祖继续率领将士奋战,虎牢沦陷后,北魏劝毛德祖投降,毛德祖不肯,最终因伤势过重死去。

    宋魏河南之战,以刘宋两次失败而告终,即使宋军有毛德祖、朱修之、檀道济等良将,可是刘义隆并非刘裕,宋军也没有了当年北府兵的气势,一而再再而三的输掉战争。

    自从刘裕即位之后,一直想着杀死司马德文,他曾把毒酒交给前琅琊郎中令张伟,让他毒死东晋废帝司马德文。张伟是位义士,他叹息说:“毒杀君王而求自己苟活,那我还不如一死”,于是自己喝了毒酒自杀了。司马德文退位后,他害怕自己遭到毒手,就和褚妃住在一起,在床前煮饭烧汤,所有饮食都由褚妃亲手操办,所以刘裕的人一时没有机会下手。

    既然一些委婉的手段达不到效果,那就来直接的杀害。

    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的九月,刘裕命令司马德文褚妃的兄长褚淡之与褚叔度,前往探视他们的妹妹,褚妃到另一间房间与二兄相见,伏兵趁机翻墙而入,把毒酒递给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不肯喝,说:“佛教说人如果是自杀死的,来世就不能投胎做人了。”士兵哪管这些,一拥而上将他闷死而去,留下泪流满面的褚妃。之后,刘裕假惺惺地带领着百官哀悼了三天。

    南朝自刘裕开了这个杀前朝君主的先例,后面的齐、梁、陈纷纷效仿。对比西晋司马炎对蜀、吴后主的做法,南朝这些开国君主属实不地道,不知道他们在九泉之下看到自己的后世遭人杀害,会不会有一丝悔意。

    刘裕出身平民,少年时做过农夫,凭着苦战频频立功。由于生长在贫苦家庭,所以他深知民间疾苦,人民不易,他崇尚生活简朴,严禁奢侈浪费,破格提拔人才不重视门阀士族。不过好景不长,刘裕做皇帝不到三年就病死了。去世之前,他任命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中书令傅亮、镇北将军檀道济为辅政大臣。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刘裕病重,他屏退左右,把太子刘义符叫到身边,单独告诫说:“檀道济虽有才干,精于谋略,却无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韶(檀韶与刘裕一同起兵讨伐桓玄,后跟随刘裕北伐南燕,讨伐卢循,屡建战功,于之前一年去世),有一种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不会有其他企图。谢晦多次随我南北征战,善于随机应变,将来如果有问题,一定是他。”然后,刘裕亲笔写下遗诏:“后世如果出现年幼的君主,朝中政事一概委托给宰相,皇太后不用临朝主政。”刘裕去世之后,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刘宋少帝。

    当初,刘裕灭后秦时,东晋军队途径河南等地,当时北魏的滑台守将听到刘裕大名纷纷逃窜,河南等地被东晋收复,刘裕休书答复北魏:“我朝只是向贵国借道收复失地,待日后滑台的军队退去将归还滑台。”于是北魏等待晋军退去再收复滑台,可是刘裕消灭后秦之后,滑台并没有回到北魏。

    由于摄于刘裕的威力,北魏在刘裕在世之时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主动收复失地,当听闻刘裕去世后,北魏国主拓跋嗣便想趁刘宋国丧南侵,打算夺取黄河南岸的洛阳、滑台(河南省滑县)、虎牢(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北魏白马公崔浩反对出兵,并讲了一大堆仁义道德的事情给拓跋嗣听,然而还没有完全开化的鲜卑人哪管那些,拓跋嗣执意起兵收复失地。

    北魏大将奚斤率大军于十一月攻陷滑台(河南省滑县),驻守虎牢(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的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屡次打败魏军,双方僵持不下。拓跋嗣亲率大军于十二月抵达冀州,派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作为东路军,率兵南渡黄河,攻击青州、兖州等地。刘宋青州刺史竺夔,当时镇守在东阳城(山东省青州市),立即派人向朝廷告急求救。刘宋朝廷令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会同徐州刺史王仲德等人,前往救援。

    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北魏南路军的将领于栗磾,进攻金墉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刘宋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逃走,金墉城沦陷,拓跋嗣任命于栗磾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北魏大将奚斤、公孙表等合兵进攻虎牢,拓跋嗣从邺城(河北省临漳县)派兵助战。

