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李世民看到后,才知道放手然后对刘忠道“你说得都是真的,你自己不留在身上或者是自己去做印刷书籍的事。怎么会送给朕呢!你以前不是说好东西送给圣上容易挨板子么!况且有了《活字印刷术》你想印刷多少书都没人知道。”刘忠道“《活字印刷术》留在身上那就是一个祸患,圣人不会真的以为那些世族大家没有手段不知道是谁印刷的吧!当书籍满长安都有时,那就是世家大族动手之日。再有当旱灾和蝗灾一起被平定时,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会通过蛛丝马迹来查找出是谁给圣人你出主意。与其留在身上,还不如送给圣上您好。”李世民道“你知道的挺多的,假如朕今天不来你是不是就不打算上交了。还有倘若朕把书籍印刷多了,是不是可以送给百姓人手一本,可以为大唐培养更多的读书人。那以后到处都是读书人,我大唐何愁不兴盛。朕今天真的开心,出宫一趟还能发掘出一名满腹经纶的才子。”刘忠道“圣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只有崇文馆和国子监两座教人识字的学馆,大唐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怎么可能有读书人呢!再者朝廷也没有成立学院,专门教学的地方。第三假如要成立学院,要放在哪个地方?夫子又多少?学子有多少?现在百姓身上又有多少钱财才能供应自家孩子读书呢?圣上不会觉得能印刷书籍就能有多少读书人吧!还有现在书籍有多贵,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圣人你还要免费送给百姓,百姓会觉得这样的好事会落在他们身上。”李世民道“怎么不行,朕可以下令让所有人读过书的人出来教学呀!况且在国子监里有李纲,孔颖达,颜师古等家学源远流长的大儒。你以为朕会不切实际去做这件事。”刘忠道“这件事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第一夫子的束修有多少?第二学子要缴纳的束修有多少?第三笔墨纸砚这些钱有是谁出?朝廷出吧也负担不起,大唐有十道一千多个县,学子出吧。本来束修就交不出了,更别说笔墨纸砚这些读书必要用品。最后这教学院由谁掌管。圣人你要处理朝政没时间管,你有没有想过。”李世民道“这,这,这,难道有了《活字印刷术》也不能培养出读书人嘛?你小子是不是故意气我的。拿出好东西来,然后告诉我不能用。还有你说谁来掌管学院比较好。难道还是皇室中人。”刘忠道“怎么不能用,你先印刷书籍出来,然后安排人去学院当院正,院正就看你想让谁去了,假如宗室王爷或者是其他人,又或者是你的上一辈之人。反正是圣人你考虑,第二圣人你可以把学院放在十道之后,纳入礼部管辖。圣上你也可以把书籍卖便宜一点,让老百姓买得起书。假如在长安一本书籍才三五十文,拿到洛阳就要七八十文。或者拿到益州就要上百文或更高都有可能。”李世民道“不行,不行,那朕不就是与民争利的小人了,就算朕敢开这个口子,那朝廷御史肯定会与朕争论不休。你说太上皇去当这个院正怎么样?学院怎么纳入礼部管辖呢!”刘忠道“印刷书籍不卖钱,那你印刷出来做什么?与民争利这个事是圣上你处理的而不是我,我给不了你答案,至于院正让太上皇去担任,你也要跟太上皇说,我给不了你答案。礼部难道没有教育司,教育司是指《教书育人》的部门,还有你也可以大开科举之门,让学子们所学知识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大唐。”李世民道“科举可以考,但有些学子路途遥远,如果是春闱,很多人都跟不上春闱的速度。只能秋闱了。等到学子们来到长安城快一点的能赶上秋闱,慢一点的已经错过了。实在是难。”刘忠道“科举可以分为乡试,县试,府试和殿试四种。其中乡试是指一个县有十几个乡,每个乡只招收前十名进入县试,十几个县只招收前十名到府试,每个府只招收前前五十名,最后前往皇宫接受圣上你出题,让学子们回答。并钦点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甲。钦点完后并依次排序为前十甲。这些圣上可以考虑,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世家大族能不能让科举延续下去,那就是一个值得回味的问题了。”李世民道“教育司这个提议虽好,但不切实际,因为不仅仅是增加官员问题,还有俸禄和朝廷不够夫子,因有些夫子学识不够,就怕教出来的学子不能为大唐所用,最后就是税收不足以如此庞大的开销。”刘忠道“圣上,教育司的话,你可以下一道诏令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前来长安商讨。因开办学院属于官学由朝廷礼部管辖。第二官学学院的建立属于为至圣先师孔子那句《天下大同》做模范,我想天下有识之士肯定会来长安共同商讨此计是否可行。至于教育司,那是属于朝廷所有,理应拿到朝廷讨论,而不是我一介平头百姓。”李世民道“以你的学识,足以入朝为官。看你年龄还未加冠吧!如果让你成为一县之令。朕想你足够胜任了。你觉得如何。在万年县当县令属于八品官。不同于外放。外放的话,一辈子那就这样了。最多升到州府司马或别架之类的。想要升迁到州府刺史或者进入朝廷中枢,那是千难万难。”刘忠道“圣人你不是强人所难嘛!我一个未满十六岁的人去当县令,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况且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再者我志不在官场,当个教书夫子多自在呀!不用天天担心。哪天因官场牵连而遭受无妄之灾。况且现在百姓缺乏做工的机会,我在这里更加适合表现。因墨家学说很多都需要百姓来做工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