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 康懋功

    康懋功(1908一1989),湖北武汉人,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康懋功少时入私塾、进新学,青年时进敦善堂学医。父母双亡后,他进厂当工人,入伍当卫生兵,后发奋,居家自学数理化。他1935年考人武昌大公中学,1937年考入湖北农业专科学校。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迁来恩施,于1940年农专毕业,先在鹤峰县合作金库任实习员,因学非所用,遂回恩施,受聘湖北省农业改进所花枝农场农艺组技士,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玉米、黄豆、黄麻、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的栽培及生猪、鸡鸭等地方品种饲养的比较试验。1945 年调来凤县分场任技士。抗战胜利后,又调回恩施红庙三槽坝鄂西农林场分部任技士,负责水稻栽培及生猪饲养的比较试验。

    新中国成立后,康懋功被分配到恩施专署人民农场工作,负责农作物科研,从事水稻、小麦、红薯等品种的对比栽培试验,主要负责品种改良、品种鉴定和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与推广工作。其间,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如红薯的“胜利百号”,是他与其他农艺师一道共同选育鉴定出来的,品种很好,推广很宽,很受农民欢迎。又如“苏联红”马铃薯、小麦“2059”和“宜红早”、“红脚粘”、“等泡济”、“胜利籼”等水稻经他引进和选育后,均得到大面积推广。1956年,经他与蒋应乾筛选、培育、鉴定的水稻新品种“399”,从1957年开始就选择不同土质、不同光照、不同海拔的试验田进行过连续五年14次试验,经与红脚粘、胜利籼等130多个品种进行比较,“399”的产量一直稳居一、二位。他通过实验结论“399”确实是好品种,很适合山区种植。随后,他又用“399”与粳稻种杂交,第三年获得成功,得种子4粒,再经两年的繁殖、比较,又选出了一批兼具父母本优良特点的品种再杂交,最后育出“恩粳1号”、“恩粳2号”优良品种。

    康懋功从事试验工作非常认真、细致,吃苦耐劳,具有一种少有的科学精神。搞水稻品种的对比栽培,一亩、一分、一厘的面积划分非常准确,凡三个直角达不到闭合的程度就重划。他搞品种对比试验,极其重视天然肥料,讲究科学的耕作制度,主张种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因此,他积极主张水田冬天放干后种绿肥,以提高地力。

    康懋功从事水稻研究几十年,投入付出的心血,非常人可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开始用数学的几何形体知识研究水稻株型与高产的关系,写出论文《水稻数学模型研究》。当时将该文寄至省农业杂志社,未能发表。后在一次农业科技经验交流会上,康谈到这件事,杂志社的编辑深表遗憾和歉意,并说:“当时没有看懂。”为解决水稻高产防倒伏问题,他进行了水稻籼粳的杂交研究。在水稻生长期,他几乎是天天下田观察。当时专署一位领导见他六月天戴着草帽在稻田中边走边作记录时,很受感动,并指示所内有关领导“多关心这样的科技人员”。1979年,他已七十高龄时,还在运用数学、光学、植物生理学三结合的方法对水稻“桂朝2号”进行株型研究,并坚持自己下田、自己动手,最终找到水稻栽培与育种的新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康懋功因其献身精神和突出的工作成效,成为恩施地区最早的农业工程师,还多次被评选为劳动模范。他退休多年后,还被授予高级农艺师职称,并被誉为鄂西农业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