    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在虎牢城内挖掘地道,深七丈,分为六道,直通魏军的包围圈外。同时又招募敢死队勇士四百人,由参军范道基率领,他们从地道爬出去袭击魏军,魏军惊慌,范道基斩杀了数百人,然后焚毁了北魏攻城的器械返回城中。北魏军队虽然暂时溃散,但是很快又集结到一起,继续猛烈进攻虎牢城。毛德祖率兵出城与北魏公孙表大战,从早晨杀到傍晚。正巧北魏大将奚斤在许昌击退了颍川太守李元德之后返回,二人合击毛德祖,毛德祖大败,损失士兵一千多人,只好固守城池。

    这时,刘宋朝廷内的一群官员们居然认为项城离魏军太近,要求豫州刺史刘粹主动放弃项城并且退守寿阳,刘粹极力反对,并命颍川太守李元德助阵项城守将高道瑾。虎牢(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位于河南省北部,紧贴黄河南岸。项城(河南省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淮河的北岸。寿阳(安徽省寿县),位于安徽省,淮河南岸。从刘宋朝廷内一些官员的态度可想而知,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给予前线的士兵们足够支持,就在毛德祖还在虎牢城苦苦坚守的时候,他们居然主动放弃还在掌控范围内的项城,没有一丝丝抗争,完全将毛德祖弃之不顾,颓废之意尽显。

    既然无法得到有力支持,毛德祖只能想办法自救。

    由于毛德祖当初在北方与公孙表有旧交,公孙表此人颇有权谋,所以他使出离间计,致信公孙表愿意与其交好,但是毛德祖每次回信故意涂改几处,同时派人对奚斤散布谣言,称公孙表欲反叛。公孙表收到信后交给奚斤以示清白,没想到奚斤对公孙表起了疑心,于是立即将书信送给了北魏国主拓跋嗣。北魏太史令王亮,素来与公孙表不和,便借机劝拓跋嗣杀掉公孙表,而拓跋嗣本人喜欢摆弄权术,于是派人将公孙表勒死在军营。公孙表死后毛德祖甚是高兴,虎牢城继续坚守了很久。

    公孙表是个外表温和内心猜忌的人,为时人鄙视。当初,公孙表为儿子求娶好友封恺的侄女,然而封恺没有同意,后来封恺一家获罪,拓跋嗣打算宽宥他,而公孙表坚称他有罪,于是封恺被杀。公孙表之前与太史令王亮同在营舍官署做官,后来公孙表出任刺史,便瞧不起王亮,没想到这个时候栽到了王亮手里。王亮上疏说公孙表布置军队无力,致使叛贼不能被及时消灭,而公孙表之前曾经在平叛河西胡人造反中失败,被拓跋嗣怨恨,所以公孙表被杀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当时两军还在对峙,所以公孙表被杀之事未被公开。

    之后,拓跋嗣派遣并州刺史伊楼拔,帮助奚斤进攻虎牢,毛德祖随机应变,顽强抵抗,斩杀很多魏兵,但是自己的将士也日渐减少。

    北魏将军叔孙建从滑台(河南省滑县)向西增援,与大将奚斤合兵,攻打虎牢城。虎牢城的精锐士兵几乎全部战死,而魏军却越增越多。魏军摧毁了虎牢的外城,毛德祖又构筑了三层内城用来抵御,北魏再摧毁其中二城,毛德祖只保持最后一城,日夜奋战,守城的将士不能睡眠,眼睛都长疮,毛德祖与士兵们始终团结一心。当时城中缺水,人马困乏,受伤的人已经流不出鲜血。

    虎牢被围困了大半年,两百多天里没有停过战争,刘宋虎牢的士兵伤亡惨重,毛德祖拼死顽强抵抗。然而当时刘宋的其他将领一个个胆小如鼠龟缩在其他城池,却没有一人敢出兵解救虎牢之困。眼看虎牢要被攻破,守将想护送毛德祖出逃,毛德祖大呼:“城亡我亡,城存我存!”拓跋嗣敬佩毛德祖的勇猛,命令魏军对待他只准生擒不得杀害。毛德祖继续率领将士奋战,虎牢沦陷后,北魏劝毛德祖投降,毛德祖不肯,最终因伤势过重死去。

