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腊月二十七

    直到陆紫瑶从视线里消失,王人才呼出一口长气:“哎哟,总算走了,我一看到那母大虫就喘不过气。”

    王夫人伸出手指点着他的头,恨铁不成钢。

    “你堂堂七尺男儿,怕她做甚?她能吃了你?”

    王人才往炕上一坐,嘴里嘟囔着,“哼~你懂什么?我爹都对她服软。我哪敢惹她呀!亏你们当初还想叫我娶她,你们存心害我是吧?”

    王夫人听了儿子的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你,你懂什么?在外头越凶的女子,对家人越护得紧。你…真是”。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她唯一的儿子怎么是这副温软的性子。

    女儿倒是像她,可惜是个女孩家,迟早要嫁出去的。

    王星月看见刘姨娘母女俩还在整理包袱,心下一阵嫌恶。

    她抬高声音,语气清冷:

    “姨娘,妹妹,你们俩还磨蹭什么呢?没看见父亲母亲还站着么。要偷懒也要选时间啊。还不快过来把床铺上。”

    王富贵和王夫人闻言,一下子都看了过来。

    王富贵刚在陆紫瑶面前丢了脸,憋了一肚子气。当下就骂道:

    “没眼力见的东西,还不滚过来干活!”

    说完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刘姨娘委屈极了,却也不敢反抗。没有了往日的富贵,她和女儿就是家里最下等的存在。

    刘姨娘忍住泪,费劲的抱起两床被子和褥子,她人本就不高,又骨瘦如柴。抱着硕大的被子摇摇晃晃。王晓月赶紧过来帮忙。

    那几个人就站在门口看着。嘴里还不忘说陆紫瑶的坏话。

    王夫人说的最起劲:“要我说,她肯定和蒋峰有一腿,不然那姓蒋的什么都由着她?她说吃什么就做什么,她要去采买随便去?”

    王富贵点点头:“有道理,她一看就是个小泼妇,和男人说话都不带怕的。肯定是混熟了。”

    说完,他看着王星月露出一个慈爱的笑容。

    “大家闺秀,就应该像我家星月这般秀外慧中,娴静温柔,知书达礼。”

    王夫人立即附和:

    “就是,我家星月才是真正的名门淑女。哪像某些人,没皮没脸.表面上冰清玉洁,暗地里不知道干腌臜勾当。啧啧。”

    王星月脸上维持着淡淡的笑容,眼睛瞟了一眼王晓月。心中甚是得意。

    怎么样,无论何时,我才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她们三个正得意着,冷不妨。

    “轰!”

    门被人一脚踢开。孙大志黑着脸在门口,

    “哟呵,聊的挺欢快。挺闲的嘛。都给我出来!马上!”

    几人吓了一跳,王夫人皱着眉头往后退去。吓人!粗人就是粗人,连个门都不会敲。

    王富贵打起精神,应付道:“是孙大人!什么事情还需要劳动您大驾过来,呵呵。直接喊一声我肯定第一个出来!”

    孙大志目光灼灼的盯着他,邪邪一笑。

    “我是来传话的,将军叫你们搬到斜对面那间屋子去,你家人少,刚刚好。这间屋子大,要给士兵们睡。”

    王富贵的笑容僵在脸上。“斜对面,那不是杂物间吗?孙大人,您可别开玩笑了…”

    “谁和你开玩笑?现在,马上给我出来!”孙大志一点不带客气的。上手就要拉王富贵出去。

    王富贵慌的摆摆手,赔笑道:“可别,我自己去。我这就去。”

    说完他朝家人大声吼道:“快收拾东西跟我过去。把这间屋子给孙大人腾出来,快点。”

    王家人灰头土脸的去了杂物间,一肚子怨气。

    孙大志才不管他们,径自指挥士兵搬进了这间大屋子。

    蒋峰听刘里正详细介绍完炕的用法和好处。

    三间带炕的屋子,他分配了一间给诸葛斐,诸葛斐的六个侍卫可不敢与王爷睡一个炕上。他们在房间里打了地铺。

    还分了一家给陆家,陆家人多,有老人有孩子。再者冲陆净远和陆紫瑶的面子也该给她们一间。

    剩下一间听说王家搬进去了。蒋峰本来想算了,只是他和士兵们十八个人只有两个房间,住不下,他还在头痛如何分配。孙大志告诉他解决了。

    孙大志知道杂物间还空着,他找刘里正借了几张床板。把王家人打发了过来。

    这样子三间屋子住十八个人勉强能住下。……

    “咦,门上怎么有张福字?还挺新的,像新贴的。”陈氏几个刚把房间收拾好,立刻走去厨房准备吃的。

    她看到房间门口贴了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杜氏眼角挑起:“我看见了,是里正家的小子贴的。他还拿来两盏红灯笼。在那。”她伸手一指院里。

    沈氏和陈氏抬头果然看到了那两盏灯笼,红彤彤的自带一番喜气。

    沈氏极目远眺,村子里各处都有红灯笼,有的人家门口还有对联。

    “是啊,到时候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七。”她的语气带着淡淡的忧愁,像一层雾气笼罩在几个女人的心头。

    杜氏最先反应过来,她捂着嘴不可置信“什么?腊月二十七。这么快的吗?”

    陈氏嚷嚷道:“也就是说,明天过年了?!我的天哪!我都记不得了!”

    几个人直到进了厨房,仍然唏嘘不已。

    沈氏:“往年我们府里,哪年不是腊月前就开始准备过年,节礼,祭祀等事物。”

    杜氏:“谁说不是呢,如今天天在路上走得灰头土脸的,连过年都不记得了。”

    陈氏垂头丧气,好像全身的精气神都被抽干。

    “想必此时京中的各府夫人都在一边吃茶一边笑话咱们呢。哼,去年这个时候,我可想不到我会变成个老妈子。成天在厨房里忙活…”

    她的眼角滑落了一滴硕大的泪珠。偃旗息鼓的样子,和平日里判若两人。

    沈氏闻言,有心想安慰陈氏,可是嘴巴张开却不知道说什么,她默默的低下了头,闭上嘴巴。

    她能怎么说呢,都是她大房牵连了二房,三房。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只希望到岭南后,一家人齐心协力,从头来过。

    她收拾好心情,换上了平日里的表情。

    系上围裙,开始洗锅。厨房里有一大缸满满的水,够她们用的。

    杜氏察觉到气氛尴尬,她拍拍陈氏的手背,笑着说道:

    “咳,三弟妹,从前的事都别提了。将来的事谁知道呢,也许将来咱们家重新启复也不一定。”

    陈氏是个直肠子,素来心里想什么说什么。她刚才一时伤怀,忍不住抱怨几句。如果沈氏要责骂她,她只想和她大吵一架了事。

    然而她等了一会儿,只听到哗啦啦的舀水声,“匡匡”的刷锅声。她抬头,看见沈氏一个人在埋头苦干。白嫩的双手在水里泡得红通通的。

    她的心里忽然苦涩不堪,像是脚陷入雨后泥泞的小路,寸步难行。

    感觉到视线,她抬头,正好撞进沈氏一双深邃的眸子里,那双眸子里曾经蕴含着万千风华,如今却饱含沧桑。

    霎时,好似一巴掌扇在了她的脸上,叫她无地自容。

    “大嫂…我…”

    沈氏柔柔的看着她,“三弟妹,你最是怕冷,你坐那烧火吧。其他的我们做。一会儿紫瑶也会过来。”

    陈氏的脸烧得通红,“哎,我知道了,大嫂。”她手脚麻利的开始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