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十天以后两个知府大人已经砍头了,他们的家人流放的路上,大家非常开心,总算除了两个祸害了,他们害了多少条人命,受害者可以安慰一下了逝去的人了。

    话表两边,杨公公一路上急行军,总算到了江南,见到了百姓们过的日子,百姓们流离失所的,他们决心要修堤坝,一定要把堤坝修好,要不然年年决堤,前任知府被砍头了,这任知府还没有来,不知道下任知府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吗?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杨公公把圣旨交给李大人了,让李大人去宣旨,李大人去苏轼家里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轼任县令这几年一直都勤勤恳恳,这次封为知府大人,并监督堤坝修筑工程,还老百姓一个家园,苏知府接旨吧!苏轼听到了这,赶紧跪下接旨,“谢皇上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会辜复大家对我的信任,一定还一个老百姓一个家园,李大人进去喝点热水吧!”李大人说,“这是皇上送给你的虎符,还有银子,虎符可以调动任何军队,银子用完了,朝廷再送银子过来的。”

    苏轼没有想到皇上封他为知府大人,他立马上任去了,准备去修堤坝,大家为他高兴,大家一起跪下磕头喊了一声“参见知府大人。”苏轼说,“大家起来吧!我们一起去修堤坝坝,我们修好堤坝,让我们这边成为粮乡,让我们这边家家都能吃饱饭吧!”乡亲们开心极了,大家热火朝天,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修堤坝,大家一起来修起来吧!

    军队里面的人也来了,来了五千多人,加上农民一共有二万多人,在河岸上开始修起堤坝吗?苏轼说,“我们这边一起去修好堤坝,到时候我们这边再也不会,被水淹没了,庄稼地再也不会淹死了,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也可以供给外地的人吃饭呢?”

    江南的人非常的开心,大家齐心协力的准备修堤坝,在知府大人带领下准备修堤坝,李大军准备回去的时候,很多的老百姓都来送他,李大军说,“大家都不要送了,本官只是来抓贪官污吏的,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人也会这样做的,这是我为朝廷命官的处事之道,我走以后,苏大人也会带领大家继续修堤坝的,不要担心的,这里一定还大家的家园的,不管有多苦,一定要子孙后代理解先辈的不容易啊!”

    李大人说完,就上船走了,老百姓跪下了,喊了一声,“大人慢点走,我们这边都会感谢大人,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谢谢皇上处死贪官污吏的,使我们这边的人非常开心,请大人把这句话带给皇上,这里还有一些土特产你带些回去吧!”

    李大人说,“百姓们,你们这边还没有吃饱饭,你给我们送啥礼物啊!先是要你们自己填饱肚子才行,才能送给别人了,你们这边都没有吃的呢?你们还要送给我,百姓们你们都拿回去吧!”

    李大人说完,就让船夫划船走了,他们看到了,就说,大人慢点走,有时间再过来看看我们这边的变化吗?后来有一次李大人又来了江南的水乡的时候,稻谷杂粮满地的都是,到处都是桥梁,到处都是房子,到处都是马路,到处都是船,当时得决定是对的,每次回想起来他就感到自豪,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事,这是后话了。

    苏大人修堤坝的时候,就跟修堤坝的人同吃同住,一点没有大人的架了,百姓都非常的喜欢他,这是苏大人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圣旨上面写的是,免江南三年的税收,十年的劳逸,让他们恢复生产,江南的人分成了两部人,一部的人修堤坝,一部分人建房子,他们靠河岸而建,把老百姓安置在河岸的高处,每家每户都把院墙砌得高高的,窗户都在里面,门槛都很高,里面有暗沟,洪水来了也不怕淹进来了,还有到处都有沟渠,到处都有池塘,就是防止水淹。到处都有桥梁,供大家走路也很方便,到处都修的路,一家有麻烦,家家户户都来了。

    …………………

    『说点题外话,这几天我没有写主角,这个小说的确是种田文,主角一个是王爷,另一个是公主,所以不能光写种田,也要朝廷的事,朝廷的事写完了,在写种田的两边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