    再看北魏的东路军,叔孙建率领三万骑兵进逼东阳城,青州刺史竺夔等人全力固守,而且不时出奇兵袭击魏军,加之檀道济等人的配合,所以击败了北魏的进攻。至此,滑台(河南省滑县)、洛阳、虎牢等地沦陷。拓跋嗣回到了平城之后,北魏又攻陷了许昌、汝阳。正在刘宋担心北魏继续南下的时候,拓跋嗣病逝了,太子拓跋焘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取崔浩的意见选择休养生息,南北暂时停战。

    好不容易暂时太平了,南朝开始了动乱。

    年少的刘义符在为刘裕服丧期间就和左右侍从嬉戏游乐,一点也不知道节制,等丧期过了,刘义符更是终日游戏不理政事。

    有人在位不理世事,自然有人觊觎皇位。

    刘裕的二儿子庐陵王刘义真对皇位期待已久,他喜欢文学,但是性情轻浮,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和慧琳道人关系密切。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性情傲慢为人偏激,不遵礼法,不受世俗的约束。当时他任职文学侍从,不过朝廷不认可他的工作能力。而谢灵运却自认为可以参与朝廷机要,因而常常愤愤不平。颜延之是颜含(曾任东晋侍中)的曾孙,喜爱饮酒,放荡不羁。

    刘义真就是和这样的一群人厮混在一起,年轻人爱说大话,他称自己若得志,便封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为都督。不料祸从口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传到了建康,徐羡之等人对自己的地位十分担心。于是,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徐羡之等人便找了个借口把谢灵运贬为永嘉(浙江省温州市)太守,颜延之被贬为始安(广西省桂林市)太守,刘义真得知自己的人被贬,便怀恨在心,于是上奏回京且出言不逊。

    当时徐羡之等人已经开始密谋废黜刘义符,然而刘义符被废黜后,按照顺序将是刘义真即位,所以需要先行除掉刘义真。徐羡之等人利用刘义符与刘义真兄弟俩早已存在的不和,上疏弹劾刘义真的各种罪行,将刘义真贬为平民,发配到新安郡(浙江省淳安县)。

    由于徐羡之等人的处理方式过于严厉,前吉阳县令张约之,上疏劝谏,朝廷任命张约之为梁州府参军,不久,便把他杀了。

    收拾了觊觎皇位的刘义真,徐羡之、傅亮、谢晦开始商议废了这个整日只知玩乐的刘义符。由于檀道济是刘裕时代的大将,威震朝廷,而且掌握军权,于是下诏书令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回京。五月,二人先后抵达建康,徐羡之等人就把废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他们,二人同意。临起事的前一天夜里,谢晦邀请檀道济共居一室,谢晦一想起行动又紧张又激动,不能合眼,檀道济却倒头便睡,谢晦大为佩服。

    当时刘义符在皇家园林内部开了一家商店,亲自买入卖出,干起了讨价还价的角色扮演。起事前夜,刘义符在园中避暑,泛舟湖上。第二日一早,檀道济率兵冲入园林,徐羡之、傅亮、谢晦紧跟其后,一阵喧哗声中刘义符被士兵制服。徐羡之召集百官宣读太后谕旨,将刘义符废为营阳王,迎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傅亮率领百官去江陵(湖北省荆州市)迎接刘义隆,为了消除隐患,同时派人打死了刘义符,随后又派人杀死了刘义真。他们几人把握不准刘义隆的态度,所以让谢晦暂任荆州刺史,作为外援。

    七月,行台到达了江陵。一边是听闻两位哥哥相继遇害,一边是意外降临的皇位,时年十八岁的刘义隆有些担心,部下纷纷劝他不要入京。司马王华却说:“虽然刘义符无道,但是朝廷人心未改,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出身卑微,不像司马昭、王敦那样的大将军,他们也是受先帝所托。这些人杀死刘义真是害怕刘义真对他们不利,而废主刘义符如果活在世上始终是个隐患,才下此毒手。他们就是贪图权利,所以想拥立一个年轻的君主巩固地位,臣认为陛下可放心入京。”

    刘义隆道:“你是想成为第二个宋昌吧?”经过思考后,刘义隆决定前往建康。

    宋昌事迹:汉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派人去迎接代王刘恒。刘恒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张武等人的意见。张武等人希望刘恒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唯中尉宋昌则反对,认为吕氏不得人心,天下归心于刘家,刘恒应该前往长安即位,最后刘恒采纳了宋昌的意见。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皇帝当天晚上就进入未央宫,连夜任命宋昌为卫将军。

