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伤残老兵的礼物

    趁汪佑民在,刘光齐让他把裤腿挽上观察他的断腿处。

    刘光齐发现左腿断部位已经肉眼可见的萎缩,跟粗壮的右腿比起来足足细了一大圈,连皮肤都起了褶皱。

    “汪哥,你这左腿以后还是要加强锻炼啊,义肢做得再好那也是死的,发力还是得靠自己。”

    “自己不使劲义肢做的再好都白搭。”

    汪佑民有些不好意思:“行,我记下了,回去我就锻炼去。”

    “之前我觉得这腿反正没用就没再管他,哪知道…….”

    刘光齐没多说而是记录了下汪佑民身高体重,以及义肢所需要的长度,接下来叮嘱道:

    “汪老哥,您的数据我已经记下了,三天后样品应该差不多能完成,到时您再来我这试试,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咱再慢慢改。”

    “哎,好,好!”

    ………..

    将两人送出办公室,刘光齐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新产品问世少不了不停的打磨和改进,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做出最适合的产品。

    接下来厂里的支持也很明显,首先稿纸不限量提供,刘光齐办公桌上放了厚厚一叠,那时候稿纸同样是稀缺资源,想要都得打申请。

    然后厂里的原材料、机器,允许刘光齐优先使用,有冲突时原先的生产任务也要先停了给他让路。

    简单来说就是轧钢厂将全力支持这一项目,给予最优先级待遇。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看懂这个项目的前景。

    能不能产生效益、创造外汇先不说,军方的好感绝对是杠杠的。

    目前龙国还没有可以批量生产义肢的工厂,要是红星轧钢厂可以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正式投产,那么造成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对他这个厂长来说也是实打实的功绩。

    杨厂长感觉刘光齐就是他的贵人,先是把厂里的机器修好,接着又跟他游走别的厂,以技术支持换取物资,现在更是开始搞义肢了。

    最关键的是这小子才二十四岁,将来指不定能再搞出什么东西。

    而刘光齐呢,在厂里的支持下也是越干越起劲,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个行动小组。

    由他主导,师父梁宽打副手,来他家拜年过的那几个同事跑腿。

    别说,人一多效率立马就上来了。

    虽然同事们没办法提出有效建议,但各种小问题还是发现了不少。

    比如某种材料参数没办法达到要求,需要找别的材料代替。

    又比如某种工艺目前还不能实现,需要用次一级工艺补上。

    这边设计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另一边制造也同步跟进。

    钳工有一车间的赵大河,锻工自然是找自己老爹刘海中,另外别的高级工种也随时可以帮忙打造。

    轧钢厂七车间,刘光齐跟行动小组成员一起下来了。

    “光齐你怎么过来了?找我有什么事吗?”

    刘海中声音洪亮,他现在已经是七车间的指导员,总管整个车间工人技术水平提升。

    “嗯,我们技术科要用到几个零件厂里没有,特地过来找你帮忙打造。”

    “没问题,你把图纸给我看看。”

    刘海中接过图纸很快皱起眉头:“这….你这精度要求是不是有些高了?”

    龙国六十年代这个时间点还还没有精细生产的意识,因此生产出来的零件也是参差不齐。

    要是工人眼神好一点仔细一点,那么零件就精准一点。

    要是工人心情不好随意一些,那零件差距就大了。

    轧钢厂生产钢胚尺寸差一点也就罢了,但涉及到义肢这种精细零件,差一点都不行。

    所以刘光齐才会亲自找到车间,让自家老头帮忙。

    没办法,设计图画的再好再仔细,造出的零件不达标也是白搭。

    况且这还是第一件样品,只有达到预期效果才能获得后续支持。

    于是刘光齐指着图纸细细解说:“爸,大致要求就是这样,您可一定要做仔细了,这东西关系到重大,不能有一丝一毫差迟。”

    “行我知道了,图纸放这,下班前一定帮你把东西做出来。”

    边上,七车间工人们看到一众技术员都跟在刘光齐身后也是议论纷纷。

    “不愧是刘指导员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

    “是啊,你们看他跟梁工站一块,别的都得站他后面。”

    “怎么,玉华你心动了?当初让你爸上门提亲你不肯,现在后悔了吧?”

