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6章 《送曹孟德归陈留》

    王匡看着逐渐成熟的鲁肃,心中涌起无限期待。

    “鲁肃,你且说说你的看法。”

    众人皆看向鲁肃。

    鲁肃慢慢站起身来,缓缓道:“主公,我曾与少年游侠嬉戏,扮作将军士兵游戏。

    每当获胜俘虏,双方就可以交换,用俘虏换木刀木枪,或者交换俘虏继续游戏。

    故次,我想既然我们俘虏了敌军大将樊稠,是不是可以用他来交换一些军备、粮草,甚至直接让牛辅退去呢?”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两军阵前交换俘虏并不罕见,但是拿这个俘虏去换取好处,那就要看这个俘虏有多少价值或者这个俘虏在敌将心中有多重要。

    “好!那我们就三措并举!

    公台!河内政事就拜托你了,只有后方稳定前方战事才能无有后顾之忧。你斟酌书信一封,快马送与张扬,不得迟误。”

    王匡看着眼前三位文臣谋士,不由得心中激荡:如今咱王匡麾下也是人才济济了!

    “宫必不负主公重托!”陈宫起身拱手道。

    “文玉,由你负责接洽曹操,商谈此事。还有你要配合好公台,怀县如今是我们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属下遵命!”邹正闻言,恭敬拱手道。

    “鲁肃,你与我去会一会那樊稠。”王匡看着有些激动的鲁肃,笑道。

    不过随后想到几次接触都沉默不语的樊稠,王匡心中不由得打起鼓来,这牛辅会不会为了樊稠出让一些利益呢?

    “属下遵命!”鲁肃朗声应和。

    四人小会结束,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邹正前来报说曹操打定主意要离开。

    王匡点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果王匡是曹操,也不想久居他人之地,而且还是在没有强大实力在手的情况下。

    曹操养伤的小院中,曹操坐在石桌前,心中思绪万千。

    王匡对他有救命之恩,本该好好报答。奈何如今群雄并起的形势已现,容不得他曹操在此地蹉跎。

    只好厚着脸皮辞别了,只可惜子孝在潼关一战的缴获……

    平津渡口,夏侯兄弟、曹仁、曹洪等人默默等待王匡、曹操告别。

    王匡身边蔡邕、鲁肃在侧,随着王匡一同送别曹操。

    曹操接过王匡送来的饯行酒,昂头一口喝下,感慨道:“多事之秋,能结识公节你这样的君子,实在是我曹操的荣幸。”

    王匡闻言,笑道:“能与你曹孟德有此交情亦是匡的荣幸,请再饮一杯。”

    曹操哈哈一笑,又饮下一杯酒,叹了一口气道:“唉,今日邹县令未来送我,想必是还在生我的气。

    公节,你曾救我性命,我该留下助你敌退牛辅,可惜我麾下将士重伤在身,兵员不过三百,实在是有心无力。

    且多日未有家信,我心焦急,归心似箭。不过请公节放心,且带我回返陈留,招募兵马就来助战!”

    王匡闻言,摇头笑道:“孟德多想了,大战在即,文玉有公务在身,定不是生气避见。

    孟德,你回去且好好养伤,至于前来助战之事……若我书信与你求助则来,若我能侥幸击退牛辅大军,则无须动扰大军再来。”

    “如此也好。”曹操点点头没有在说什么。

    这时,蔡邕走上前来,道:“古人云,别离时最揪心,常是泪满襟。

    我早听闻公节你有诗才,此情此景,可有雅性赋诗一首?”

    一旁曹操闻言,连忙道:“是极!是极!丁建阳虽死,但是那篇《赠丁建阳》还在流传。如果公节能够赠我一篇“赠曹孟德”,那我曹操死而无憾矣!”

    王匡见曹操激动的样子,不免有些好笑,这还是他心中的那个枭雄吗?

    不过若是真的要写的话,该打搅哪位诗人呢?

    忽然,王匡脑中灵光一闪,有了!

    “好,孟德与我乃是同道旧识,如今天下不安,匡就写一篇赠与孟德,望孟德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志向。”

    王匡看着曹操期待的样子,开口道。

    “好好好!”曹操连连点头。

    一旁的蔡邕更是令人取来笔墨纸砚!

    王匡看着忙来忙去的蔡邕,无奈道:“老友,你这是早有预谋啊!”

    “哈哈哈,天下都传你有诗才,我与你交往多年都不曾一见,机会难得,自然不能错过。”蔡邕呵呵笑道。

    “那你就给我代笔吧!”王匡白了蔡邕一眼,道。

    “我之荣幸。”蔡邕欣然接受。

    如今王匡的字已经不错了,要是蔡邕不在,那王匡自己写自然没有问题。

    不过既然蔡邕在,那必须得让飞白体来承载这首诗!

    王匡沉吟片刻,理顺思绪良久,只听他道:“

    狼烟压河内,征铎起平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匡声音落下,蔡邕笔尖抬起。

    只见蔡邕、曹操二人喃喃念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名句啊!实乃千古名句啊!”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好啊。”

    曹操连忙道:“公节,公节,这首诗可有诗名?”

    王匡看着曹操一脸的焦急,眼中尽是期待,笑道:“名为《送曹孟德归陈留》。”

    “好名字!”

    赞叹一声,曹操转身看向蔡邕,满脸堆笑道:“伯喈,这份字画赠与我可好?”

    蔡邕闻言,瞥了曹操一眼,皱眉道:“这是我写的字为什么要给你?而且这首诗的名字都是你曹孟德,你还要什么呢?”

    曹操一愣,对啊,不管这幅字在谁手里,只要这首诗传诵开来,便都知道我曹操之名了。

    可是还是好想拥有啊!

    回去定要找一个大家誊写一份装裱起来!

    “多谢公节赠诗!操没齿难忘!”曹操拉过王匡的手道。

    “孟德,还是那句话,你我同道中人,皆有匡扶天下之志,在我的家乡,我们这种关系被称为同志,志同道合者为同志。

    希望你我各自前行,有生之年能实现毕生之志向。”王匡看着脸色有些涨红的曹操,郑重道。

    “操铭记在心!公节,伯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外面天寒地冻,你们还是早些回去吧。”曹操点点头道。

    “好,孟德上路吧。”王匡笑道。

    “天高水长,来日再见……诸位,告辞。”

    曹操拱手转身而去,在一众家将的簇拥下登上渡船缓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