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章 危?机?(四)

    乌尔耶特部非蒙古人口最多、占地最广的部落,但其地理?位置偏东北,最适合对中原发动?突袭,而且骑兵数量和战斗力数一数二?,一直被大禄朝廷视为眼中钉。

    结果还没正式拉开?阵仗的,就被朱鹏举带人给偷袭干残了,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别看史书上记载两国交战,动?辄叫嚣调动?百万大?军,其实?多有水分,实?际上真正投入的有效战力能否有四五成都有待商榷。

    如今蒙古总人口也不过五六十万,除去妇孺老弱,能披甲上马的战士勉强有个两成,差不多就是十万出头,基本全为骑兵。

    近两成的比重,已经非常可?怕了。

    而这十万人马,又?分散在二?十三个部落,其中尤以大?汗比尔格所在的部落最多,约有四万多人。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部落的常备骑兵数量也不过两三千人。

    因各部落大?小不一、条件各异,兵力分布极其不均衡,七成兵力都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大?部落。

    像之前说过的穷鬼兀立吉所率部落,能凑出五七百骑兵就不错了。

    而乌尔耶特?部,约有骑兵四千人,但真正称得上精锐铁骑的,顶了天不过两千。

    然而就是这两千人,战斗力非常可?怕!

    如果正面真刀真枪打,老实?说,给朱鹏举五千人马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相对蒙古骑兵,大?禄骑兵的劣势真就这么大?。

    但偷袭……就不一样?了。

    时至七月,刮东南风,正适合我军北上偷袭。

    这厮点了五千人马,一路悄悄摸过去,半夜放火,先焚烧人家的粮仓、帐篷,又?使烟熏之法,自家则以打湿了的面巾掩住口鼻,专等着对逃出来的敌人砍头。

    好些自睡梦中惊醒的蒙古骑兵压根来不及上马就被刺死,何其憋屈。

    仓皇上马的,也多来不及穿戴皮甲,或因浓烟熏烤,泪流不止,无法分辨方向,根本不能组织有效突击。

    如此一来,骑兵优势无法发挥,便与步兵无异。

    要么不打,既然打,就要打出开?门红,朱鹏举完全没想留活口,先以箭雨覆盖射击,然后长矛配合盾阵中距离突刺,最后步兵近身格斗……

    我军兵器方面的优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突袭战斗迅速结束,鲜血染红了曾经喧嚣的乌尔耶特?部草原,原本浮动?着青草香的微醺空气中,也充斥了浓烈的血腥气。

    草原吸饱了血水,露出的泥土中透着诡异的色彩,一脚踩上去,“啵唧”有声,鲜亮的红色水花湿润缠绵。

    一部分将士打扫战场,焚烧尸体,另一部分则去附近的河流洗漱、饮马,那蜿蜒的水流,都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成群的秃鹫盘旋在战场上空,有些胆大?的,已经遏制不住食欲,落下来啃噬犹带着余温的尸首。

    乌尔耶特?部族人的灭顶之灾,对草原中游荡的飞禽走?兽而言,是久违的饕餮盛宴。

    乌尔耶特?部原本共有马匹五千余,但两军厮杀,难免死伤、逃逸,最后经过清点,可?以直接拉来使用的,也不过两千。

    其余死的伤的,悉数充作军粮。

    但我军增加两千,对方少了四千,已经可?以轻微影响整场战役的走?向了。

    蒙古各部落之间相隔甚远,朱鹏举又?是夜袭,等附近几个部落发现异常,乌尔耶特?部首领的头颅都被装在石灰匣子里了。

    大?汗比尔格震惊,怒斥大?禄野蛮无理?,但大?禄使者的一句话,却又?叫他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大?汗或许没有派人刺杀,但您麾下的另外二?十二?个部落,也没有么?”

    比尔格:“……”

    他还真不敢保证。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欧阳青从另一侧出发,也与一部进行遭遇战,小胜。

    到了这一步,明显已经不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了,比尔格一方面发布檄文声讨,一方面动?员所有部落进行反击,两国大?战,终于全面展开?。

    局势对蒙古不利。

    首先现在天气晴暖,气候对大?禄军队的影响微乎其微;其次大?禄军队不讲武德,先后两次偷袭外加天女散花就灭了蒙古七、八千人,几乎干掉全部骑兵的一成,对战力布局影响颇大?。

    且蒙古经过去年?的大?旱,本就虚弱,如今正该休养生息,偏偏也不知谁非挑这个节骨眼刺杀大?禄的宝贝蛋,然后大?禄朝廷也不知怎么就把这个屎盆子扣到他们头上,连个招呼都不打一下子就开?战……

    相当于蒙古国内连续两年?得不到补充,长期疲惫、后继无力,这对于一个被迫卷入全面战争的国家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比尔格和各部落首领不止一次痛骂下手?之人,那贼厮,刺杀就刺杀吧,偏偏还失手?了!

