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四大家族聚首

    月牙儿现在大致知道了植入芯片是怎么一回事。奇怪的是,自己明明没有植入过任何芯片,为何却能自由出入于赤水镇,从未发生过报警事件,只不过赤水河似乎真的是在自己来了之后才开始有所动静。

    有些乏了,月牙儿回到了周山卫府,沉沉睡去,暂且不表。

    在赤水镇,有四大家族,除了贩运做买卖的马四季外,分别还有黄镇远、丁文强、田超松三大家族。

    黄镇远是开镖局的,家里养了镖师上百人,马车数百辆,专门帮人护送物资。要说马四季离了黄镇远还真是不行。

    黄镇远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威震四方,提起黄老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人祖上就是开镖局的,到了黄镇远这一代,尤其显得欣欣向荣,这也得益于这么多年来的太平日子。

    但是黄镇远家族有个怪事,缺男丁,已是三代单传。黄镇远有三房,生的多是丫头,难得就是二房生了个儿子,宝贝得不得了,不然,这镖局早晚得改姓易宗了。

    可他这儿子也是颇为难养,好不容易养到了18岁,成人了。

    丁文强是办学堂的。办学堂的也能在赤水镇成为四大家之一,说明赤水镇是个国泰民安、繁荣富庶的地方,各家都丰衣足食,才会想着多读书、做学问、好当官,光宗耀祖。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终究是重文轻商的。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那时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经常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商人常被认为是不讲国家大义、唯利是图的人。

    然而读书则不一样。读好了,走上仕途,则可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读得不好,那也是一代风流才俊,可以附庸风雅,到有钱人家里当个账房先生,或者到衙门里当个师爷,哪怕在大街小巷卖个字画,也不会被人看不起,反而倒是受人尊重。

    丁文强就属于读得不好的。没能走上仕途,干脆就在赤水镇做了个私塾先生,专门教有钱人的小孩读书,所谓蒙馆教席,整天出口闭口就是孔子这样讲,孔子那样讲,一通之乎者也。

    有些家庭条件尚可的,也特别想要把孩子送到丁文强这里学习文化知识,至少能认字写字,不至于跟他们的父辈一样在这大山里,一天到晚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只求一日三餐有个温饱。

    需求多了,丁文强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那些资质尚可的,能讲一些道道的,都被丁文强招去当个先生。至于那些出口成章的,自然又分外吃香。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中,丁文强就开了近五十家私塾。他自己也不亲自教书了,专门做起了培训教书先生的工作。

    田超松,那可谓是四大家族里,资产最为雄厚的了。

    他承包了很多山,雇了很多农民,土豆、红薯、黄豆等等农产品,在赤水镇几乎被他垄断了。有些农民也把自己种的一亩三分地里的都卖到他这里,吃不掉的卖给他,价格好,还能应付些开销,换成其他生活用品。

    他还开了很多加工厂,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比如棉羊镇运来的棉花,都是由他的作坊加工成棉衣、棉被等。

    此外,钱庄、赌坊甚至妓院,他也都有参股。他足不出户,就富甲天下。倒比马四季一年到头要外出奔波强多了。

    而且田超松还多子嗣,有四五个儿子。

    不过,有算命先生给他算过了,说多子嗣也不是什么好事,资产越多,兄弟反目越快。田超松自己也听闻了这些话,但不以为然,他只有安排。

    其实算命先生的意思是,资产多了,分配不均会产生矛盾,而即便分配均衡了,每个儿子分到一点,整体的家庭实力也大为削弱。

    四大家族利益攸关,平常也均有往来。

    这不,黄镇远的儿子18岁了,他忙着给儿子张罗喜事,其他三大家族纷纷前来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