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信仰的光芒万丈

    【他们是谁?】

    【他们是谁的孩子?】

    【他们又是谁的父亲?】

    【什么样的信仰让他们成为最可爱的人?】

    播放短视频,各朝各代都在看。

    “大家快回家吧。”

    “有军队要进城了。”

    这座东方明珠般的城市即将迎来曙光,一支训练有素、有信仰的军队正在行进,最前面则是一面飘扬的红旗。

    他们进城之后,出奇地安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二天,市民醒来,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只见这支军队全都睡在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违反纪律。

    老大爷、老大妈大胆地走到路上,他们看着这支军队年纪不大,甚至比他们的孩子都小。

    大妈满眼心疼:

    “这都是谁家的孩子啊?”

    “睡在地上多凉啊。”

    “他们父母看见了,肯定会心疼的呀。”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他们不再害怕,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人们带来了热乎的面条还有鸡蛋,“来,你们都吃点。”

    战士们瘦小的身体,小脸瘦得蜡黄,他们说:“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

    各朝各代上空放着短视频,瞬间炸裂。

    三国时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曹操看着天上的视频,他瞪大了眼睛,再次成为了复读机。

    “初平四年,孤进兵徐州,过三县,杀男女数十万,鸡犬无余。”

    “一年之后,孤复攻徐州,得五城,所过多屠戮。”

    “兴平二年,孤打张邈张超,屠城,斩其全家。”

    “建安三年,孤征吕布,屠彭城,夜半无人声。”

    “建安九年,孤伐袁尚,大水灌城,城中死亡过半。”

    “初,孤攻邺城,屠城。”

    “建安十二年,孤攻乌桓,屠柳城。”

    “建安十三年,夏侯渊平乱,屠太原。”

    …

    他望着天幕上的那支军队,甚至感觉到胆寒。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

    竟然能够做到秋毫无犯?

    曹操知道,他之所以默许军队屠城,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军队早晚会哗变。

    “那些兵痞如果不能烧杀枪,早晚会造孤的反,孤也是不得已为之啊。”

    曹操感觉头好疼,头痛欲裂,他指着天穹上的军队大叫道:“你们怎么做到的?难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

    明末清初。

    “留发不留头。”

    【扬州、嘉定、江阴、广州、泽州、朔州、四川、苏州、南昌、盩厔、无锡、昆山、嘉兴、海宁、潮州、同安、沅江、赣州、常熟、沙镇、南京、舟山、湘潭、南雄、泾县、大同、浑源、汾州、太谷、泌州、济南、金华、厦门。】

    【屠四千万到八千万人。】

    【地狱哉,非人哉。】

    ……

    大清晚期。

    “千古第一圣人”曾国藩,麾下湘军连克九江、安庆等地,令军士屠城。

    “分段搜杀,三日毙贼十余万。”

    秦淮长河,尸首遍地。

    “曾剃头!”

    ……

    【到底是怎样的信仰?】

    【他们的信仰源头在这里。】

    【一个幽灵,在欧罗巴游荡。】

    【无产在欧罗巴渐渐形成力量。】

    【人类历史迎来了至暗的时刻。】

    【现在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贵族不仅打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

    【更加产生了能运用这个武器的人。】

    【无产者的使命光荣而伟大。】

    【组员是这些力量中最坚决,最不怕牺牲的。】

    【在这场斗争中,组员始终代表着运动的正确方向。】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与恩格为伟大组织呐喊,他们的宣言必将照亮万世】

    ……

    东汉时期,

    大思想家王充仰望着苍天。

    此刻,他的热泪已经盈眶。

    在多少孤独的夜晚里,他的思想不被人接受。

    “真的没有人能理解我吗?”

    王充望着苍天,看着马克和恩格的伟大思想,激动地颤抖着:“唯物主义!”

    “我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所以反对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我有几个论点,如自然论、无神论、认知论、历史观等。”

    王充激动地无以言表,喃喃道:“世人都说我是疯子,他们都独尊儒术。我在这世上孤独得如同飘零。”

    “竟然还有人与我心意相通!”

    “马克、恩格!”

    王充眼含热泪,此刻像个孩童一样,不顾形象。

    周围的人远远地看着他:“瞧,那个疯子又开始胡言乱语了,竟然说这世上没有神?还说什么自然论,真是莫名其妙。”

    另一个人说:“没错啊,好好读经书去当官才是正道。”

    王充全然不顾他们的想法,他看到了另一个位面,那里有无数的同志,他并不孤单。

    “马克和恩格,好想去到千年以后,亲手翻一番你们的着作,去闻一闻那笔墨的香气,你们也不孤单。”

    ……

    大明时期。

    朱棣正站在宫殿中。

    “朕给你改姓郑字,是为了表彰你护驾之功。现在封你为出海正史,是因为你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熟悉军务。”

    郑和答道:“臣明白。”

    “出海后,表面上要和万国交好。还有一件秘密差事,你要注意我侄儿建文的下落。”朱棣阴沉地说。

    郑和答道:“臣遵旨。”

    朱棣示意郑和退下,他望着天空中的神迹,若有所思。

    “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

    “竟然不同国家的人都走到了一起?”

    他想到自己的侄子建文,随即脊背发凉。进入大殿之前,宫殿已经烧毁,还有一具和建文差不多的尸体。

    可朱棣知道,那根本不是建文的尸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假如他勾结这些外国人,对我大明的统治是极大的威胁。”

    朱棣的表情渐渐阴冷,不管是什么猫舍、狗舍还是通讯社,一定要找到建文。

    “看来世界真的很大,确实值得一看。”

    ……

    于谦刚刚成功抵御了瓦剌的又一次进攻。

    他摘下头盔,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夹杂着血迹。

    他来不及脱下盔甲,重重地坐在地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抬头望天,只见神迹之上,马克和恩格正在为伟大而奔走。

    “他们真的能成功吗?这种伟大的信仰和思想太过惊世骇俗,恐怕国王会审判他们吧。”

    于谦似乎短暂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深深地与视频中的无产者产生共鸣。

    “我真的很好奇,你们的信仰到底源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