    刘义隆一行人从江陵(湖北省荆州市)出发,他接见了傅亮,痛哭不已。哭了一会,刘义隆问及刘义真和刘义符被废、被杀的经过,傅亮汗流浃背,说话结结巴巴,非常心虚,这一切都被刘义隆看在了眼里。刘义隆命令军队加强防护,严密戒备,从建康来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则不能接近他的队伍。中兵参军朱容子,手持佩刀,守卫在刘义隆的房门外,衣不解带地守卫了几十天,可见当时的情况还是很紧张的。

    八月,刘义隆抵达建康,朝廷文武百官赶赴新亭迎接。徐羡之问傅亮说:“宜都王可以比历史上的谁?”傅亮说:“比晋文帝、汉景帝还要高明。”徐羡之说:“那么他一定能明白我们的一片忠心。”傅亮说:“未必。”

    之后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刚即位的刘义隆虽然对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心存怨恨,但是为了稳定朝局于是选择隐忍,同时任谢晦为荆州刺史,又将国事委托于徐、傅两人,所以三人对刘义隆没有起疑心,直到刘义隆亲政后他才将隐忍的愤怒慢慢发泄出来。

    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刘义隆开始亲政,徐羡之打算辞职归乡,可是他的侄子等人认为辞职不合适,于是徐羡之继续执掌权力。而刘义隆已经打算诛杀徐羡之、傅亮,并准备发兵讨伐谢晦。于是,他假装宣称要征伐北魏,又声称到京口(江苏省镇江市)的兴宁陵祭拜祖母孝懿皇后,收拾行装放到战舰上。

    傅亮写信给谢晦说:“目前朝廷想要讨伐北魏,拿下黄河以北,好像事情还不止这样,朝中百官和百姓都深感忧虑。”又写道:“朝中多数官员都劝阻皇帝,皇帝会派遣外监万幼宗去荆州听取你的意见。”当时刘义隆的清洗计划已经有些泄漏。

    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刘义隆还没有发兵,消息已经被泄露,谢晦收到了弟弟的消息,被提示要小心。随后谢晦再收到消息,说朝廷将有大动作,谢晦忙召集亲信商议,决定利用荆州的地理优势与朝廷一战。

    刘义隆认为王弘、檀道济在参与废弑刘义真、刘义符的事件里只是从犯,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又是刘义隆的心腹。所以,在开始行动之前,刘义隆秘密派人告诉王弘,并且召见檀道济,打算派檀道济去讨伐谢晦。王华等大臣都坚决反对,刘义隆说:“檀道济当初只不过是被胁迫而随从徐羡之等人行事的,本不是他主动提出,而谋杀的事,更是和他没有关系。”随后,檀道济抵达建康。

    之后,刘义隆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杀害营阳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的罪状,将徐羡之、傅亮诛杀,并且说:“谢晦据守长江上游,可能不会立即伏法,朕将亲自统率朝廷的大军前往讨伐,中领军到彦之即日出发,征北将军檀道济随后出发,荆州官属,应立即逮捕诛杀谢晦,罪犯只限谢晦一人,其他胁从者一律不加追究。”

    不久谢晦收到了朝廷杀死徐、傅两人及自己弟弟、儿子的消息,朝廷声讨的谕旨也传到了江陵(湖北省荆州市),谢晦一怒之下把谕旨撕碎,调集军队挥师东下。

    谢晦当年随刘裕南征北战,经验丰富,所以很快就聚集了精兵三万人,但是他并不擅长带兵作战。谢晦随后又上表,盛赞徐羡之、傅亮等都是忠臣,却遭受冤杀。又说:“我们这些人如果想一直把持权力,不为国家着想,那么当初废黜营阳王的时候就会去拥立一个小皇帝,当时陛下您远在荆州,我们逆流而上三千里,皇位空虚七十多天,就为了去迎接您,已故的庐陵王刘义真,在营阳王在位的时候,就积怨仇恨,冒犯皇上,是他自己死于非命,没有废黜,又怎么会有兴起?我有什么地方辜负了刘宋皇室?这都是王弘、王昙首、王华一伙这些奸臣挑拨离间。现在,我要发动大军,清除陛下身边小人。”

    檀道济主动请求刘义隆答应他率军征讨谢晦。当初,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为了自保,就把谢晦安排在荆州,把檀道济安排在广陵,使他们各自拥兵,以此牵扯朝廷,而徐羡之、傅亮在朝中掌权,达到长久的安定。等到谢晦听说檀道济率兵来攻打自己,大为惶恐,束手无策。不出一个月,谢晦被朝廷军击溃,谢氏等人被诛杀。

