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周末巧玲回家了

    巧玲回家了,正好赶上家里宰羊,这次宰得多,一下宰了八只羊,家里来了很多帮忙的,有小姑,二叔,二婶子,还有大锅的发小,家里烧锅的烧锅,整理羊肠子的,退肚子的,干啥的都有。有几个是预定的,人家有过世的,所以这次宰羊宰得多。这些帮忙的,也不图啥,就是好好吃一顿在这,啃骨头喝羊汤,在农村这也是挺有滋味的事。

    “巧玲,这都成大姑娘了,现在都在县上上高中了,年年得奖状,有出息。”亲戚也夸着巧玲。

    “你们就别夸我了,你们李慧现在干啥呢,婶子?”巧玲问着。

    “她跟着她同学去温州打工去了,好像是鞋厂,上学上不好,也不想上了,就出去打工了。她跟你比不了,你能上大学,她就是打工的命。”婶子说。

    李慧是比巧玲小几岁,但是小时候也是挺喜欢学习的,不过现在也没上好,就想着打工去了。上次写信说,在那边也挺好,就跟上学差不多,两班倒,一个月三百。这里的人很多,就像一个大学校一样。现在在流水线上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来的新人,老板经常让她带,非常有自豪感。每次带新人。老板会给她多发点钱,算是奖金了。李慧现在很知足,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她的人生之路,比较适合她自己吧。

    也许人与人之间并不能直接相提并论,每个人都有自己定位,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能随便比较。农村的人总喜欢拿学习比较,其实不是这样的,也许李慧在那获得东西更多吧。李慧一定在这个厂里会干出一番成绩的,也许将来是个领班的,或者是小领导,或者是个技师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农村的人也不闲着了,很多都是春秋季出去打工,建筑工地或者是进一些厂子,都是为了生计,能多赚点钱吧。有的在家就是干点小买卖,种种地,这就是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的缩影。

    现在巧玲的弟弟也长大了,和大妹跟着卖羊肉忙活家里的事。小妹也没上学,那时候因为年龄小出不去,就在附近村上织地毯,那时候都是一些年轻的小姑娘,相当于做一些手工活吧。她不爱沾羊肉,讨厌这种味,所以也没参与这个家里的买卖。巧玲的爹这几年风吹日晒的,为家里出力不少,带着家里人发家致富,在农村算是混的日子比较好的吧。

    巧玲这些年上学虽然没有这么卖力的干活,但是受的学习苦也是不少的,巧玲知道,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是必须坚持到底,这是一条不归路,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从来都没有这么感觉的这么清晰过。巧玲看到家乡的人的变化这么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沧桑,写满了历史的印记,巧玲只能按照自己选择的路一直走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巧玲又是大家心目中上学最好的乖孩子,是他爹的最骄傲的一个孩子,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有培养出来,只能寄希望于巧玲身上。巧玲只有不辜负家人,不辜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