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后院的土地已经弄得差不多了,田老头一声令下,汉子们开始垒围墙。

    先搭建木框,再挑选合适的石材垒上去,石头缝里浇筑糯米灰浆。

    过程看起来不难,但是需要不断调整合适的石头和角度,才能垒的整整齐齐。

    人多力量大,到天黑的时候,后院的围墙已经垒好了,宽半尺,高两米。

    田老头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很满意。晚餐,众人又是饱餐一顿,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第二天村民们很早就来了,都不用安排,自发的找活干。院子外面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昨天晚上全村都传遍了。说陆家顿顿吃肉,饭菜管够。

    那些没报名的人家肠子都悔青了,所以今天厚着脸皮想来问问,还招不招工的。

    有个汉子看见齐老头,赶紧招手“哎,老齐头,陆家还招人不?”

    齐老头抬头一看,是村里的一个懒汉,他摇摇头:“不知道,没听说招人呢。”说完,头也不回走掉了。

    “呸!神气什么?”那人愤愤的吐了口唾沫。陆续也有别人问的,陆紫瑶知道以后专门去问过田老头,他算了一下说不用。

    五十人已经足够了,人数太多增加了管理难度,还会有人偷懒。工钱是按天结算的,不能让这些人太悠闲。

    院子里在干活的村民每天被外面那些眼红的眸子盯住,干活更加卖力。工程进度很快。

    第二天后院的五间房子和灶房就建好了,村民们又是吃的满嘴流油,心满意足的收工了。

    第三天开始,陆家人搬到后院居住。田老头带领村民把两座旧房子拆除,清理地面,打地基。

    到第五天打好了地基,然后开始盖房子。主要材料是木头,采用经典的“四梁八柱子”法。

    由于房间开间较大,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

    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共计八根,代表八方。整个建筑都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

    只要梁柱不倒,即使墙面坍塌,屋子主体结构也不会垮,被称作"墙倒屋不倒”。

    田老头分工明确,指挥得当,四个儿子管理的也好,工程进度极快。仅用了七天时间就把宅子按照陆紫瑶给的地图给建了出来。

    很快到了上梁的日子。陆家人专门准备了大量的祭品,包括猪头羊头,鸡鸭,鱼,糕点。还有糖果,花生瓜子,摆在专门准备的香案上。

    上梁那一天,鞭炮开道,陆家男子上香叩拜,祭告祖先,祈求平安顺遂。

    为了这一天,厨房专门做了八百个上梁馒头,用上好的雪花粉发面,做成馒头形状,内里用芝麻,白糖,花生碎做馅料。

    馒头出锅后用红花汁印上一个“吉”字。代表了吉利幸运。田老头说这是本地的风俗。仪式结束的时候发给左邻右舍,沾沾喜气。

    入乡随俗,讨个好彩头。沈氏几个女眷觉得挺新鲜的,一起帮忙做馒头。

    大门口挂了两串红灯笼,黑色匾额上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字。

    “陆府”

    村里人都很热心过来帮忙,齐大海,齐大爷还有其他许多村民都来了,

    陆唯真对田老头感谢道:"这段时间您辛苦了,还请您多喝几杯。"

    后院摆着几十坛女儿红,是齐大爷专门去镇上帮他们买的。他和卖酒的店家相熟,价钱拿得比较公道。

    田老头哈哈大笑:"好!"

    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陆家的三进院子,每个院子之间回廊相连。院子的四个角落用红砖各砌了梅花形围栏,用来栽绿植。

    梅,兰,竹,菊。才不失陆家的底蕴。

    院子里的地面全部用青砖铺地,南方多雨,避免泥泞。

    房间里窗明几净,书房里有一整面墙打造的书架和多宝阁,书桌尤其豪华,是陆紫瑶从王丞相家搬来的。

    两个客厅,都配了成套的桌椅。墙上挂着字画,墙角摆着两个一人高的花瓶。

    正房里每个房间都做成小套间,里面是卧室,卧室里摆着衣柜和梳妆台。外间配了书桌,多宝阁,还有沙发和茶几。

    另外最让人觉得惊奇的是浴室和茅房。村子里的人一般在自家屋后挖一个大坑,上面搭成简易的茅房,四处透风茅房里要么是一个深坑。要么是木头板子,坐在上面摇摇晃晃。

    陆家的茅房建在后院,专门建了半间房子,屋顶铺着瓦片。茅房地上挖了一条半尺宽的长长水沟,直通外面很远的化粪池。

    茅房角落放着一个大水缸,据说如厕后用水冲。真是闻所未闻。

    浴室建在厨房隔壁,有火墙直通炉灶,这样洗澡的时候就不会冷了。

    为了取水方便,陆家还在前院挖了一口水井,单单这口水井便是东山村头一份。

    上梁这一天,陆家不单准备了上梁馒头,还准备了流水席,请全村老少过来吃席。

    村子里的妇女都是热心肠,一听陆家准备请客,都带着鸡蛋啊,菌子啊菜干啊这些当贺礼过来帮忙。

    陆紫瑶本来不想收的,奈何说不过这些媳妇子,也就随了她们。

    她们有的在厨房帮忙做饭,有的帮忙给新居擦洗打扫。还有很多孩童过来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房子各处红绸高挂,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陆家人全部穿戴一新,女人们难得上了脂粉,戴了钗环,喜气洋洋。

    陆老太太在三个媳妇的陪伴下在新房里走了一圈,红光满面。

    “好,好,好。真没想到我老婆子到了岭南还能看到陆家这般风光!”

    “可不是,我们陆家的子孙个个都是有本事的。”

    “是啊,娘,您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陆紫瑶站在廊下,看着她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她非常庆幸自己给了家人一个遮风避雨的家,一个充满了欢乐祥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