    这叫什么事儿!

    若往前推几年?,东北有辽金牵制、东南有高?丽拖后腿,蒙古笃定?大?禄不敢兴兵,但现在?

    高?丽没了!

    辽金残了!

    现在轮到蒙古了!

    甚至就连附近几个健全的小国家也不敢趁火打劫,因为大?禄非常光明正大?地喊出了口号:

    “我们在报仇!”

    报仇懂吗?狗日的,谁劝架谁死!

    蒙古信不信,周边各国信不信,都不重要,关键是,大?禄的将士是真信啊!

    贼撮鸟,往年?你们不断滋扰也就罢了,如今竟然还想杀我家秦侍郎!

    秦侍郎是谁?叫汉人吃饱饭的活神仙!

    反了天了,想杀神仙!

    狭路相逢勇者胜,打仗,性命之搏,要的就是凶性和信念,而现在新仇加旧恨,大?禄将士全都有。

    天元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三,大?禄对蒙古发动?战争,将士们上下一心,战线全面推进。

    大?凡战争开?始,关键点有两个,一为前线兵力,二?为后方辎重补给,往年?中原北伐之所以屡屡受挫,无外乎后者。

    但现在,蒙古兵震惊地发现,汉人好似有了神仙手?段!

    他们仿佛有了妖法,可?以无视距离远近、后勤负担,源源不断地推上来粮草!

    甚至天刚冷,就马上换了棉衣了!

    比尔格死活想不通,哪怕一路畅通无阻,从全国各地调拨粮草不需要时间吗?

    数万大?军一日人吃马嚼,少说也要几万斤粮草,更别说臃肿的棉衣,得多少人力畜力运输?中间没有损耗吗?

    偶然遇到刮风下雨,难道不会耽搁吗?

    期间巴图等部落首领试图利用熟知地形的优势,从失去的领土后方绕过去,对大?禄军队进行包抄,然后他们更加震惊了:

    那些天杀的大?禄军队,竟然一夜之间建起城池?!

    不是,那些砖石、糯米浆哪来的?

    我们怎么不知道草原上有这些玩意?儿!

    听说那几座拔地而起的城池内部已经开?始种地了?!

    这像话吗?!

    有几个曾往中原返货的蒙古商人道破真相,“听说大?禄这几年?兴建了一种铁制神器,可?无视天气日行千里、载重十万斤!想必这些东西,都是此物运来的。”

    比尔格等人犹如听到天方夜谭,“荒谬!铁器如何行走??”

    还十万斤?!扯淡,纯属扯淡!

    “千真万确啊大?汗!”眼见比尔格面沉如水,那商人慌忙跪倒在地,将可?靠不可?靠的消息全都倒出来,“听说从今年?前开?始,京城就有活的海产贩卖了……”

    比尔格等人越听越心惊,越听越心凉。

    若果然如此,岂不是说大?禄如今完全可?以无视战争带来的影响,将以前运输辎重粮草的人力畜力腾出来,放到东南一带继续生产?

    这,这可?能吗?

    二?十几位部落首领面面相觑,要么根本不信,要么胆战心惊,如闻霹雳。

    如果是真的,那么自家因战争而全面停摆时,对手?却还在一路高?歌猛进……

    能赢吗?

    我们真的能打赢吗?

    天元四十五年?腊月,寒冬正盛,滴水成冰,欧阳青、朱鹏举下辖各部俱都暂停进攻,退回临时修建的城池坚守,顺带检验玉米和小麦在蒙古的生长情况。

    腊月十七,太?子詹事宋琦病危。

    此时秦放鹤已经可?以短距离行走?,便也陪妻子儿女前往探望,多加劝慰。

    “您老一时操劳,今年?又?冷,偶感风寒也未可?知,过了这阵……”

    宋琦就笑?,笑?容中并不见多少对死亡的恐惧,“常言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九十岁的人啦,熬得过冬也熬不过春……”

    他看着屋子里挨挨挤挤站了一片的儿孙、重孙,心满意?足,“我这一生,为先帝门生,又?得当今知遇之恩,可?惜未能辅佐太?子……儿孙虽多不成器者,然皆谨守本分,不曾徇私枉法、作奸犯科,我,我无愧天子朝廷,无愧天地良心,可?以,可?以安心去见先帝啦!”

    少詹事隋青竹、郭玉安回忆这几年?的同僚之情,也是动?容,不禁以泪洗面。

    太?子哭拜于前,“孤资质愚钝,求先生教我!”

