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4章 炮灰长姐45

    “我同意。”

    “我也同意,这丫头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族中利益放在第一位,既如此---我们亦不能寒了她的心。”

    瞬间,堂屋里就热闹了起来,众人嘴里的好话像是不要钱似的,不停地往外蹦。

    那几个老家伙---这次也并没有因为性别问题而持反对意见。

    楚博简环顾四周,此时的他--对众人的态度非常满意。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你们还有什么其他事么?没事的话就先散了。”

    显而易见的,大家伙儿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都非常一致,而对楚博简也是比较信服的,若不是如此,也不会轮到他来做这个族长。

    屋子里的人并没有多留,没过多久,他们就三三两两的走了。

    ......

    先不论这些族老回家后因为选拔后辈而引起的各种纷争,单说此时的族长家。

    “老楚,玉丫头来咱家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终于,在看到堂屋里的人只剩下自家老伴后,林氏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着,“我了解那丫头,这次来咱家找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好事?让我说你什么好?上次那吃食的事情,好处都让外人拿,你看看那些人如今得瑟的模样!我不管!这次你可不能跟上次一样,把自家人撇到一边了!”

    她继续吐槽道:“咱家小莲磨了你多久,你才肯把鸡蛋糕转卖那么一丢丢给她,亏你还是当爹、当族长的人呢,这么一点小忙都帮不上!定的那价格更是死贵死贵的,也就小莲那实心眼愿意买!”

    楚博简闻言眉头一簇,反驳道:“瞧瞧你这样子,像个族长夫人么?她嫌贵不愿意买,那我还不愿意卖呢!要不是看在我的份上,你看族里的那些人---谁愿意卖给她的?平白少赚那么多银子!咱要把格局打开!不要总盯着眼前的这点小利不放。”

    林氏瞟了一眼死倔老头,果断转移话题,在她看来,一次不成,那就两次,两次不成,那就三次。找机会再开口便是,对付眼前的倔老头,徐徐图之才是上上策。

    “老楚,这玉丫头看着与之前可太不一样了。”她试图将话题转移到楚玉身上去,好套些有用的话出来,可奈何对方压根就不吃她这一套。

    “你别跟村里那些老娘们似的,尽想些没用的东西!”或许是觉得自己态度有些强硬,楚博简停顿了片刻,随后缓和了一下语气,“玉丫头的品行肯定是错不了的,你让家里那些个小辈平日里和人家搞好关系。”

    “知道了知道了,也不知这丫头怎么想的,竟然把楚宛送去族学,我可听人说了,那丫头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不仅如此,平日里绣活也不出彩。”

    林氏有些漫不经心的附和着。

    “你懂什么,没读过书的和读过书的女娃能一样么?你没见着村里那些心有成算的都把自家女娃往族学里送么?!”

    楚博简坐在凳子上,拿起茶碗一饮而尽,此时的他--早已没了之前的不耐烦,而是满脸的愁容,自家老妻眼光短浅,这可不行啊!

    “你这意思是?”

    “家里那些沾了楚玉的光---进族学的女娃,你平日里也别总使唤她们干活了。她们学的多,日后才能嫁的好,学的越好,嫁的也就越好,往后的日子里才能帮扶自家兄弟。”

    之前不是没想过,也不是没提过,可奈何--每次只要话题转到这上面,总会被族老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否决。

    “我听说楚晓那丫头刺绣十分了得,有机会让家里几个小娘子跟人学学。”

    林氏听闻,微微撇嘴,人家那可是手艺活,岂是你想学便能学会的?哪个不是藏着掖着的?没听说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么?

    不过,这些话--她也只敢在心里想想而已,并不敢直接开怼。

    ......

    回到家中的楚玉正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像是卸了包袱似的浑身轻松的很。

    “大姐,东西给族长端去了?”宛宛一直留意着大门的动静,因此,在对方回来的第一时间,她就着急忙慌的跑来了。

    “赶紧打住,族长说了,此事若是被谁传了出去,是要被除族的,你可小心着点你的嘴巴。”

    楚玉看了一眼杵在边上的楚宛,又瞄到了躲在暗处的楚晓。

    只见宛宛先是吓得用手捂住嘴巴,然后颇有些失望的低下头,喃喃出声,“哎~看来咱家就是没那财运啊~”

    楚玉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丫头对银子到底是有多执着啊~她用手点了点对方的脑门,“你这小财迷,咱家银子够用,饿不着你!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认字。”

    “啊......杀了我吧,读书认字真的好难啊~我宁愿做农活也不愿去学堂。”

    ......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非常忙碌,楚玉忙着教大家制作糖膏的过程,虽说累了些,但好在都不是蠢人,大多数都是看个一至两遍就学会了。

    而族长则是一边组织人悄悄贩卖糖膏,一边等着京都那边的回信。

    市面上的糖膏几乎都是被垄断的,像他们这样物廉价美的糖膏并不多见,因此,一经出现,每每都是被一抢而空,所幸---量并不是很多,也没有被人注意到。

    楚博简一开始打的就是全面开花的主意,他把村里嘴巴牢靠的小伙子集中到一起,也不知说了些什么,那些人跟打了鸡血似的,日日挑着个小担子到周围县城贩卖糖膏,势必要帮族中添砖加瓦。

    这天。

    楚博简终于收到了京都的来信。

    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后,他忍不住笑出了声---自己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了。