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2章 那小子有良心,但不多

    元成十三年四月底。

    汴梁皇宫中。

    皇帝看着秦游的折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秦游这小子也是狠,把自己家也抄了。”

    张让在一旁将从内阁的端过来的折子规整的码在皇帝面前。

    听见皇帝这话,他笑着附和道:“秦游这人嫉恶如仇,公正无私,这么做也在预料之中。”

    皇帝颔首,还好当初他没杀秦政一家,要不然就错过秦游这个人才了。

    当时他是真的对秦家动了杀心,要不是远觉深夜入宫见他主动放弃国师之位来保秦家。

    不然,秦家早就死在他的手上了。

    这些年,秦家做事不越矩,也不结党,加上秦游这个人才,他才渐渐放下戒心。

    将手中的折子放下,皇帝嘴角微微上扬,“派人去清理一下秦游送来的东西,千万不要被内阁发现了。”

    皇帝此时的反应就像是做贼一样。

    张让看了不免无奈,“陛下放心,内阁现在正在清点秦游送来的钱财,看不上陛下那点东西。”

    皇帝瞪眼,大声问道:“秦游送钱来贿赂内阁?”

    “呃!!”张让错愕,接着哭笑不得的说道:“不是,是送国库的,有五十万两黄金。”

    “什么??”皇帝傻眼了,瞬间就觉得秦游送他的那些东西都不香了。

    文人字画,珍稀宝物哪里有钱来得香。

    这些东西逢年过节还得赏赐给臣子,只是暂时存在他内库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怎么想都很气。

    “秦游这小子真是不当人子,真是气死朕了。”

    皇帝气咻咻坐在案后,要是秦游在他眼前,他会毫不犹豫的把砚台砸过去。

    张让苦笑,为秦游说了一句好话,“陛下莫气,秦游至少还给陛下不少东西,也没忘记陛下不是。”

    “那小子有良心,但不多!!”皇帝嗤笑,拿着桌面上的折子又看了起来。

    别看皇帝生着气,但拿起折子后,又恢复那种不怒自威的状态。

    张让见状后也收起了笑脸,悄悄退开。

    内阁内喜气洋洋。

    次辅王廉兴奋地说道:“这五十万两黄金可算是咱们的救星,修路的钱有了。”

    秦方昂也难得露出笑容,他坐在主位上开口,“像两浙路这等事不是特例,内阁也要拿出相应的态度来。”

    胡岑在一旁面色凝重地开口,“这样,由我牵头,领着御史下各路巡视。”

    一群人担忧地看着胡岑。

    胡岑是内阁年纪最大的一个,巡视各路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以他的身体,恐怕是顶不住。

    秦方昂率先拒绝,“胡老是内阁的定心石,这个就交给台院和谏院的御史去做吧,您还是适合坐镇中枢,”

    “你敢小瞧我!!”

    胡岑瞪大眼睛站了起来,感觉受到了冒犯。

    “呃......”

    秦方昂愕然地看着须发皆张的胡岑,无奈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胡老千万不要误会。”

    “此事没得商量。”胡岑冷哼一声,霸道的拂袖离开。

    内阁的其他人面面相觑,都不由得头疼起来。

    御史出身的胡岑和耿保保一样,有时候都是一根筋。

    秦方昂随即说道:“派人巡视地方的事先放一放,关于放开钢铁法子的事今天我们在商量商量。”

    他话音刚落就传来了王廉的声音。

    “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陛下已经同意,我等也没有意见。”

    秦方昂神色平静地颔首,接着又说,“关于铁路和水泥路,诸位的意见呢?”

    一群次辅摇头表示没有意见。

    关于这些事,从去年到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阁几乎天天都会商议。

    所以有些不同的意见已经得到了解决。

    见此,秦方昂也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关于这些的条陈我这就给陛下送去。”

    王廉等人颔首答应。

    秦方昂很快来到宝光殿。

    皇帝看了内阁拟的条陈后,满意的批红并盖上了象征皇权的玉玺。

    秦方昂拿着皇帝批红盖印的条陈回到内阁。

    内阁众人便起草相关的文书下放各路。

    ......

    四月中旬。

    绵绵的细雨中,漕司(转运使司)衙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长队。

    今日是秦游将此前丘涟将市银充当库银的钱财返还给城里的商户。

    就算是下雨天,领到钱的商户都开心地走出了漕司衙门。

    衙门正堂在发钱,后堂的秦游在处理公事。

    没了转运使、提刑使、提举使的两浙路,什么事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这些天都是忙到了半夜。

    “公子,秦府来信说公主殿下带着孩子明日将抵达杭州!!”

    阿福手里拿着封打开的信走到秦游面前,乐得合不拢嘴。

    秦游也乐了,“好好好,明日你们跟着我去接她们。”

    “好咧!!”

    阿福咧嘴答应,高姣姣下来,也带上了他和阿禄的妻儿。

    许久不见,他也怪想的。

    傍晚。

    绵绵的细雨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整个杭州城内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就在这样一个糟糕的天气下,一匹快马急速冲进城内,直去漕司。

    秦游正在后堂准备吃点东西后继续处理政务,漕司的小吏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大人,朝廷有公文下来了。”

    秦游眼前一亮,饭也不吃了,带着福禄寿三人便去了正堂,看见了送公文小吏。

    蓑衣上还在滴水的小吏看见秦游,便上前行礼,“小人拜见秦大人。”

    “免礼!!”秦游抬手。

    小吏也没有耽搁,将身上用火漆封好的公文连同竹筒递到了秦游手里。

    秦游扭头对阿福说道:“安排他住下,赏些好吃的好喝的。”

    小吏大喜,赶忙拱手,“谢大人。”

    阿福随即把人领走。

    秦游用袖口擦干竹筒上的水渍,这才破坏火漆倒出里面的公文。

    不出他所料,果然是铁路和水泥路的事。

    这是大事。

    铁路的连通有助朝廷掌控地方,水泥路也是相同的道理。

    当天夜里,他就连夜制定了一份两浙路的道路规划书。

    先是州与州之间至少要通水泥路,其次才是县与县,最后才是村与村。

    这其中光是州与州之间就得花费不少时间。

    所以秦游的主要目标还是州与州。

    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在两浙路待多久。

    写完这份道路规划书,天已经亮了。

    还没休息,阿福就说高姣姣她们的船快到了。

    秦游只好用冰水洗脸,眼睛充满血丝地带着福禄寿三人去码头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