    身材魁梧的刘玉华听了有些挂不住:“好你个张淑芬,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刘光齐也终于做好了最初代的义肢样品—半截左腿。

    保险起见,他还把每个零部件都做了两份。

    两件样品完全按照汪佑民需求的尺寸打造,主要材质是铝合金和橡胶,这种材质的优点是材质轻、强度高,可适应多种运动方式。

    这年代铝合金虽然没有量产,但实验室已经有少规模样品。

    不过想弄到也很不容易,即便是杨厂长也费了不少口舌才拿到那么一小部分。

    做好没多久,于科长就带着忐忑不安的汪佑民过来了。

    办公室的一众设计者纷纷围着义肢观望,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精致的义肢居然出自他们之手。

    “刘同志,义肢做好了吗?”

    汪佑民紧张地问道。

    “好了,就等你过来试验呢,试了好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

    刘光齐递过去义肢笑着说道。

    “来,我帮你戴上试试。”

    说完刘光齐也不嫌弃,直接把汪佑民按在椅子上,帮他把义肢固定住,并严实地安好。

    “好了,汪大哥你试着走两步。”

    “没事走两步!”

    汪佑民先试着晃了晃腿,发现固定挺牢的,没有摇晃迹象,而且重量也轻,跟之前用过的简直没法比。

    在刘光齐鼓励下,也在众人期盼目光中,他试着迈出第一步。

    然后他把拐杖往边上一推,迈出第二步,接下来越走越快,甚至可以小跳…….

    走着走着,汪大头激动起来:

    “向东哥,我又能走了!我汪大头终于可以正常行走了!”

    当然他同样不忘这一切是谁带来的,他按着刘光齐肩膀:“刘老弟,我汪大头说话算话,有什么事要帮忙您尽管吩咐!”

    “还有这条假肢多少钱?我买!”

    刘光齐笑着摇头:“汪大哥您说笑了,这怎么还能收您钱呢,材料工具都是厂里的,做出来的东西可不属于我。”

    “您要实在过意不去,就把使用心得详细跟我说说,看有哪些不足和要修改的地方,也好方便我们继续改进。”

    “嘿嘿,没啥不好的,我觉得这样就挺好,我汪大头拄拐拄了十年就没这么舒坦过!”

    汪佑民咧着嘴笑容憨厚,就像小孩子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

    “都好哪行啊,现在可不是客气的时候。”

    “有问题我们早点发现我们也可以早点改正不是?除了汪大哥您以外还有别的伤残军人等着呢。”

    “您现在给我们提意见也是为他们负责。”

    “可我真觉得挺好的啊,没发现任何毛病。”

    汪佑民有些为难。

    “那你先用着,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这同样是为别的伤残军人负责。”

    “行,我知道了。”

    “对了,刘光齐同志,我还是觉得不能白拿你的东西。”

    “钱你不收我不勉强,但这份小礼物你一定要收下。”

    说着,汪佑民从怀里掏出一个由十多枚弹壳焊接成的小飞机递了过来。

    “虽说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好歹是我亲手做的。刘光齐同志你一定要收下。”

    这次刘光齐没有拒绝:

    “好,那我就收下了。”

    “你也别喊什么刘光齐同志了,直接喊我刘老弟,不然感觉在水字数。”

    “还有回去后记得勤加锻炼,有哪里不舒服随时告诉我,我帮你再改改。”

    于向东也是卸下了块大石头打趣道:

    “别担心这小子偷懒,我还怕他练过头,连睡觉都不舍得摘下来呢!”

    汪佑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接着几人一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