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秦国位面。

    商鞅看着赳赳秦军,满意地点点头,他不理解后世为何将土地分给所有人。

    当黎明的曙光刚刚洒落在大地上,浓烈的肃杀气氛就弥漫在空气之中。

    广袤的平原上,成千上万的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铁甲在阳光下闪耀,仿佛一片流动的金属海洋。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深邃,背负着军功的荣耀与责任,向着未知的战场勇往直前。

    这些士兵,他们或许出身贫寒,或许曾经只是默默无闻的农夫,但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军功地主。

    他们以军功为尊,以土地为命。

    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伴随着土地与爵位的赏赐。

    当士兵们凯旋而归,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无比高大。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长剑,高声呐喊着,那是对胜利的欢呼,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秦朝的宫廷中,赐爵仪式总是庄重而神圣。

    当士兵们被授予爵位和土地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

    他们知道,这些土地不仅是对他们军功的认可,更是他们未来生活的保障。

    只要获得战功,就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奴隶。

    商鞅对他的制度设计非常满意。

    ……

    大汉位面。

    在乌云笼罩的西汉朝廷中,腐败与无能如同瘟疫般蔓延。

    那些身居高位的君主,本应是国家的明灯,却沉溺于权力和金钱的泥沼中,公然将官职和爵位明码标价,如同市集上的白菜般任人买卖。

    他们贪婪地并吞着土地,将原本属于百姓的“私田”占为己有,毫不顾忌民间疾苦,只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

    在这些昏君的统治下,封国的诸侯王、侯国的列侯、县道的公主以及其他拥有高爵的官僚地主们,如同饿狼般盯着自己的食邑。

    他们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强迫农民缴纳沉重的租税,提供无偿的劳役,将农民们逼得苦不堪言。

    这些地主们还通过各种卑劣手段强占土地,动辄掌握数百顷甚至上千顷的地产,他们驱使着大量的奴婢和依附民众,如同驱使牲口般进行生产,丝毫不顾及人的尊严和生命。

    在深夜的寂静中,明亮的月光洒在翻新的田野上,宛如银色的海浪在起伏。

    这景色使刘彻想起了他统治下的汉朝,那时,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是他权力的来源。

    “闻后世有土地分予民众之事,真乃天下之大变!”刘彻惊异地自语,身为汉朝帝王,他对于土地的情感异常深厚。

    在他的时代,土地是王公贵族的私有财产,普通百姓只能仰望。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后世农民欢腾的场景,他们挥舞着锄头,脸上不再是过去的苦楚与无奈,而是拥有了土地的喜悦与自由。

    这种画面对于刘彻来说,太过震撼,太过不可思议。

    “此等事竟能成真?”他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震惊、不解、甚至有些许的羡慕交织在一起。

    在他的时代,农民对于土地只有耕种的份,哪有拥有的权利?

    刘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起自己的王朝,想起那些辛勤耕作的农民,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土地的渴望。

    而现在,后世的农民竟然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那是对后世的敬佩,对那种能够改变土地制度的巨大力量的赞叹。

    同时,也有对自己时代无法做到这一点的遗憾和惋惜。

    刘彻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

    但他也明白,后世的这种土地制度,是他所无法想象的巨大进步。

    ……

    宋朝位面。

    王安石站在一个古朴的小村庄中,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乌云如同浓墨重彩般铺满了整个天际,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灾难。

    这个村庄曾经繁荣昌盛,五谷丰登,农民们辛勤劳作,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实。

    然而,命运多舛的年份改变了这一切。大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如同狂怒的猛兽般肆虐着这片土地。

    洪水席卷而来,将田地淹没,房屋冲毁,农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地主们凭借家业庞大,尚能维持生计。

    他们虽然也遭受了损失,但仍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家人,甚至还能从未受灾害的地区购入粮食。

    相比之下,普通农民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们的土地和财富有限,粮食短缺使得他们很快就陷入了饥饿的困境。

    孩子们饿得哇哇直哭,大人们面色憔悴,无助地望着天空,祈求着上天的怜悯。

    面临困境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一些农民选择了逃离家乡,成为流浪者,靠乞讨为生。

    他们背着破旧的行囊,牵着孩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

    而另一些农民则选择了向地主借粮借钱。

    他们跪在地主的门前,双手合十,恳求着一点点生存的希望。

    借贷从来不是无代价的。

    私人贷款的利率非常高,宋时的年利率甚至高达70%。

    然而,为了解燃眉之急,农民们常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件。

    他们签下了沉重的债务,换来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在借到粮食或钱后,农民们或许能度过灾年,免于饿死。

    但不久地主的收债人就会上门来。

    刚刚度过灾年的农民通常一贫如洗,根本无力偿还债务。

    此时他们除了将土地抵押给地主外别无他法。如果情况更糟他们甚至可能沦为地主的佃农成为他们的劳动力。

    从此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为地主卖命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枷锁。

    王安石目睹了这一切内心深感震撼和愤怒。

    他看着那些无助的农民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无奈。

    “后世当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和无奈。

    ……

    视频播放。

    《土地》正式公布,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心脏。

    法律中的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明文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剥削制度,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随着这一法令的颁布,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无论南北东西,都卷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之中。

    想象一下,超过三亿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在改革的浪潮中挺起了腰板,他们的手中紧紧握住了那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证书。

    七亿亩土地,以及无数的生产资料,从地主的手中夺回,无偿地交到了这些辛勤耕耘的农民手中。

    那画面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欢呼雀跃,他们挥舞着锄头、镰刀,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悦与自豪。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嬉戏追逐,他们的笑声与鸟鸣、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

    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封建地主们,此刻却如同丧家之犬般躲进了阴暗的角落。

    他们曾经的权势和财富在这场改革中烟消云散,他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地俯视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成功实施,彻底颠覆了长期压迫和统治农民的封建土地制度。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让无数人流泪、欢笑、呐喊的时刻。

    工人与农民的联盟因此更加巩固,他们肩并肩、手挽手,共同迈向了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