    宋琦为人公正,处事端方,自任太?子詹事以来,呕心沥血、倾尽所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给予了太?子缺失的父辈的关爱,所以他一倒下,最伤心的莫过于太?子。

    宋琦狠狠喘了几口气,拉着太?子的手?,慈爱笑?道:“殿下心地纯善,可?为仁君,日后要励精图治、亲贤远佞……”

    太?子泪流满面,不住点头,“孤,我,我记住了。”

    宋琦开?始感觉到生命力迅速流失,在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还有许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完。

    他的喉咙中发出短促的“赫赫”声,枯瘦的手?颤巍巍伸向秦放鹤。

    秦放鹤满眼含泪,矮身上前,“先生。”

    昔年?他入太?学,祭酒正是宋琦,细细算来,二?人也有一段师生缘。

    宋琦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他的上半身拼命往上抬,雪白?的胡须不断抖动?,嘴巴开?了又?合,“你,好,好好的,辅佐……”

    他又?看了太?子一眼,“好好的!”

    一语毕,宋琦便软倒在床上,胸口不再起伏。

    太?子一愣,几息过后,终于意?识到这位恩师驾鹤西去,忽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先生,先生啊!”

    秦放鹤看着那只长满老年?斑的黄白?的手?,一时间五感俱失,直到身后阿芙的哭声响起,才终于回过神来:

    这位曾经提防过、怀疑过,又?支持过自己的博学老者,走?了。

    天元四十五年?腊月十七,酉时三刻,太?子詹事宋琦去世,享年?九十岁。

    宋琦素以公正博学闻名于世,先后三次担任国子监祭酒,桃李满园,后终于太?子詹事,可?敬可?叹。

    国失栋梁,文失锦绣,天元帝与太?子俱都悲痛不已,亲拟谥号“公毅”。

    因宋琦去世,整个天元四十六年?的正月,京城内都没有多少喜庆之意?。

    思念故人的同时,秦放鹤也再添几分对生命的敬畏,频频前往董、汪二?府探望师长。

    算来董春也快八十了,莫说古代?,哪怕放在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随时可?能迎来死亡的年?纪。

    对了,陛下!陛下也六十五岁了……

    鬼门关走?过一次的人很难不去想这些,以至于董春都忍不住单独留下他说话,“人终有一死,若我故去,你也不必太?在意?。”

    秦放鹤一时语塞,罕见地没能

    董春笑?笑?,示意?他坐下,“你重情,这很好,但也不好。”

    太?重情的人不适合作官,因为容易被政敌拿到把柄。

    这个孩子对外足够狠辣,但对内,总有些难以言表的柔软。

    秦放鹤局促地搓了搓手?,“是。”

    董春又?笑?起来。

    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份情,上位者也好,同盟者也罢,才敢用他,才敢跟着他干,因为知道不会被背刺。

    其实?他们两个很少像这样?单独说话,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忌讳和担忧。

    但眼下,恰恰就是一个迫切更甚忌讳的时刻。

    火炉上有烘烤的栗子,董春本人是不爱吃的,因为容易胀气,但秦放鹤喜欢。

    他一边慢慢剥着,一边听董春轻描淡写道:“太?子詹事一职,你更倾向谁?”

    秦放鹤的动?作一顿,这是董春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董春正式将自己摆在可?以平起平坐的同僚之位的信号。

    那么,师父呢?

    秦放鹤的脑子飞快运转,口中却已稳稳道:“究竟如何,还要看陛下的意?思,不过我冷眼瞧着,郭玉安未必会安心屈居于少詹事。”

    如今太?子地位稳固,成为来日帝王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谁在这个时候出任太?子詹事,谁就是名正言顺的来日帝师!

    前任帝师卢芳枝固然有大?功,然也有大?过,抄家灭族也不冤枉,但就因为一段师生缘,非但本人得以善终,更保全了儿孙、弟子一脉……

    如此大?的诱惑,谁人不动?心?

    甚至就连出了名清正廉洁的隋青竹,也不敢说心如止水。

    但他有个好处,不争。

    可?郭玉安不同,他的师父是如今的阁员,吏部尚书杨昭,杨昭本人入阁,但郭玉安暂时没有展现出入阁的资质,所以势必会走?另一条赛道:帝师。

    “不过有个问题,”秦放鹤吃了一颗栗子,佐以牛乳茶润喉,“郭玉安资质尚浅,也无大?功,在文人,尤其是清流之中的名望不够。”

    不光郭玉安,隋青竹也好,同辈的赵沛、孔氏兄弟之流,资质都不够。

    董春欣慰颔首,“不错。”

    秦放鹤心头一跳。

    太?子不可?一日无师,既然中年?一代?资质不够,那么势必要往上推,在此之上,还有谁?!

    他短促地吸了口气,心跳加速,“内阁。”

    除了六位阁老,再无人可?为帝师!

    但如今天元帝犹在,若某位阁老真的出任帝师,恐怕就不适合继续担任尚书一职。

    也就是说,太?子詹事一职,基本等同于阁老们的退休宣言,荣耀加身……

    这么一来,内阁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