    站在谢晦的角度来看,刘义隆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都是谢晦三人的功劳,刘义符昏庸不理朝政,不适合做皇帝,刘义真觊觎皇位口无遮拦,还对朝廷索要无度,也不是君主合适人选。如果他们三人真的想把持朝政完全可以立一个在建康的幼主即位,何必大费周章去荆州迎接刘义隆呢。站在刘义隆的角度来看,谢晦三人在朝中位居要职,三人更是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两位亲哥哥,三人得权后又没有主动收敛。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臣子能力不够就不能为君分忧,臣子能力一旦超出范围就会引火烧身。功成身退享受荣华富贵或许才是大部分臣子的最优选择,王弘、王昙首两兄弟就深谙其中道理。

    平定叛乱之后,刘义隆打算封王昙首等人爵位,他抚摸着御座说:“这个宝座,如果不是你们兄弟,我今天就坐不上。”于是他就拿出封爵的诏书给他们看。王昙首看到谢晦三人的下场,所以竭力谢绝皇帝的加封。王昙首说:“近来发生的事,全仰赖陛下英明决断,使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怎么可以因为国家的灾难而自己得到好处呢。”刘义隆于是作罢。

    当初,刘义符在位时,许多事情处理欠妥,侍中范泰曾经劝谏,可惜刘义符没有听从。后来,元嘉五年(公元428年),范泰又对司徒王弘说:“国家大事,责任很重,权势高位也很难久居。你们兄弟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需要事事谨慎。彭城王刘义康是皇上的弟弟,最好征召他回京,共同参与处理朝廷大事。”

    有了前车之鉴,王弘自然接受了范泰的劝告,只是当时恰逢大旱,刘义隆没有不准。一片好心的范泰继续上疏说:“天下女子有三从的道德,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谢晦家的妇女被羁押在作坊里做苦工,还请陛下饶恕她们。”刘义隆随后下诏了赦免了她们。一生劝谏他人的范泰撰写了《古今善言》,晚年他信奉佛教修建了精舍参悟人生。

    到了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的时候,扬州刺史王弘上疏请求辞去扬州刺史和录尚书事等职,并请求皇上把这两项要职委任给彭城王刘义康,刘义隆下达一份褒奖诏书,但没有批准。随后下诏任命刘义康为侍中,都督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领南徐州刺史。王弘与刘义康二人共同辅佐朝廷政务,王弘本身体弱多病,而且经过谢晦三人事件后,早就下决心远离权势,因此每件事都推给刘义康处理,刘义康于是一个人总管内外事务。

    在稳定了内政之后,早就有心收复黄河南岸土地的刘义隆,决定北伐。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朝廷令右将军到彦之、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三人做统帅,豫州刺史刘德武做后应,长沙王刘义欣坐镇彭城,督令三军。同时派使者送话至北魏,称河南等地早就是刘宋之地,所以宋军去收复。拓跋焘大怒:“我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黄河南岸就是北魏的土地,你们要是敢来,我就看看你们有没有这能耐!”

    北魏采取崔浩建议,以逸待劳,大军先行从黄河南岸撤退,待秋季天冷后反扑。七月,魏军留下空城给宋军,宋军到达河南四城后发现城门大开,不见一兵一卒,河南四城为:洛阳、虎牢(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滑台(河南省滑县)、碻磝(山东省茌平县),地理位置重要,到彦之留下司徒从事郎中朱修之镇守滑台,司州刺史尹冲驻守虎牢、建武将军杜骥驻守金墉。宋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四城,众人大喜,唯有王仲德认为天冷时敌军会反扑,应该有所防备。

    果不其然,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宋军为了驻守各大重镇,将部队分散在两千多里的黄河南岸。到了十月,天气转寒,魏军开始南下,战事还没打响,刘宋的守将杜骥为了自保,不惜害死同僚。

