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 说服老爹

    一路上,她哭着,说着,把这些压在心底里的事,都给爱人说了。

    事后,爱人说,他根本没有听清她说了些什么。

    只知道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口齿不清的说了一路,哭了一路。

    她都能想象得到,姥爷拖着一条残腿,每日走到村口那棵比他还老的老槐树下,朝着山下的路张望。

    她也能想象得到,姥爷去世之前,怎么叱骂村人对她忘恩负义的评价,怎么极力维护她的形象。

    未能在姥爷去世之前多在膝下尽孝,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成了周越的心结,是她心底里永远的遗憾,日日夜夜折磨着她。

    而当她在这个世界第一次看到宁老头的时候,惊觉他很眼熟。

    她想起来,在那一世的最后见到的那位听戏老人,就是很像她的姥爷。

    她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常常思念,夜夜入梦的姥爷。

    而宁老头不止长得像她的姥爷,连职业也一样。

    而且,也是瘸腿。

    从那个时候起,她就下定决心留在这里,留在这个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

    以弥补那一世她的终生遗憾。

    她吸了吸气,道:“爹,我想用这钱来给你治腿。”

    钱氏一听眼睛亮了:“他爷这腿,还能治好?”

    镇里的杨大夫,忙活了大半年,银钱花去了不少,苦药汤子喝了不少,这腿上日日敷着那黑乎乎,臭烘烘的药膏,可他的腿,还是没有好。

    本来只有一条腿断了,治了半天,连累着另外一条腿也没劲儿了。

    老头子,彻底瘫了。

    “让我试试,我有五成把握。”

    五成,五成也很不错了。

    杨大夫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当初说的是只有两成把握。

    但最后,那两成也没有实现。

    “那太好了,老头子,你……”

    钱氏看见宁老头扫过来的目光,后半句话咽了下去。

    “不成,咱家家底薄,花项多,不能再在我这废腿上浪费钱财了。”

    “爹……”

    “老头子……”

    钱氏和周越异口同声想开口劝他。

    老头子抬手制止二人的劝说,道:“别再说了,我意已决。”

    “爹,我知道你想替家里省钱的心思,可是您老想想,如果你这腿好了,就再能去做更多的木工活,挣更多的钱,这也是在替家里省钱啊。

    您老才五十多岁,这除了腿不好,其他都挺好。

    您如果能活八十,您想想,余生还有近三十年,难道真要这么躺着?

    吃喝拉撒都需要人帮忙?

    还有,你身体硬朗了,挣钱多了,家里日子好了,你心情好了,能多活几年,能看着孙子女们一个个成亲,一个个生孩子,多好。

    你还可以教杨墨木工活,让她有个傍身的手艺,将来找婆家也好找些。

    垣哥儿种地还不熟练,看天时还不大会,这些都需要你再教几年才行。

    还有快出生的小曾孙,他的玩具,还指望你来给做呢。

    再说了,说治腿,也不说就不去买地和让炫哥儿去县里求学了。

    就说这买地,咱们还要去村长那里好好问问,看看现在这地价到底几何,有没有合适的地。

    还有读书,炫哥儿的底子太薄了,字都认不全,现在去县里上学,以他的年纪,肯定不会分在启蒙班。

    但若分在大龄班里,人家都学了好几年了,恐怕四书五经都学会了,他却还在认字和背百家姓和三字经的阶段,怎么能跟得上?

    这一跟不上吧,孩子的自信受到了打击,加上他对家里供养的愧疚,都会给孩子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

    您老也种地,也知道这种子需要盖土,有一定的重量压力才能发芽。

    可这庄稼嫩苗上面若压着一个大土坷垃,肯定就长不好。对不?”

    钱氏看着儿媳妇的嘴一张一合说得唾液横飞,满眼羡慕。

    大儿媳这什么时候说话这么有理有据了。

    以前她和宁老头没说几句就会吵起来,今天倒一反常态的这么轻声细语的说话。

    虽然大多听不懂她的话,但好有道理哦。

    宁老头沉默了,他有的话也听不懂,但大致明白了儿媳的意思。

    他也想自己的腿能好啊,想着自己还能种地,做木工。

    能看着孙子女们成亲,生子。

    看着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可是,他不想拖累这么好的孩子们啊。

    唉!

    他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嗫嚅着:

    “哪里就需要我来做玩具了,杨墨做的玩具已经很好了,她已经得了我的真传了。”

    周越笑了,知道这是老人家动摇了,嘴还硬着。

    还需给他再加把火才是。

    “可是很多经验,杨墨还不会呢,她才学了几天了,怎么能跟您老几十年的经验相提并论?

    爹,放心吧,你这腿,在我看来,不止有的救,而且花费并不多,只是多费几只鸡而已。”

    “鸡?治病用鸡?”

    钱氏好奇道。

    宁老头也被这句话带偏了,忘了自己的坚持,他也朝着周越看过来,希望她解惑。

    “是啊,爹,娘,我知道一个方子,是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只需两味药,就是三七和鸡腿骨。

    这三七嘛,正好宋大人送来的药材里有一大包,这鸡嘛,家里有几只。

    你们说,这三七本不是常用药,怎么偏偏宋大人就送来了这个,看来这是老天爷想让您好,上赶着来给送药呢。”

    钱氏没听到别的,只听到周越说惦记上了家里那几只鸡。

    一下子站起来,不高兴了。

    “我去看看鸡,春娘给鸡喂食了没有。”

    然后气鼓鼓走了。

    “娘,您别急,我买鸡还不行嘛?”

    钱氏的母鸡,还要留着下蛋给老头子,孙媳妇和小孙子吃鸡蛋呢,谁敢动她的母鸡,要先经过她的同意。

    看着老两口松动了,周越再接再厉,继续道:“爹,您老放心,这钱总会有的。

    我和清墨会想办法挣钱。

    趁着这个时间,我想多教教炫哥儿识字。

    给他打好基础,将来他去县里读书,也能跟得上,才不白瞎咱们的许多钱财。”

    宁老头终于被说动,他哀叹一声道:“嗯,你说的也有理,先这样吧。

    这段时间,趁着大秋收还没开始,你夜里抓紧教教炫哥儿。”

    “好嘞,您就放心吧。

    爹,赶集那天我想去镇里买几只鸡,然后咱们就开始治腿。

    您老得保证,治疗期间一切听我的,我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吃什么就吃什么。”

    “嗯,听你的。我不怕吃苦药,这么大岁数了,什么苦没吃过?药苦哪有心里苦?放心吧。”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药不苦,还很香呢。

    周越不是担心他怕苦不肯吃药,是怕他受不了每天给他杀只鸡给他配药吃。

    好不容易说服了宁老头同意试试,前提是不能多花钱。

    周越第二日午间就带了长子宁垣墨,提了几包东西去了村长家。

    她们去问村长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