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6章 御史大夫的人选

    得知突发心脏疾病前会有什么预兆的现象后,陈平和李思便将目光投向了冯劫,询问冯去疾此前是否出现这种状况。

    可冯劫摆了摆手,说自己父亲的身体非常健康,并没有任何异常情况。

    “照这么说的话,冯大人的死因是因为心脏疾病,你觉得这可能吗?”

    三人都以相同的话语询问了医者,可医者们的回答也一致,直言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有可能只是你没注意到这些异常罢了。

    没有办法,三人也明白从冯去疾的死亡原因上着手调查的这个线索已经断了,行不通。

    “对了,你父亲在死前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闻言,冯劫回答道:“那时候我并不在府上,只是在得知父亲病亡之后,才急忙赶回的。”

    “而且我当时便已经询问过府中的这些手下了,他们也没有看到我父亲有任何异样。”

    整件事情再次陷入了僵局之中。

    医者的诊断说明冯去疾的死因是由于突发疾病,而且他死前也并未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

    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

    原先活生生的一个人,又怎会说没就没了?

    而且此事居然能令张策都感觉心有不安,那就绝对不会那么简单了。

    就算这件事情没有查到其他异常情况,他们也得继续追查下去,不然的话又只能向张策交代呢。

    随着冯去疾事件的落幕,张策缓缓踱步回到后宫。

    刚一踏入,忠心的宫女们欲步趋禀报,却被他柔和的手势制止,他微笑着表示自己可以直接进入。

    这样的场面早已成为日常,宫女们对他的独立行动已然习惯。

    在悄无声息的闲谈中,她们羡慕地讨论着皇帝与皇后之间那纯粹而又亲密的情感纽带。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权力的结合,没有利益的算计,只有真挚的情感交融。他们似乎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对佳人,连情感都如此真挚。

    平日里,张策以温和的姿态对待这些宫女,没有帝王的架子,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尽管如此,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因此,他们始终保持着恭敬和谨慎,以免犯下任何失礼或疏忽的行为。

    在宫墙深处,张策的脚步沉重而缓慢,他的心情如同脚下的影子,被无尽的愧疚拉得很长。

    当他踏入宫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的步伐微微一顿——王沅正细心地抚摸着一条精致的腰带,毫无疑问,这是为赢乾量身打造的。

    张策的出现让王沅抬起了头,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近来,张策像是被内心的负罪感驱使,频频造访后宫,每一次,他都摒弃了往日的戏谑,取而代之的是真挚的关怀。

    “这条腰带,是为乾儿缝制的吧?”

    “你难道看不出它的尺寸?它怎会适合你。”王沅的回答带着淡淡的调侃。

    “那么,我的呢?”

    “你是万乘之尊,你的装束自有尚衣局悉心照料。”

    “哈哈,你是不是在嫉妒尚衣局的宠爱?”

    “哼,你这是得不到才嫌酸。”

    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已成为日复一日的温馨小戏,岁月的沉淀让他们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刻。

    王沅敏锐地感受到了张策心中的波澜,因为在她面前,他总是毫无保留。

    最终,张策选择了坦诚,将冯去疾的噩耗吐露给王沅。

    王沅对于朝堂上的纷争向来保持距离,对冯去疾的去世,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张策的内心波澜不惊,如今却被一股莫名的不安所扰。

    在王沅温柔的目光中,他将心中的疑虑轻声诉说。

    王沅深知,张策的心湖不会轻易泛起涟漪,这份不安必有其因。

    她轻声劝慰,告诉他应以国事为重,不必每日牵挂。

    张策点头,感激妻子的理解,他已将一些棘手之事交由陈平处理,但愿这一切不过是虚惊。

    ……

    翌日晨光初照,张策步入始皇帝的宁静寝宫,将冯去疾的讣告呈上,同时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始皇帝对此深表哀悼,他知道冯去疾在幕后默默支持大秦,尽管他曾与王绾一同反对张策,但他的贡献不容忽视。

    他曾慷慨地伸出援手,为李斯和陈平解围排忧,功不可没。

    他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始皇帝并肩的老臣,如今已是凤毛麟角。

    时光荏苒,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随风轮转,何况是那些朝夕侍立的大臣们,变幻如云烟。

    故此,当始皇帝听闻这一切,胸中不禁泛起丝丝寂寞之情。

    但当得悉张策对此深感不安,始皇的心也随之沉重。

    眼下的大秦国,四海升平,无需忧虑内患外乱。

    若冯去疾之事另有蹊跷,又会是何等风波?

    张策对于这背后的谜团无从下手,此时此刻,他无法想象还有何人会对他虎视眈眈。

    今日之所以前来,不过是想将这份情报禀明始皇帝。

    “关于细节,我已全权交由陈平调查,相信不久便会有分晓。”

    始皇帝轻轻颔首,忽然问道:“那御史大夫之位,你心中可有属意之人?”

    张策的目光在那一刻变得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

    在他看来,萧何无疑是此刻最合适的人选,他们的相遇,如同星辰与海洋的交汇,注定了他日的荣光。

    萧何曾以会稽之名,编织了一段传奇,而今,御史大夫的宝座似乎是对他才华的最好致敬。

    然而,帝国的律法仍需一丝不苟地遵循,哪怕是张策也得尊重这一规则,让职位的竞争如同璀璨的星辰,公平而明亮。

    “无疑,萧何是你心中的人选,这无可厚非。但别忘了,有一位青年才俊,冯去疾之子冯劫,他的锋芒不容小觑。”始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深意。

    在记忆的长河中,张策轻轻掠过那个名字,却如同掠过水面的风,留不下任何痕迹。

    冯劫,冯去疾之子,一个随着历史的尘埃落定而逝去的生命。他的气节,如同秋日的落叶,静静铺陈在过往的篇章里。

    然而,关于他的才华与能力,仿佛被时光遗忘,鲜少有人提起。

    “你或许不知,他的父亲与王绾曾是你的坚定反对者,而他,自那以后便选择了默默无闻。”

    冯劫的选择,如同藏于暗夜的星辰,不为人知,却又暗自闪烁。

    他的考量深邃如海,一方面是为了掩藏锋芒,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始皇帝的话语如同晨曦的光芒,照亮了张策的认知。

    如果这青年真有此等深谋远虑,那他无疑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今,冯去疾已经离世,如果他有心继承遗志,那么赋予他机会也是情理之中。

    张策从不吝惜对能者的赞赏,既然决定让权位于贤者,那么若冯劫能在竞争中胜出,他又有何理由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