    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军攻打金墉城,金墉城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修缮,城墙破败,加上城中缺少粮食,刘宋守将杜骥打算弃城逃走,但是受到军法惩治。恰好这时候将军姚耸夫,带领一千五百名士兵受命在洛水打捞大钟,刘裕消灭后秦时,把后秦皇家巨钟运回江南,有一只巨钟沉没于洛水,于是杜骥想出来个馊主意。他骗姚耸夫说:“金墉城已修整完善,粮食充足,但是缺少兵员。如今魏军南下,我们应当齐心协力抵御敌人,等大功告成,再去打捞沉钟也不迟。”姚耸夫同意了。可是到达金墉之后,姚耸夫看到城池破败,难以据守,于是率军退走。杜骥也乘机放弃破城,向南逃走。之后, 北魏将军安颉攻陷洛阳城,屠杀了刘宋守城将士五千余人。杜骥逃回京师,向刘义隆报告说:“我本打算拼死固守金墉,可是姚耸夫刚一进城转身就走,使城中的将士人心涣散,情绪低落,难以挽救。”刘义隆听到后暴跳如雷,立即下诏将姚耸夫在寿阳就地斩首。

    姚耸夫本人勇猛善战,威武有力,是其他将领所不能比的,他跟随到彦之北伐时,与魏军相遇,姚耸夫亲手斩下了拓跋焘叔父的头颅,拓跋焘不得不以一百匹马来赎回人头安葬,就是这么一个将领,却遭受谗言被冤杀。从以往的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有良将冤死的战争,无不例外会遭到失败。

    随后,魏军顺利攻取洛阳、虎牢,刘义隆派征南将军檀道济出兵救援。刘宋右将军到彦之,眼看北魏大军压境,檀道济的援军还没有到,便与王仲德调转舰船逃往历城(山东省济南市),他们烧掉舰船、抛弃辎重,徒步南下撤退到彭城。随后,竺灵秀放弃须昌(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逃回南方。

    镇守彭城的长沙王刘义欣准备坚守城池,部众劝他退回都城,刘义欣道:“天子令我镇守彭城,我应与城共存亡,怎能弃城而逃?”彭城内部军心稳定。各路兵败的消息传入京都,刘义隆大怒,对领军三将分别进行杀罚处理,到彦之、王仲德被捕入狱,竺灵秀被斩首,并催促檀道济支援滑台(河南省滑县)。

    到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的正月,魏军一面在中途阻击檀道济,一面猛烈攻击滑台(河南省滑县),檀道济率王仲德(王仲德前一年刚刚入狱,到了正月就被释放出来派往前方战场,可见刘宋当时可用之人不多)等人奋战,并斩首了北魏的济州刺史。可是北魏焚烧了檀道济的粮草,刘宋军队无法前进。而滑台已经被围困许久,粮草早已枯竭,守将朱修之已经和官兵不得已开始吃老鼠充饥,最终还是抵抗不住北魏的攻势,滑台沦陷,朱修之被擒,拓跋焘赞叹朱修之的气节,把皇族宗室的一位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粮草被焚烧加上滑台失手,檀道济只得返回。

    檀道济的大军从历城撤军,军中有逃兵把刘宋军队的困境报告给了魏军。于是,魏军追击刘宋军队,刘宋军队军心涣散,人人自危,行将溃散。

    檀道济心生一计,利用夜色的掩护,命士兵把沙子当作粮食,一斗一斗地量,而且边量边唱出数字,然后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沙子上。第二天早晨,魏军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檀道济军中的粮食还很充裕,就把那个降兵杀掉了。当时,檀道济兵员很少,而魏军人多势众,骑兵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檀道济军,檀道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而自己则穿着白色的便服,率领军队缓缓地出城,北魏军以为檀道济有伏兵,不敢逼近,而且还稍稍撤退。这样,檀道济保全了军队,安全撤军。

    至此,河南之战刘宋以失败告终,南北暂时停战,各自休养生息。

    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期,北伐虽然不成功,但在内政方面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他性情宽厚仁慈,恭谨勤俭。他遵循法规而不苛刻,对人宽容却不放纵。他注意民生问题,鼓励农耕减少赋税,整顿吏治督察刑狱,重视教育兴办学校。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能久居职位,郡守、县宰也都以六年为一任期,官吏不轻易免职,百姓才有所依托。

    三十年间,刘宋境内,平安无事,人口繁盛。百姓早晨出去耕作,晚上回家休息,可以随意做事,安居乐业。乡里街巷之间,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士大夫重视操守,乡下人也讨厌轻薄无识的人。在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里,这个时期江左的风俗是最好的了,同时这三十年也是为数不多相对安定的社会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不仅百姓们安居乐业,元嘉年间更是涌现出了多位历史名人。他们有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对“魏晋风度”完美诠释的《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诗仙李白的偶像”南朝大诗人鲍照、《后汉书》的作者史学家范晔、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天文学家祖冲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